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學校倒閉的原因是什麼?

吾本漁樵1


農村學生人數急劇減少是導致學校倒閉的直接原因。

我讀初中的那所鎮中心小學校在20年前有3000多學生,另外還有8個村小,每個村小有兩三百人,而如今,鎮中心小學現有學生500多人,8個村小全部倒閉,原來的校舍也被用著村務辦公室或者閒置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多村小倒閉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計劃生育使學生人數減少

計劃生育實施政策前,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孩子,那時的學生人數基數很大,為了解決農村孩子就近入學,在學生人數多的村都修建了小學校,師資力量也是由鎮中心小學統一調配和管理。

而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後,要求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學生人數急劇減少,一些農村小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情況,於是有的村小開始撤銷或者合併,導致村小出現倒閉潮。


二、農村學生紛紛進城讀書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農村家庭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都想讓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通過買房或者進城務工等方式,把子女帶入城裡學校就讀。這也是導致農村學校人數繼續減少的原因之一。

三、私立學校搶走了部分生源

現在很多城鎮也出現了私立小學,他們的校舍和師資力量都比公立學校小學好,在當地慢慢形成了口碑市場,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往私立小學讀書,搶走了公立學校的學生生源,使得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




以上是個人看法,還有哪些原因請在評論區交流。


Lance課堂


說起村級小學的倒閉,就不由得心酸。因為陪我度過六年之久的母校也倒閉了。在那裡充滿了兒時的記憶,而今卻成了民居,再也沒有當初的影子了。

就連我初入職戰鬥了五年的鄉中小學也岌岌可危。記得第一天去上班,雖然有些破敗,但在小操場上整齊站著近600名師生。而今,勉強能湊夠100之數。不由得想問:這些學校怎麼了?差的學生去哪了?

其實,大多數村級小學是被歷史的洪流給淘汰了,甚至都算不上倒閉。

究其原因,主要有:

出生人口的下降。隨著國家某項生育政策的實施,加上國民經濟的發展刺激了大多數人選擇優生優育,農村人口出生產重下降。過去一家多的七八個少的也兩三個,現在大多一個。沒有持續的新生入學,村級學校只能選擇合併和撤銷。

農村人口向城鎮的搬遷。特別是最近15年,經濟的發展讓農民都富起來,腰包鼓了就愛買房子,講究人往高處走,於是很多農村居民在縣城或鎮上購買房產,不一定把戶口都遷上,最起碼上孩子去鎮上、縣上、市上上學。這一現象更加劇了農村學校生源的流失。

國民對教育的重視和更高要求。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三四十年前的農民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總想讓後代子孫跳出農門,於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很多選擇把子女送到更好的學校學習。

鄉村級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跟不上家長的需要。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常年使用後己經十分落後破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特別是師資力量的缺失和流失,讓鄉村學校的生存更加困難。幾十年前,很多老師是民辦老師,隨著他們的老去和離休,年青人不願去,去了也待不多久千方百計調走。

城鎮化進程和基層行政區域的合併。近些年,隨著國家對城鎮化持續發力和對基層的撤鄉並鎮的開展,修建了許多的居民點,更多的人走向鎮走向城走向市,領近村社的合併,鄉村學校也只能向人口更集中的地方發展,而跟不上需要的學校只能因需要而合併或撤銷。

其實,鄉村學校的減少,更反應了人民的願望和國家的發展,並不是什麼壞事。您覺得呢?


清風教與育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全國各地農村小學的學生最近20年越來越少,特別是最近的10年,有的小學甚至已經關閉了。我記得我們那個村(松滋楊林市鎮望橋村)原本有一個小學,但隨著計劃生育的執行,新生兒變少,我們那個小學只剩下不到50個學生,我小學三年級時,班上有16人,到了四年級,我們那個學校就被砍掉了!我們不得不去臨近的向豐嶺小學讀四年級五年級。過了不到10年,向豐嶺小學也被砍掉了,我們村的孩子不得不去楊林市鎮上小學,每天校車接送!我覺得農村小學越來越少有很多原因。

1.由於一個政策的執行,少生了很多新生兒,新生兒變少,小學生也就變少了。有的小學只剩下幾個學生和一名老師,後來撐不下去了,不得不關閉。農村變得越來越冷清,我們感到了一陣淒涼。

2.隨著農村合村並組的推行,學校越來越少。原來兩個村,兩個小學,後來小的村被大村吞併,同時小村的小學也被砍掉了,學生流入了大村的小學。

3.隨著最近20年,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比如縣城,地級市,省會城市等,同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生活,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接觸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城市讀書,這是一個大趨勢。

4.農村的學校師資力量是最薄弱的,好老師特別少,更多的是年齡很大的老師,年輕大學生根本就不願意去偏僻的農村當老師。家長們擔心孩子的學業被耽誤,擔心輸在了起跑線上,不得不把孩子接到城裡讀書。

我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老師經常不給我們上課,讓我們自習,他就在大隊鋪子看人打麻將,不管我們。很多學生跑出去玩,偷別人的柑橘桃子等,到河邊玩水,後來被發現,不少同學遭到毒打!如果作業沒完成,老師就讓那幾個沒完成作業的同學相互用棍子打對方的身體,特別卑鄙。我當時覺得老師原來是這樣的啊?!

5.農村很偏僻,山高皇帝遠。一些老師無法無天,喜歡性侵女學生。家長們很害怕這種破事也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城裡,城裡的老師靠譜點,規範一些。

6.如果孩子在農村讀書,想給孩子補課,或者請家教都很困難。而在大城市就不一樣,大城市裡有大學,有很多大學生做家教,有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買學習資料也很方便!


高中數學鄧老師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記得小時候上學,每個村都有學校。可現在都是中心聯校,且學生人數少,教學質量也不高!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適齡兒童減少是主因。我上學時,雖然我們村子小,但同齡人也有十來個,也勉強湊夠一個小班,現在我們村同年齡段的孩子就三四個,很多還跟隨父母去城裡唸書,留在本村的很難成立一個班。所以我認為,城鎮化、計劃生育是影響農村小學的最大因素,人口外流、生育率降低導致農村小學人數嚴重下降,加上一大批學生又隨著家長去城裡,生源更少。於是前些年國家在農村大力推行撤點並校政策下,一大批農村小學“消失”了。根據中國教育年鑑的數據,1975年農村小學數量高達105.7萬所,到2016年就直線下降為10.6萬所,四十年間整整減少了95萬所,平均每天65所農村小學在消失。

城鄉教育不均衡。現實中農村和城市在教育資源分享上差距很大,導致農村孩子始終處於弱勢。但孩子是家庭期望,無論在哪裡,家長都想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優的資源。我身邊有個家長朋友,他的孩子三年級轉到市區來上學,據他說以前在村裡,孩子基本都是前五名,可轉到市區後第一學期考試,班級60多個人,孩子考了40名,讓他十分吃驚,經過與孩子老師溝通,他了解到孩子學的很多知識比較陳舊,城裡老師按新課改用新的教學模式,但農村老師卻還是老模式教學。教育發展不均衡,很多家長都能感覺到,就千方百計把孩子弄到城裡上學,直接造成農村學校生源不足,城裡班容量過大等問題。

私立學校的興起。私立學校的成立,在彌補國家教育不足,推動教育發展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現在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精力有限,它的封閉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農村家長的青睞,都紛紛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在我們老家,至少一半的孩子在私立學校上學。

多種原因擠壓下,現在的農村學校日益衰敗,很多班級不到30個孩子,老師教學積極性也不高。國家這幾年也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正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希望不久的將來,農村可以再現遍地是孩童,處處讀書聲的景象。


衡水大城小事


農村學校倒閉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源急劇下降。

我是七十年代的人,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我們村的學校很大,二十多年的光陰,學校消失了。前幾年每次回家我都到廢棄的母校轉轉,感覺很淒涼,雜草叢生,破窗爛瓦,早沒有當年的情景。

最近回家再重溫母校時,此地已經變成了一戶人家,一問才知村委已經把學校賣了。一學校從有到興再到衰最後到沒,僅僅二十年的歷程,可惜可


嘆!!!

我的母校在八十年代屬於我們鄉最大的學校,當時一到五年級有二百多學生,這些學生全是我們本村的,一到放學時孩子呼啦啦的揹著書包撒腿往外跑,那景象挺壯觀的。在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孩子在上學,家長沒有接送的,自己上下學。

八十年代我們這兒計劃生育開始嚴了起來,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到九十年代上學的孩子明顯減少,這時候開始撤校並校,三四個村的學校合成一個學校,我們村的學校成了臨村唯一的學校,這樣維持了幾年,生源也越來越少,有時一個年級就幾個人,全校不到幾十個人。最後我們整個鄉鎮只剩一個鄉鎮小學,所有得老師和學生都到鄉鎮上學,這時就出現了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大隊伍。



從以上我的描述可以看出前幾年農村學校倒閉的根本原因就是生源缺乏,計劃生育的實施使孩子的出生率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幾年後的上學孩子減少,週而復始越來越嚴重。

最近這幾年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主要原因如下。



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幾乎都到城裡發展了,在城市都買了房子,孩子也隨著父母到城市生活,相應的孩子就在城市學校上學呀。

條件相對來說差一點兒的家庭,也把孩子送到比較近的縣城上學,父母只是辛苦點來回接送。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生源的缺乏以及流失造成現在農村學校的倒閉。


妞媽教育心得


在城市化進程中,在收入不斷提高的前提下,部分農村學校倒閉是自然規律,勿大警小怪。

首先是農業人口少了,學生自然少了。

其二是收入高了,有錢了,即便沒有離開農村,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也大有人在。其實這也和有錢人把孩子送到國外上學同理。

其三私立學校發展很快,車接車送,服務周到,又有一部分上了私立學校。

以俺老家為例,三個自然村為一個大隊(行政村),原有學生30O多人,現在只有17人。且大部是家庭很困難的。

以上三個原因是主要的,至於說老師收入低,評職稱難,畄不住人等都是次要的。即使你把農村公辦教師工資提高三倍,全部自然評為高級職稱,學生仍然增加不了多少。因為城鎮化過程中農村部分學校倒閉是自然規律。

中國如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如此。93年在曰夲烏取農村當研修生(實則是出苦力)時,一年中附近三個學校撒消,我住的那家孩子三年煥了三個小學,我還和他一起去貼大字報"閉校反對”,但又有什麼作用呢?


慢半拍190699363


我也來湊湊。我是廣東西部一小學退休教師。九三年我任教的學校有5O0人。現在有37人。7位教師。原因。一。計劃生育抓得緊。孩子少了。二。絕大多數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拼命往城裡鑽。務工的。遷到城裡的。即使在城沒工沒房也和房住。到不了城裡學校就到郊邊學讀書。所以造成農村小學學生越來越少。城鎮學校學生越來越多。因為找裡有優質的的教育資源。


手機用戶53031561752


我今年58歲了記得我們讀書時代和剛參工的頭幾年,農村大隊(行政村)一級的學校每個大隊均設有一所小學有120個~350個學生,離村部3公里以上遠的自然村屯都設有校點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約2個~60個不等,我是1981年讀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邊遠的村級小學任教,當時這個村級學校設一年級至五年級,有學生140人,教師5名,離村部學校4公里遠的一個屯設有一個校點有學生60名,教師2名,當時的農村一遍生機,到了今天農村學校因為艱苦教師分配不願去農村學校任教,基本都擁擠在城鎮學校,學生大部份都留校住宿,所以現的農村學校在不斷減少凋零。


手機用戶63894019969


我記得小的時候在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小學,很多老師都是村子裡或者附近村裡的人,那個時候村裡小孩多,每家最少有兩個孩子,一個村小孩加起來不少人,學校離家比較近上下學都比較方便,那時候學校的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老師水平也不是很高,學校管理也不是很嚴格對我們學習抓的很鬆懈,我們那個時候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高,底子沒有打好等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跟不上好多基礎的東西都不會力不從心,和同學之間的差距是越拉越大。

伴隨著我們八零後成長的好多學校都倒閉了,一方面是學校教學水平是越來越不行,好多好的老師都跳槽了去鎮裡教書去了,很多家長也不願把孩子送到差的學校去,哪個學校好就送到哪個學校,教學水平不好的學校自然而然就沒有了生源還怎麼維持,好多學校拖欠老師的工資,老師也不願來上課久而久之只有倒閉這一條路。另一方面鎮裡要整合教育資源,好多學校都合併了,把好的師生資源進行集中整合支配,優勝劣汰強者生存。


天地間的囚鳥


我是農村老師,農村學校倒閉的真正原因是農戶家庭越來越少,農村蓋房難,年輕人為了找對象大多數在城裡面都買了房子,他們的家住在了城裡,孩子不在城裡上學嗎?農村學校蓋的再漂亮,老師教的再好,他們的孩子也不至於坐公交車回農村上學吧。現在有些年輕人雖然在城裡買了房,但他們把孩子交給了父母,農村還有些學生,再等幾年他們在城裡的家居住時,孩子也會搬到了城裡,農村空心村,空心學校會越來越嚴重!在農村有家庭才會有孩子,家庭多、孩子多,農村學校的學生才會多!這才是根本。以後農村學校的學生少了,背黑鍋的一定還是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