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闷在家里的日子,复习了一部好电影。

印度电影《奈娜老师》,2018年上映的一部戳中无数人泪点和痛点的“大片”。

有人说,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佳作”,认真看了两遍之后,我深有同感——这部电影带给为人父母者的震撼,远远超出了片名带给我们的想象!

01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看似俗套的差生逆袭的故事:

女主角奈娜·马图尔从小身患无药可医的妥瑞氏综合症,这是运动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病人会无法控制地发出“嗝嗝”的怪异声,伴随着不自主的动作,在情绪紧张时表现得尤其突出。

所以,从小她就生活在周围人的歧视中:被普通学校“拒收”;公众场合讲话备受嘲笑;甚至爸爸都替她感到到丢脸,说她的“嗝嗝”声像狗叫一样……

还好,她是幸运的,有爱她的妈妈和弟弟,后来还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可汗校长——让她燃起教师梦的人。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嗝嗝老师》剧照

机缘巧合,硕士毕业5年后,她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她被安排到全校最差的那个班:学生全部来自贫民窟,打架、逃学、赌博、闯祸……

他们的存在与这所“贵族学校”显得格格不入。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为了“迎接”她的到来,这样一群在学校备受歧视的“落后”分子,策划了一系列的恶作剧——课堂上自创“神曲”嘲笑她“打嗝”;在她的椅子上动手脚,上班第一天就送了她一个“下马威”;用液氮制造“爆炸”,把刚进教室的她吓了一大跳……

但是,奈娜老师并没有因此退缩。

相反,在因为“爆炸”事件影响了教学秩序,校长决定开除9F班的全体学生时,奈娜老师甚至主动背下了这个锅,跟校长解释说这是她设计的化学实验。

“爆炸”结束后,孩子们开始变了——他们主动按时到校上课了。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奈娜老师的课堂有趣又有爱:抛鸡蛋开场的数学课、篮球架下的物理课、楼顶天台和体育教室的心理课……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一点点改变着孩子们。

孩子们开始面对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并决心用正确的方式证明自己。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9F班的孩子们做到了!在被迫停学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做到了全体及格,实现了奈娜老师对校长的承诺。

奈娜老师创造了奇迹!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影片的最后,奈娜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中,缓缓走出校门——当年的“嗝嗝”老师已经成为了“嗝嗝”校长,像北极星一样照亮无数孩子的生命。而她带过的第一届“落后分子”,已经逆风翻盘,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02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被奈娜老师(也就是片中的主人公,嗝嗝老师)深深感动。

这样一群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最终纷纷逆袭,奇迹的背后,“嗝嗝”老师赢得孩子的秘密是什么?

是“看见”孩子!

看得见他们的破坏性行为背后可被理解的意图,看得见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害怕,看得见他们被所有人忽视的闪光点……

面对孩子们迎接她的一系列恶作剧,奈娜老师没有动怒,而是理解他们的意图,并从中发现了孩子们的闪光点:虽然孩子们对自己恶作剧,但每次自己都中了招儿,恰恰说明了这些孩子行事有计划、有远见、有智慧。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当基拉姆说:“我相当确定我就是蠢才,我的科学、数学、地理都得了鸭蛋”时,奈娜老师启发他说出他在汽修厂工作时用到的物理知识,让他看到自己的天分所在。

甚至遇到期末考试的“作弊风波”,面对其他老师的指控,她仍然坚定地跟孩子们站在一起:“我相信你们。”

所以,尽管经历了各种曲折,她的“看见”,最终激活了孩子,让他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

03

在奈娜老师成长的过程中,她其实也因为被“看见”而获得了无尽的勇气。

童年时的奈娜老师,和她带的那群学生一样,因为生病的关系,饱尝了嘲讽和冷落。

一次,在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演出时,少年奈娜没有控制住自己,不时发出怪声,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

演出结束后,在得知她经常被同学嘲笑、甚至被老师赶出教室时,可汗校长将她叫到台上,关心地问她:“告诉我,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能给你什么帮助?”

奈娜低声答道:“我不需要帮助,我只需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就行了。”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校长听后,用满是慈爱的声音对她承诺:

“我代表圣蒂克学校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和其他同学同样的对待,同样的教育,你说好吗?”

少年奈娜内心的需求第一次被可汗校长看见,这种看见让奈娜长久以来的创伤得到治愈。可汗校长的话像北极星一样,照亮了奈娜的生命,也让她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像可汗校长一样的老师。

同样“看见”奈娜的还有她的妈妈,奈娜妈妈对她的深厚的爱和奈娜的爸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影片中,奈娜老师的爸爸说了一番话:“作为爸爸,我想为家人解决任何问题,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快乐。”

因为这样的信念,爸爸会在奈娜被学校拒绝的时候,提议送她去特殊学校;在家人外出就餐,奈娜大声打嗝引来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时,毅然替代奈娜说出她想点的菜;在女儿因为打嗝没办法找到她梦想的教师工作的时候,委托朋友替女儿谋求一份在家“画插画”的差事……

而这样的爱并不是奈娜需要的。所以,事隔多年,当爸爸说出这番话时,

奈娜淡淡地跟她的爸爸说:“我不需要你为我解决任何问题啊……”

父女一场,奈娜的爸爸从未真正走近过女儿的内心,了解过她的感受和需求。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跟奈娜的爸爸不一样,奈娜的妈妈一直都相信女儿是没问题的,坚持让女儿在普通学校里正常求学。

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妈妈和弟弟始终陪伴在奈娜的身边,陪伴奈娜面对异样的目光,陪伴她面对求职路上的挫败,陪伴她经历人生中无数个灰暗的时刻。

当奈娜经历了5年的等待,终于迎来学校的聘用通知时,妈妈和弟弟开心地为她欢呼的画面,直让人感动落泪。

印度大片《嗝嗝老师》教会我们:“看见”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妈妈对女儿的懂得和“看见”,真正给到了奈娜滋养和力量。

所以,尽管奈娜从未治好“打嗝”的问题,她仍然能够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并坦然地与世界相处。她努力求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努力追求教师的梦想, 并用爱创造了奇迹。

04

心理学上这样解释亲密——承认彼此的存在,这跟我们所说的“看见”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亲子关系中,我们都渴望和孩子亲密无间,但常常却事与愿违。问题出在哪里?《嗝嗝老师》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像可汗校长、奈娜妈妈、奈娜老师一样,去真正地看见我们的孩子,看见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需求,看见他们闪闪发光的优秀品质,我们才会最终赢得孩子的合作,并真正收获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我是一位教育行业从业十年的宝妈,心理学科班出身,工作十年就做了一件事儿:琢磨怎样帮助家长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所以,如果你困惑于怎样教育孩子,又听不进去那些正确的大道理,那就多多关注我吧,我攒了一箩筐的故事,期待慢慢跟你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