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被拋棄”,疫情重擊下,不是危機是時機?

疫情的爆發,人們開始思考自己從事行業如何在現在這個社會生存。面對疫情,很多人的更多的是焦慮。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行業的影響肯定是有的。現在又面臨著疫情的爆發,這使得傳統行業的發展更加雪上加霜。

林業、畜牧業、礦業、紡織、化工、食品、零售等行業面臨著重大考驗。但是中國有句古話說的是:“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疫情當下,是危機也是機遇,窮則思變是不落後的唯一方法。

傳統行業“被拋棄”,疫情重擊下,不是危機是時機?

對於傳統行業轉型勢在必行。但是很多人面臨著自己沒有接觸的領域總是害怕的,但是總有人邁開吃螃蟹的第一步。比如現在的服裝業和餐飲業,很多商家都積極迎接著互聯網帶來衝擊,乘著這股浪更上一層樓。

服裝實體店受到電商的衝擊肯定是有的,但是對於電商時代的到來,對於服裝也是機遇。很多服裝店主抓住這次機會,開起了網上銷售店鋪同時結合互聯網直播的平臺,生意的火爆不言而喻。

現在餐飲業實體店的老闆也結合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美團以及餓了麼進行線下訂餐,線上線下兩手抓,以達到雙倍的收益。像林業這方面,有的時候在淘寶等電商購物平臺就能購買到綠植。

傳統行業“被拋棄”,疫情重擊下,不是危機是時機?

再比如說過生鮮水果蔬菜的線下下單,在這次疫情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永輝超市、家樂福這些著名零售行業,在之前的也可以算的上是舉步維艱了,但是靠著這次疫情中的線下交易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傳統行業多多少少都有抓住機會,積極革新,適應社會的變化。永輝超市背靠騰訊,家樂福也有蘇寧的支持,他們不僅沒有淹沒在時代的長河了,還成長為這個時代的鮮明旗幟。

除了藉助互聯網之勢還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從服裝行業來講,同樣質量、同樣款式的衣服與一些名牌相比,價格就相差太多了。如果你的產品良好的質量在人們產生了信譽,那麼回頭客也會增多,慢慢就可以累積出來品牌效益。

傳統行業“被拋棄”,疫情重擊下,不是危機是時機?

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呢?質量肯定是首要的,對於服裝行業而言,衣服的質量、舒適感等都是顧客的需求。對於餐飲行業,首先就是食品要安全健康、美味、服務周到。一般人吃火鍋就想起來海底撈,海底撈主要是以服務被人們記住,當然其它的味道、衛生也是不能拖後腿的。

傳統行業“被拋棄”,疫情重擊下,不是危機是時機?

其實在我們的國家都有品牌的意識,狗不理、同仁堂等都是我們中國很有名品牌。近些年來,各企業的品牌意識也開始有所提升,希望以後能推動中國的產品走向世界,塑造起的中國的品牌。

當然品牌的打造僅靠企業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還得由國家的支持。優秀的品牌肯定是值得國家培育的,國家也能看到那些企業的閃光點。

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間。只需要在生存的時代找到自己生存方法,利用好危機,勇於創新突破,必定能轉危為安。只要有需求在行業就不會消失,只有被拋棄的經營模式,有一位網友說道:“傳統行業不是沒有生存的空間,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抓準消費的需求。在面臨大趨勢之中,如何抓住屬於自己行業的小趨勢融入大趨勢之中,參與競爭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所謂的傳統行業離不開服務,服務是一個有感情的東西,只要用心任何機器也代替不了。”

在這樣危機和機遇,你將如何面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