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理財產品一般百分之幾以下年化率比較穩妥?

流光飛逝ff


理財產品當下是6%以下比較穩妥。未來隨著利率下降的大趨勢,估計5%才會是更穩妥的理財年化收益。

現在理財產品中收益最高的恐所怕是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了,其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5%!除此以外就沒有再見過更高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了。那些自稱能達到年化6以上甚至10%以上的產品都是預期收益,而且大多數都是不保本的高風險險理財產品。

要說收益最高當然是指數基金或者股票,它們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有的年份甚至達到30%以上!但是它們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沒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長時間的持有是很難獲得這麼高的收益的。

一般來說國債的收益是最穩定的,但是國債的收益也不過是4-5%之間。因為風險越低的產品,其對應收益也是越低的。國債的收益是所有理財產品中最穩定的,風險為零的。因為是以國家信用做擔保的。

銀行存款剛才說過最高的就是民營銀行或小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了。國有大銀行的5年期存款基本不可能超過5%的。

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收益率當前是2.7%左右,它們是低風險的代表。

有些企業債的年化收益會有6%以上,但是它們是有風險的。有的企業是有可能還不上債務的。

還有信託雖然能達到8%以上,但是信託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並不能保本保息的。

總之,購買理財產品以6%為分界。高於6%的理財產品一定要慎重,因為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有風險的。


孟可的思想空間


目前,市場上提供的主流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一般在4%-8%左右。

注意:以上收益率是預期收益率,真實收益率還需要看實際的市場行情。

那麼理財產品多少收益率才能保證安全呢,這需要看看整個市場的兌付風險和高層指導意見。

前央行黨委書記:6%以下的收益比較保險

2018年6月,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現任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書記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警告投資者: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這透露出高層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一個信號,目前收益率在6%左右的理財產品是比較穩妥的,如果承諾了更高的收益率那麼很可能將來存在潛在損失。

前財政部長: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曾對中青報記者提醒投資者:

“保證6%以上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就別買,那是騙子。”

這句話中的重點在於“保證”,目前超過6%以上收益率的產品都是不保本的,因此,需要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


鯨鯊財研


以2020年的市場平均理財利率來看,當前如果想要追求比較穩健的投資理財產品,年化利率一般穩定在3%~5%的區間內,就是非常合理的。不管是當今的銀行理財,還是互聯網平臺上面的理財產品,我們能夠看到以一年期為年化利率為基準,絕大部分的理財產品利率都會維持在3%~4.5%的區間內,少數產品可以突破4.5%區間的限制,但是一般都會小於5%。


市場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是呈現下滑趨勢的,2014年的2016年的市場平均理財利率基本上可以維持在5%~7%的區間內,後邊隨著時間的過度逐漸的下滑到了5%~6%,但是到了最近2019年到2020年,市場上能夠見到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基本上已經下滑到了3%~5%的區間內。

我們拿三年期的銀行大額存單和三年期的國債來衡量的話,年化利率基本上前者穩定在4.1%左右,後者則是最新固定的4%,只有5年期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才可以突破4.2%的限制。少數理財產品可以穩定在4.5%左右,但是年化率超過5%以上,基本上就會變成淨值型收益風險也就隨之增加。


個人建議當前還是選擇年化收益率穩定在3%,到4.5%區間內的理財產品更為穩妥,年化收益率超過6%以上是具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並且這個風險是呈指數倍增加的。


晴天財經閣


您說的穩妥,大概意思是保本吧?

保本的理財產品分為兩種:

一種是固定利息的理財產品,最簡單的就是存款,例如,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有些中小銀行可以給到5%左右的利息。那麼存在小銀行資金安全嗎?根據保險條例,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繳納的有保險資金,如果銀行破產,國家規定最高賠償金額50萬,所以只要單賬戶不超過50萬,存在哪個銀行安全程度都是一樣的。

券商的固定收益憑證,是目前唯一一款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一般可以談到5.5%的利息。

還有就是國債,國債是最高等級的債券,出現風險的幾率幾乎為零,三年期到五年期的儲蓄式國債,利息在4%以上。儲蓄式國債的好處是當你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把國債抵押貸款,不影響將來利息收入。


活期的可以考慮貨幣基金,風險概率幾乎為零,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到3%。另外,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絕大部分可以兌現,一般是五萬起投年化收益率4%左右。

另外一種是浮動利息的保本理財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目前按存款管理,保本一般承諾最低利息,年化收益率有可能達到6%左右。同樣的卷商的浮動收益憑證,年化收益率也有可能達到6%左右。

以上幾種產品基本上都可以保本,但是最高收益率一般不超過6%,如果超過6%,基本上都是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某高層金融人士不是說過嗎?利息超過6%就要考慮本金是否安全。

如果想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就需要冒著本金虧損的風險投資,那麼可以考慮基金和股票,風險更高,收益更高的還有期貨期權等等,這些產品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但是也有可能把本金虧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當然,你也可以把資金做一個配置,絕大部分資金用於保本的低風險理財項目,一小部分資金用於高風險投資,如果兩者的收益加起來超過7%,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組合。


大海侃股


朋友們好,明確回覆:投資理財,大多數,謹慎,穩健型的投資人,都希望穩妥一些。結合市場相對而言,是可以做到的。但想要穩妥一些,不僅只是優選產品,還要考慮理財的方法策略,二者結合理財更穩妥。

首先,按照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投資人匹配規則,極低風險,低風險類,PR1一PR2級理財產品相對穩妥。

如上圖這是pr1級和pr2級理財產品的相關說明和適配人群。

1,PR1級,極低風險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可以承諾本金安全,也可以不承諾本金安全,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合幾乎所有,風險偏好類型的投資人購買。例如銀行pr一級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3.6%~4%之間居多

2,PR2級,低風險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本金虧損的概率較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較小。適合穩健型及以上的投資人。主要有一些中低風險類的,養老定期理財,債券理財,

貨幣基金等等。年化收益率在2.5%~6%之間居多。

小結:總體分析,購買理財產品,一年期及以內,一般年化6%以內,本金虧損的概率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配人群廣泛,適合大眾理財,相對穩妥。

其次,投資理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更穩妥。

1,分散風險更穩妥。採用定投或者,分期購買理財產品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一次性投資的風險。

2,組合投資更穩妥。不同產品取長補短合理組合投資理財,可以有效分散本金風險,滿足更多需求。

小結:好的投資理財,規劃策略,會使整個理財更穩妥。

最後,來總結分析:

1,年化收益率在3%~6%的,Pr一級和pr二級風險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概率小,收益不能達成的概率小,適合人群廣泛,相對穩妥。

2,適當的分散風險,組合投資,

對於投資理財來講,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整個理財更穩妥。


理財迦


購買理財產品一般百分之幾以下年化率比較穩妥?

對這個問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剛剛上任就明確表示,超過8%的回報率,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

也就是說,對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必須要有一個底數、低限,不能認為是越高越好。因為,投資有風險,投資有限度,投資有分寸。如果胡亂把投資回報率放得很高,在目前整個經濟環境、企業運行狀態都不可能達到的情況下,就必然是用風險來保證投資回報的,就不可能安全。

事實也是,凡是投資回報率極高的理財產品等,大多最終演變成非法集資。嚴格地講,從投放市場或私下交易的第一天起,就是變相的非法集資,就是用風險來籌集資金的。所以,必須當心,必須謹慎,必須敬畏。

嚴格地講,按照目前的市場環境,投資收益的年化率應當在6%是比較合適的。再高,就要掂量掂量了。如果在6%左右,總體還是比較安全的,也是可以考慮的。


譚浩俊


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收益在2%~4.5%之間。

信託7%~9%

私募基金10%~12%

年金類保險年化3%左右。

這是當下市場常規穩定收益理財產品(不能叫保本,法律規定),很對賣產品的尤其銀行說什麼保本理財,其實是相當的不專業!

這些產品,銀行和證券公司發生風險次數最少(注意不是概率是次數,因為銀行體系下很多投資風險被隱瞞,或存在潛規則自行解決客戶不知道而已)

其次信託今年雖有違約但大部分也最終解決,不過打破剛兌勢在必行,風險相對高些

私募基金當下是一片雷區,淨土太少,不懂勿入。

保險是真正的保本理財,只是收益和流動性太差。

所以從問題本身來回答,3%一下最穩妥,5%一下風險較低,10%以上風險很高。

但是這個問題提問者存在邏輯和專業性上的錯誤。

首先理財產品風險和利率沒有本質關係,什麼歌風險有關係的有如下幾點。

1 發行人,管理人兜底實力

銀行,基金公司,信託等都屬於管理人,發行人。

不要看他們規模,這是銷售過程常做背書話術,規模不代表實力,如果四大行發生擠兌一樣會完蛋。

目前這種擠兌現象在我國基本不會發生,所以銀行證券相對安全。

基金和信託公司就要看他的資產總量是否能覆蓋髮型規模,即使全賠能扛得住(道德風險另當別論)

2 融資方實力

就是你的錢最終去向借給了誰,他是否有足夠償還能力,和資產變現能力(信託和基金主要考慮的安全點)

3 個人扛風險能力

理財就有風險(每本合同都會提示),所以不要抱著百分百的信心去買理財,一旦違約一本合同就可以讓你啞口無言,買理財做好風險預判非常有必要。

4 政策風險

很多時候金融市場受政策影響,所以國有銀行,券商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

最後一點,買理財自己或多或少要懂一點,至少要知道法律法規。很多人持續買理財的理由就是沒賠過,讓大家忽略了自己的錢在別人手裡把控,卻自認為是自己的能力體現,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本人在金融行業從事過,銀行,基金,保險,也在理財過程中付出慘重代價,以上是個人體會+經驗之談,望對提問者有所幫助!


鹹吃蘿蔔xxx


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其實沒有明確穩妥界限的。除了存款和保本型理財會直接保本,還有一個保險產品也有保本的,其他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

至於“穩妥”,是指風險相對較小吧?風險等級在R2,這類產品一般收益率都在4%左右。還有一類比較適合理財的就券商收益憑證以及信託產品了,風險等級一般在R3左右。[機智]


賣信託的小夥子


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大家都會比較在意年化收益率,常常會把它作為理財的第一指標,但這種情況基本是發生在一些理財小白身上。不過我們建議不要把年化收益率看得太重,不然在理財的過程中會陷入某種誤區,最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先說一下年化收益率多少比較穩妥,一般業界會認為年化收益率超過6%就要考慮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年化收益率超過8%,可能就要做好本金虧損甚至要不回來的準備。但不代表收益率很高就沒有投資的價值,反而收益越高越受投資者青睞。

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面面俱到,產品的風險性、流動性、盈利性都要考慮在內,三者相互制衡,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認為在選擇理財產品上,考慮的因素先後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1、風險性

理財不僅要讓財富增值,也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所以大家在購買理財之前,要對自己做風險評估,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多大的損失?

現實中,很多人因為忽視這一點,所以吃了大虧。如果你不能承擔資金損失,還要去炒股,那麼一定會失敗,即使股票存在收益暴漲的可能性,但是並不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必須要對風險有認知,購買對應風險的理財產品,做到合適的產品運用在適合的投資者身上。

2、流動性

流動性可以簡單理解為產品投資的期限長短或者資金可用於投資的時間長短,假設我們有一筆錢需要半年後用到,但是卻把它投資到一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上,很明顯不對稱。那麼半年後要取錢出來,但定期存款卻沒有到期,提前取出可能會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來計息,理財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一般來說,高息的理財產品需要投資的時間比較久,會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收益,而無視理財的規則。先明確資金閒置的時間大概多久,然後選擇對應期限且適宜的理財產品。

3、盈利性

收益是最顯眼的因素,所以考慮理財產品的盈利性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但是大家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過度追求高收益。低收益不代表無用,它可以很好地服務保守型投資者;高收益也不一定很好,高風險擺在那,沒有那麼容易拿走。

所以投資者要理性看待收益,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選擇適宜的理財產品,可以在同一類別的產品中選擇收益較高的一個來投資,這才是追求高收益的正確方式,絕不是跨類別選擇高收益產品。

總之,購買理財產品有很多學問在裡面,不是單一看待年化收益率而已。除了上述講到的三大因素之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放進來考慮,例如理財產品的投資規則等等,任何一個微小的因素都將決定自己是否適合購買。


商界書生


覺得理財產品一般百分之五以下年化利率比較穩妥,雖然現在理財產品也不都是安全的,但只要買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安全係數都很高。本人買過工行和上海銀行及浦發銀行的,理財到期後都按時到賬。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理財通裡的理財也不錯,沒有起存金額的限制,收益還高過銀行呢,不放心的話可以先小試牛刀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