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012,智能教育如何從骨幹的現在,走向豐滿的未來?


《智能社會》012,智能教育如何從骨幹的現在,走向豐滿的未來?

高金波


11、智能教育上市的目的?

教師:上市融資是否會造成股市恐慌?很多大企業集團融資都曾經造成股災。

亞當.斯密,你們需要認真思考一下:該平臺缺錢嗎?真的需要融資嗎?

教師:不融資,我們為什麼上市?

亞當.斯密:假設可以上市融資,你們將手中的股權兌換成現金,用來做什麼?

教師:存入銀行,炒股,投資金融理財產品和消費。

亞當.斯密:先看存入銀行。100萬現金存入銀行你可以獲得3500元至3萬元的利息收益。而持有100萬股權,你每年可以獲得5萬元以上分紅收益,並且100萬股權價值會隨著智能教育收入的擴大而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你願意持股還是兌換成現金存入銀行?

教師:(思考)將安全且高收益的股權換成低收益的現金好像有點傻,原來我們存入銀行的目的是為了安全,但智能教育平臺比銀行更安全,因此,還是會持股。

亞當.斯密:再看炒股或投資其他理財產品。你覺得股市上有比智能教育更安全的股票嗎?你覺得股市上會有比智能教育長期投資回報率更高的股票嗎?你覺得那些連金融家都難以搞懂的金融衍生品會靠譜嗎?你覺得投資高利貸會沒有風險嗎?

教師:(思考)也沒有理由拿著金子去換礦石!但消費怎麼辦?

亞當.斯密:大部分人手中不是沒有現金,而是缺少安全感。當教師獲得兩份新增收益:一、出售知識獲利;二、智能教育平臺股權和股權分紅。教師群體將自然獲得安全感,獲得安全感的教師群體理性選擇是什麼?

教師:先花直接勞動所得,先消費存在銀行的低收益率存款!但如果正好缺錢的想套現股權的怎麼辦?

亞當.斯密:比例很低,自由套現根本不會對市場造成任何影響。

教師:但萬一大家集體缺錢拋售這些股權,是不是會讓這些股權價值瞬間大幅度下降?

亞當.斯密:此假設邏輯上不成立。當然,即使出現集體拋出股權,最終錢還是流入銀行,銀行選擇以20倍盈利率無限收購平臺股權即可解決恐慌。拋售股票得到的現金會流入銀行,銀行迴流的現金重新購買下跌的股權即可實現有多少接多少。當信心恢復,銀行高價拋出即可獲得暴利。銀行願意接盤的原因在於:智能教育平臺本身是一臺自強化的提款機,只要銀行以20倍收益接盤股票,那麼,長期持有銀行也可以實現獲得雙份收益,一份源自平臺分紅與銀行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部分;一份源自股權自然增值部分。萬一和違約源自現在的高風險、高成本,智能平臺因零成本和無風險而無違約的主觀訴求[智能化是一個奇點,矛盾至於全民控股的智能化]。

教師:萬一股權全部用於消費,而不是存入銀行呢?

亞當.斯密:消費的錢經過商戶或企業,最終去處還是銀行。只有抱著票子數,才有安全感的那是中國式貪官,只有抱著黃金才有安全感的那是非洲難民。你的銀行卡里面是一串數字,銀行系統裡面同樣是一串數字,紙幣只是兩個數字溝通的中介,黃金只是低效時代被迫選擇的中介。

你需要的是交易憑證,並非紙幣和黃金本身。中國是世界工廠,只要你的契約嫁接到互聯網之上,形成永續可追溯的契約,根本不需要藉助黃金和紙幣這些低效的契約形式。沒有紙幣中介並不影響你的財富與生活,而只會讓你交易成本更低廉、快捷與簡單。所有的恐懼源自你的思維上的懶惰和無知。

教師:我們上市根本不需要融資,那我們上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亞當.斯密:確權、釋放流動性、獲得安全感和為政府解決問題。

教師:什麼是確權?

亞當.斯密:股權是市場對創新者的獎勵,你們完成了創新,需要通過上市兌現市場獎勵,假設市值為20萬億,那麼,1700萬教師人均可以分得超過100萬元股權。有了這些股權,教師群體自然成為經濟自由的群體,自然不在需要靠補課、開輔導班獲利,當教師主動希望減少工作時間,各種輔導班才不會綁架學生的課餘時間,當教師希望減少工作時間,智能機器才能替代教師佔到講壇之上。學生群體才會獲得真正的解放,否則,書包只會越來越重,因為有一群人天天在琢磨如何增加學生的“負擔”,以獲得利益。

另外,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創新是由企業完成的,20萬億市值對不缺錢的創新企業而言實際是毫無價值的,因為這20萬億市值根本沒有流動性。只有1700萬教師持有,20萬億股權才真正等價於20萬億人民幣,因為對任何個體而言,其持有的股權都可以隨時全部兌現為現金。

……

農民:什麼是市盈利率?

專家: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年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例:某公司年獲利1億元,其股票總價值是20億,那麼,該公司的市盈利率為20倍。

農民:為什麼談論中多次選取20倍,而不是用30倍,50倍?

專家:你有100萬元股票,20倍市盈利率意味著,這些股票理論上每年可以給你帶來5萬元收益,5個點的收益率比銀行活期更高,你才會有理由選擇持股,而不是存入銀行。傳統企業是存在風險的,比銀行高的部分收益是對沖投資風險。智能教育平臺本身具有自強化的特點,選擇20倍盈利率取的是下限值,即確定比存銀行划算。

12、創新,在共贏方向

農民:教師獲得的股權是不是最終還是我們買單?

亞當:斯密

:如果你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給出答案。假設當前社會教育支付的成本為3萬億,創新發生後,社會教育支出成本下降至0.1萬億。這意味著自創新發生之後,每年都可以節約2.9萬億的成本,未來20年會節省58萬億成本,這顯然對社會是有利的,但傳統方式,創新意味著教師失業。

所以,教師與家長之間必須達成一個契約,通過契約將未來20年可節省的58萬億成本提前分掉,這可以讓教師群體樂於享受“失業”,這種契約就是股市機制。假設教師群體以看得見的方式分得10萬億股權,社會以看不見的方式分得48萬億的教育開支的大幅度下降,教師群體一次性領取創新紅利,社會會逐年享受創新紅利。所以,你不用擔心未來教師群體會找你們清算,因為這個群體未來會越來越小,在20年後幾乎就消失了(注:教師群體消失是指:原有組織形式消失)。

農民:最終要有人為這10萬億買單呀,否則怎麼憑空多出10萬億?

亞當.斯密:股權(貨幣)是市場打給勞動者的“欠條”,傳統教育市場是教師直接從家長口袋掏錢,這是家長不喜歡的方式。股權等於“市場”給教師群體打了10萬億的“欠條”,獲得10萬億“欠條”的教師進行消費與享受生活,將這10萬億的“欠條”花出去,“欠條”自然流入家長口袋,市場又欠了家長10萬億。這個過程中,教師消費與享受了,家長口袋的原來的錢不僅沒有動,而且還大幅度增加了。所以,創新不是從任何人口袋掏錢,而是通過將市場做大,給所有人口袋放錢。

而所有人口袋的錢都可以增加的原因是教育行業的效率提升了數百倍,教師群體在未來工作時間大幅度下降了。如果中國開啟創新,中國市場可以代表全球教育市場給創新者打“欠條”,獎勵中國創新者;如果美國市場開啟創新,美國市場可以代表全球教育市場給創新者打“欠條”,獎勵美國創新者,這就是市場對創新的獎勵規則。

專家:為什麼您講的內容和您固有的自由市場理論完全不是一回事?平行股權和吃大鍋飯有什麼區別?發起人和後來者持有相同權益和吃大鍋飯有什麼區別?

亞當.斯密:幾百年前,我們在通往智能化的起點,我提供的是過程理論。現在,我們已經接近智能化。過程和終點的本質差別:過程中幹活的主體是人,而終點幹活的主體是智能機器。客觀的改變要求思維方式的轉變,過程中社會要求是要求人勤勞、肯幹;在智能化的終點,社會要求是人主要從事享受和獨立思考。

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因此過程中社會要求與人的主觀意願相背離(利己與美德背離,所以我還寫了本《道德情操論》),終點社會要求與人的本性相一致(利己與美德一致)。一言蔽之,平均股權和相同權益只是將基本社會福利簡單化、透明化,使社會福利沒有尋租空間。這和吃大鍋飯完全是兩回事,用老馬(馬克思)的理論是人類聯合起來“剝削”機器。

傳統的市場利益分配手段是:優勝者納稅給政府,政府以福利分配給弱勢群體。這屬於營收內徵稅(從優勝者口袋拿錢,放到lost的口袋),徵收的是現在的購買力。而平行股權是讓個體可以自由透支自己的未來,透支未來產生的貨幣會拉動現在,使優勝者獲利更多,從而加速創新,加速社會效率的提升,社會效率提升又使未來可透支的空間增大,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屬於營收外徵稅。平均股權的目的是賦權於人,是讓個體無需償還透支利息,甚至無需償還透支的本金,終埋極單者是智能機器。

專家:思考

《智能社會》012,智能教育如何從骨幹的現在,走向豐滿的未來?


《智能社會》012,智能教育如何從骨幹的現在,走向豐滿的未來?


《智能社會》012,智能教育如何從骨幹的現在,走向豐滿的未來?



昨天與

愛讀Ido科技聊了會天,他講這本書大眾很難讀懂,但這難道不恰恰是這本書有趣之處。請問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失控》、讀懂了《奇點臨近》、讀懂了《未來簡史》.....假設這些書是中國人寫的,會有哪個出版社有勇氣冒著大眾讀不懂的風險出版?所以,未來不在現在之中,無人區最初只能是少數人探索與實踐,定義規則與未來。

如果你一路跟讀到本章節,說明你已經發現了本書的價值。權利會在義務中綻放,權利會在權利中枯萎;創新在思維的無人區之中。本書撰寫於2013年,最終定稿在2015年,2016年年初出版,在過去的4年時間中,市場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筆者的思路和實踐也同樣已經更進一步。如果希望與筆者深入交流,請私信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