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的領導有兩個,一個曹操一個劉備,你更願意跟哪個領導混?

螳螂先生


曹操從小奇計百出,有耍弄叔叔以杜絕其父親面前說壞話,有與袁紹劫人新娘逃跑大呼賊人在此以激袁紹快逃成功的,做漢丞相後,為防人乘其熟睡暗殺,謊稱自己會夢中殺人並裝睡殺宮人以證其言的,讓侍者偽裝刺客自稱能感知剌客抓住偽裝者後立刻殺掉滅口,以使人誤以為其真有預知能力而心有忌憚,不一而足。曹操的真性情,碰到問題,不急不燥,戰略戰術運用自如,本來是真心扶佐漢室,形勢比人強,騎虎難下不得不牢牢掌握政權以保曹氏集團不被虎視耽耽的其它割據勢力消滅,曹操作戰基本上戰無不勝,雖得力於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扶佐,其本人的決策才是勝利的保障。而劉備則很早就野心勃勃,少年即有做皇帝的志向,收劉封做螟蛉子時,旁人還不明所以其名何義,等親生兒阿斗出生取名為禪,其用意才卓然若揭,封禪,在劉備心靈深處他不是想恢復別人劉姓江山,他要的是自己的江山,漢獻帝估計也早看出劉備的用心


東昇天下


我大概會跟諸葛亮一樣,選擇劉備。我們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他作為一代英才,選擇了劉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在諸葛亮出山之時,曹操已小有氣候,麾下眾多謀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皆是厲害的人物,諸葛亮到了曹操那兒,縱使再厲害,又能分的了幾杯羹呢!

而劉備則不同,剛開始建功立業的青年志士,有抱負,有野心,終成氣候但還未成氣候。身邊剛好還缺一位謀士,此時若有人願意輔佐,你說他該有多重視?我們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且不說一位君王,就是普通人,面對素未謀面之人,多次吃閉門羹之後,還有耐心,還有毅力再次登門拜訪呢!更何況是劉備這樣的人呢。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三次委身於草廬的確令他感激涕零,值得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我們平常人來講,我們也經常會說一句俗話“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不是說我們不思進取,而是我們需要一種認同感。現代如此,古代亦然,戰爭年代更甚。我們的古詩古文中也經常傳達出對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空有一腔才情卻得不到重視,無法施展自然是苦悶非常。劉備的三顧茅廬也確實感動了這位仁義的謀士,你以仁義待我,我以真心報你。劉備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讓諸葛亮對其傾其一生,誓死效忠。

二、伴君如伴虎,品行很重要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作為自己時刻在其左右,進行輔佐的君主,怎能不瞭解其處事之策,待人之法呢?

曹操雖是愛才,卻也多以、殘暴,對他的描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面對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心寒呢?越是有大智慧的人,看得越透徹,便是越難過。縱使為他贏了千百場勝仗,一旦失去信任,便會卸磨殺驢,棄如敝履。

反觀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向來以仁義立德於天下,頗受讚譽,又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輔佐之時,必定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會橫生枝節,增添不信任。再者,諸葛亮本身,也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由後期輔佐劉禪便能看出),三觀相合,自然能默契合作。兩人或許既是主僕,也是知己。


私答名著


先分析兩個老闆的性格:

曹操用人如器,手下人如果有用,那麼就盡其所用,然而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會被棄用甚至是除去(如楊修)。曹操表面上寬和大度,實際則猜忌狠毒。在曹操手下做事,能人眾多,他任人唯才,並不需要德才兼備。所以在曹操手下做事特別需要具有真正的能力,能讓人才盡展所能,但競爭與壓力也非常的大。曹操並不相信手下,但他卻能做到有功必賞,攏絡人心。

劉備用人看似糊途實則精明,表面上他對每一個手下都推心置腹,但他卻很能發現手下真實的才幹。如他聽說諸葛亮很厲害,還是經過詳細的談話之後才決定讓諸葛亮成為他手下的第一謀臣。他看得出馬謖的真實能力,提醒諸葛亮不要重用。諸葛亮沒有聽從劉備的建議,故有街亭之失。

所以說劉備雖然看上去才幹不如曹操,實際上是因為劉備懂得疑人不用的哲學,一旦把事情交給了手下的人才,則儘量讓手下去發揮自己的才華,所以在劉備生前白手起家,直至當上蜀國皇帝,都是劉備用人得當所致。諸葛亮事必親躬,曹操多疑,所以兩人都因勞累染病去世。

在曹操手下,雖然也能施展才華,但會被老闆猜忌掣肘;在諸葛亮手下,則會覺得老闆太強,難以發揮實力。而在劉備的手下,只要有能力就有無限的施展空間,會得到老闆的全力支持。

所以,我會選擇在劉備的手下工作。


真瘋叔叔


感謝頭條提問[微笑]回答如下:

縱觀歷史,單從三國演義中瞭解曹操和劉備是不足以下結論的,三國演義中大部分是褒劉貶曹的,對曹操劉備的真實寫照有很大程度上的扭曲,還原真相那就必須瞭解歷史,三國中的曹操:可以從一個故事說起,西域來使,曹操奉命接見,但考慮自己形象問題就讓身邊的一位相貌出眾的大臣接見,自己帶刀站在大臣身旁。接見後曹操派人去了解來使對“曹操”的看法,來使直言不諱,曹丞相雖然偉岸,但我看身邊侍奉的軍官倒是一副英雄氣概!像這種真實的事例三國志中記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那麼通過這個故事可以淺淺揣摩一下真實的曹操,第一,形象並不多麼偉岸,用當下比較流行的詞叫心機男[呲牙]但一定足智多謀,氣場強大,不怒自威!如果這樣的人作為領導工作壓力和強度一定會很大,但晉升空間會很高,你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並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來鞏固自己的職位,會很累,但得到的卻往往會超出你的預期!

三國中劉備:常以中山靖王之後自稱,給自己戴了一頂頂可以名正言順匡扶漢室帽子!但以仁義著稱的劉玄德,身旁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三國嬌嬌有名的上將軍,都是從劉備落魄時一起跟隨最後,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有多強!但這些大將哪個又是善終?就連被歷史傳頌的關二爺,也不得不在某些政治陰謀的關係下落個身首異處!讓人可惜可嘆!所以用當下流行詞形容劉備,很有城府的一個人,情商指數爆棚!時刻能感受到團隊的溫暖,使人容易失去鬥志!

最後總結:不管劉備還是曹操都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有這麼高的建樹甚至改變政治格局的人物,他們的成功不單單是用這幾句話和某些故事就看清楚的,做個比喻,我們當下去分析就好比盲人摸象,今天看到的歷史永遠不會完成,馬未都老師說過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就當下問題淺淺的做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剛入世或者心懷大志者要選擇像曹操這樣的領導,他能激發出你潛在的潛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事情沒有絕對,最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祈禱][祈禱]



子靖雜談


首先,結合歷史來看,如果是一位世家子弟,或者才華橫溢之人,想要儘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那麼選曹操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三國之中,屬曹操的實力最強,平臺最大,待遇也是最好的,加之曹老闆是一位能夠物盡其用,十分愛才的領導,無論是失意的軍閥還是降將,都能在曹老闆的手下走向人生的巔峰。同時,曹老闆還是一位非常有能力,非常聰明的領導,在他的手下能夠學習到不少東西。


但是,在曹老闆手下做事的風險遠遠高於在劉老闆,如果你不善於站隊,不會討好曹老闆的兒子,心理素質不夠強大,做人太高調,關係不過硬,那麼註定結局是以悲劇收尾。


而如果出身一般或者對草根創業有非常大的興趣,不在乎公司的辦公地點經常變化,只想有位能夠與你同甘共苦,體恤手下,對待下屬特別好的領導,那麼選擇劉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了。


在劉備手下,只要不犯事,能活到最後,一般都能混到高位,像簡雍,孫乾這種打醬油的,也能謀個全家吃喝不愁。


所以,像我這樣出身普通,又不擅長站隊,只希望能夠安安心心,踏踏實實過日子,至於什麼青史留名更是敢都不敢想的人來說,去曹老闆那裡人家也看不上。所以,我會選擇跟著劉備混。


老實人侃歷史


劉備。

曹操手下猛將謀士如雲,但是家族成員佔了絕對優勢,加上一些元老級別的更是密不透風。我不敢說自己都多大能耐,假如我可以自比於關羽,最多就是一個高級別的打手,弄個侯爵弄點待遇。況且這麼多人才當中,恐怕我只有關羽的能力沒有關羽的運氣和名氣,估計得在曹洪、夏侯惇這些家族人手下當差。所以,關羽的選擇是辭職。

曹操的過河拆橋理念太強。比如許攸;他對待人的方式也是我等分不清陰晴變幻,比如對待徐庶;殺人不需要理由,比如侍衛;太自私,為了女人害死兒子和大將,比如曹彰和典韋;猜忌手下致人冤死,比如楊修荀彧;這種反覆無常的人,我是伺候不了。

曹操有理想有手段,估計有較大的可能取得勝利。但是勝利是他和他家族的,與我何干?我一個職業經理人,老闆上市成功肯給我分點嗎。


反觀劉備,對人相對真誠,也還有一份仁愛之心,算是性情中人。給了馬超和黃忠很高的待遇這都是降將;對待關張都是親自出馬拿命去報仇的性情漢子;趙雲其實就是一個私人保鏢,最後給到將軍的職位;對待蜀國的文臣武將可以說是仁至義盡。當然,劉備可能因為自己的仁慈和性情會耽誤建國大業,但是對於我一個當手下的人來說,我不但有較大機會成長和被接納,更有可能揚名立萬。我想,諸葛亮做的就是這種選擇。

另外,當時建立蜀國的過程和建立之後,國人都認可這才是漢室的正宗。自從曹操把控朝廷架空皇帝,民間已經有了議論:當年西漢被王莽篡位改朝換代,劉家人劉秀斬白蛇起義建立西漢也就是漢朝2.0時代,現在漢朝又被曹操實際篡位,劉家人劉備還是皇叔建立國家應該是漢朝3.0時代吧。所以諸葛亮能罵死王朗,人家理論依據充分。跟這樣的主公,咱也師出有名。


圍城百年


混日子應該還是選擇曹操比較好吧,畢竟勢力大,崗位多,即便你沒有啥雄心壯志,吃口飯應該是可以的。


三國時期的人才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很有一點我們當今社會的特點,雙向選擇有了一些苗頭。很多真正有本事,有才華的人經常跳槽是一種常態。所以跟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適不適合自己,這一點我感覺和當今社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時候你的全部心力是不是貢獻出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不得到重視。這也許就是三國演義的現代理解的一點心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