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從貴溪的冷水進去,拐進一條荒草遮蔽的山路。路不寬,剛夠一輛汽車通行。時值仲夏,正是梅雨季節,路面因雨水沖刷,粗礪坑窪。有流水的聲音從路一邊的山溝裡傳來,樹木茂密,看不見溪流,山崖邊一樹一樹潔白的梧桐花接連撲進我們的視野。

下張,這個遠離資溪的神秘村莊

因著它的歷史和從大哥那裡聽來的故事

讓我向往已久

1927年8月,中共贛東北組織從貴溪縣派來龔相如、楊海庭兩個青年黨員在下張的造紙工人中宣傳革命道理,秘密發展黨員,吸收龔普祥、趙階雄、張生興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是年11月,資溪縣第一個中共組織――下張黨支部成立,隸屬貴溪縣委(當時下張屬貴溪管轄),選舉龔相如為支部書記。黨支部成立後,革命活動向附近的村莊發展,到1929年初,農民運動從下張發展到東源、水車、平地源、蔡家嶺等村。4月,黨支部召集各村農民代表70餘人開會,成立下張農民協會,選舉龔相如為農會主席,張怡生為秘書。在會上喊出“打倒貪官汙吏”“中俄聯合萬歲”等口號。這裡的革命鬥爭一直堅持到1932年紅軍主力到來。從事公安工作的大哥有一年去下張辦案,回來後跟我神神秘秘的說,馬頭山裡面有個村莊,從饒橋去不了,要從貴溪的冷水坑進去。他到那村莊,大白天的,卻感覺背後涼意嗖嗖,毛孔倒立,“陰氣很重”他說。大哥做法醫多年,從不信鬼魂。他很奇怪,找到老鄉問,這裡以前是不是發生過什麼很大的血案。老鄉說,不是血案,是戰爭。這裡處於資、光、貴三縣交接處,加上這裡“山高不通車,溪小不通舟”的地理環境,成了兵家的屯兵之地,從“長毛”(當地人指太平天國軍)到解放前都打過仗。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我們的汽車被擋在一道鐵柵欄門外,前面沒路了,同行的人說,到了。還好鐵門並沒全鎖,留了扇小門,我們從小門進去,來到一個農家小院,一幢磚瓦房,一幢木頭泥巴房,門口擺著個香爐,屋簷下放著個鮮紅的大鼓,原來這是座寺廟。廟的年代不算久遠,八十年代由貴溪冷水坑的一個退休女老師修建,建廟原因不詳。據說,當年寺廟的知名度還很高,常有香客前來朝拜。女居士圓寂後,從外地來了個號稱大師的和尚做住持,隨著這一帶人口的銳減,香火漸衰。大師不在,估計雲遊去了。門口的香火居然滅了。裡面的幾尊佛像在昏暗中獨自守著寂寞。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一條小溪從門前流過,這就是一路流水聲的源頭,一座枯藤纏繞的石橋橫擱在院子和山坡之間。院子這邊,一棵爬滿青苔的古銀杏樹襯托著這座橋的古遠。這橋小有名氣,是資溪十大景觀之一,稱作下張永福萬年橋。

資料說,這橋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1871-1908),從一旁的橋碑上依稀辨得乾隆兩字,或許橋的歷史更加久遠。資料介紹:當時在省裡當都督的老鄉回鄉省親時,發現村西北方向的木橋腐爛不堪,為確保全鄉父老鄉親的來往安全,這位都督帶頭捐銀建起了這座永福萬年橋。當年為紀念捐建人還立了募捐橋碑。這個橋碑終於敵不住風雨的侵蝕,上面的字跡已十分的模糊,很難辨認了。這座長度十六米的石拱橋現在的意義不在行走,它為我們提供了清代鄉土石拱橋的技術參數。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從路上走來一個老伯。一番對話後得知,他是目前留守在此的唯一村民,也是寺廟的看守人。我問他,村在哪?我沒見著其它房屋。他用手指指溪對岸的山坡,給我們當起了嚮導。

爬了一段坡路,仰頭望見半山坡上的村莊,荒草萋萋處,十幾棟具有當地特色的木板民居坐落其中。日頭當午,不聞狗吠,不見人煙。一兩隻蜥蜴被我們的腳步驚動,慌忙從草叢中竄出,快速掠過。

沿著Z字型的石階往上走,最先來到一個院門大開的門口,兩尊雕刻精美的磨石門軸顯示著昔日的院主身份,果然,著名的“資溪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就誕生在此。

站在院子裡,山下景況一覽無餘。當時選址在此恐怕也跟這裡的地理優勢有關。村子四面環山,我們來時的那條山路是進村的唯一通道,整個村子居高臨下,這房子又位居首要,在戰爭時期,估計是個好地形。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這棟杉木結構的民居已有百多年曆史,一個世紀的風雨,留在它烏黑斑駁的牆面上,透著幾分蒼涼。與其它房屋相比,滄桑處的高貴是立在院牆上的大理石碑,上面寫著“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下張黨支部舊址”。

房門敞開著,我們可以自由參觀,裡面基本保持原貌,地面還是泥地,一邊牆上貼了張簡介,正牆上掛著黨旗和一塊標有“中共下張黨支部”的匾額。

我繞著房子看,這裡的每個細節都顯示著它當年的財富信息。後廳的天花板是個船舵圖案的木雕,屋簷的椽木是拱形的,雕刻的圖案透著明清風格。這裡盛產毛竹,出產土紙,從清朝開始,村裡就有幾十個土紙作坊,據說來自外地的造紙工人多時有幾百人。這個屋主在當年應該家底不薄。

我繼續拾階而上,挨家看過去,有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屋頂已倒塌,有的也已搖搖欲墜,野草侵室。我站上最高處的院落,陽光靜寂的撒滿院子,鳥的嘰啾離我很近,風拽著竹梢向我低語……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據老伯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隨著最後的幾戶村民離開,這裡就成了無人村了。離開故土的村民臨走沒忘記給家門上鎖。老伯說,偶爾有村民回來看看故居,給老伯幾個錢,讓他平時砍砍路上的野草,別讓野豬拱倒了牆角。快下山時,我拉住老人問,“您可知道當年這裡發生過什麼大的屠殺?”老人立刻說:“有啊,1933年,33年這裡被國民黨屠村!1932年紅軍主力駐過這,很多年輕人都參加了紅軍,這裡也成了國民黨圍剿紅軍的主戰場,紅軍主力走了以後,國民黨部隊從後山過來,挨家挨戶抓人,抓不到紅軍,就抓紅軍家屬,不論老小捉住就殺,上面的上張村幾乎一個沒留,下張村殺了大半。”我問他:“可屬實?你是聽誰說的?”他說聽他父親說的。我好奇的問:“你父親怎麼逃過一劫?”他用手指山下:“那邊,那邊有個炮臺,我父親和幾個村裡的後生那天正好去了炮臺。沒被抓。”老伯說得很激動,我卻愣在日頭下,思緒浸在他的敘說中。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近百年過去,下張的故事已被寫進了歷史,戰爭的背影已遠,下張人追求幸福的腳步卻一直不曾停歇。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記得,他們來自下張,一個紅軍打過仗的地方。

【資溪作家作品選】紅旗掠過下張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