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讀《萬曆十五年》,繼張居正輔佐萬曆皇帝任元輔十年之後,繼而陪伴皇帝的首輔就是申時行了。申先生因為有了張先生的前車之鑑,斷然不會重蹈覆轍,他能夠跳出圈外重新審視這盤棋,找準自己的位子,縱觀全局,知己知彼,方百戰不殆。機會來了,如同花開了,堪折直須折,錯過了就不再有。申時行總能在關鍵時刻,折到屬於自己的花朵,不多佔也不少取,不屬於自己的多好也不爭。謙恭和事,萬法周全,明哲保身,在自己位高權重的時候,歸隱還鄉,也落得個全身而退。我們一起來看,他如何來演繹自己的八十載春秋。

一 讀書志在少年時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我們知道一切成功的源泉是努力,如果一個人不努力進取,再好的機遇也會浪費,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準備好了,幸運之神才會眷顧。申時行少年勤奮,打下了良好的根基,生平受益頗多。

為何如此說呢?你讀過的書,終將鋪成你腳下的路。自古以來,那些書卷伴隨著少年的奮發圖強,終會有所成就。申時行從年少時就非常努力,努力的結果是,他在二百九十九名殿試及第的進士中,脫穎而出,得中狀元,按例到翰林院修撰。千人萬人走的獨木橋,固然不好過,一切付出沒有白費,使他成為大家眼中“鄰居家的孩子”,仕途一片光明。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斷積極向上攀登,就會離夢想更近一步。申時行早早就有了夯實的學術基礎,但是光有才華還不夠,要才學兼備,學為所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就像我們現在找工作,考察的不僅是理論,還有實踐。

申時行不急不爭,默默研習,後來官至侍讀,升轉兵部兼禮部侍郎,接著被命名為大學士。十五年的翰林生活,讓他逐漸瞭解,當時的“帝國在體質上實施中央集權,精神上的支柱是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他熟讀經史,學術造詣深厚,在不斷探索尋求中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層樓更上,好事自然要找上門。少年自有凌雲志,從狀元遙望首輔,申時行早已準備好了,所行之處,註定一路花開。

二 有福之人不用忙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有些事不必爭,爭了也白爭,你看,申先生和誰都不爭,屬於他的幸福還是來敲門了。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順理成章,這朵花就會專門為擁有它的人而開放,機會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是命運眷顧你,就可以自輕自賤,只有有絕對的實力能量儲備夠足,才打贏這場戰爭,能力也是考驗一個人在機會面前,是否能夠穩穩抓住並勝任這一角色的前提條件。真正能撐得起場面,配得上屬於自己的王冠,才能在自己的領域發揮好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對於申時行來說,都已不再是問題。“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當你準備好了,屬於你的風就來了。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1582年,富有戲劇性的時刻幡然而至,張居正逝世之後,張四維繼任首輔。不出一年,這位張閣老也因父親去世必須回家守孝,離職三年,此期間,由申時行代理首輔。張四維臨近結束丁擾期限時,身患重病,不能再回朝任職。同時,當朝資深望重的兩位大學士馬自強和呂調陽也已病死。這樣,命運就把相比他們資格較淺的大學士申時行推倒了首輔的位置上,由代理變為了正差。

人生在世,有些事可能真的不必爭,你只管堅持不懈做好自己該做的,儘量發揮自身長處,將所有的價值全部體現出來。天道酬勤,幸福和好運總願意眷顧勤奮的人。你在黎明之前出發,太陽昇起來,陽光自然照到你。

三 謙恭和順朝堂事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1572到1582年,張居正順風順水任文淵閣主人,然而卻在十年後身敗名裂,成為歷史上的悲劇人物。原因在於張太過自信,不能謙虛謹慎,不肯對事實作出必要的讓步。這對申時行有著巨大意義的警醒,張居正的遭遇無疑成為了一面鏡子。

根據前面發生的事,和本身性格使然,申時行謙恭隨和,低調平實,調濟折衷,處處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現,做起事來就顯得遊刃有餘。“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於任何事不慌不忙,信手拈來,且技勝一籌。這也就使得各種大事小情,都能擺平。他不樹敵,儘量圓滑,陽剛陰柔並齊,平衡上下關係,於上能得皇帝信任,於下亦能安撫大多文官。從而,成就了他事業的平穩發展。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邊可不是好玩的,殫精竭慮,處處留心,步步驚心。長袖善舞,且要舞得合時宜。既要對上說得過去,也要對下交代的了。多年謹言慎行,在該離開時懂得離開,懂得保全自己的性命,這才是最重要的。洞察到不利於自己的狀況,心裡早做打算。再高的官銜有何用?一切都是浮雲,性命大於一切!關鍵時刻,拿得起放得下,不留戀不貪心,當機立斷,溫和地跟過往說再見。

無論是出於無奈還是被迫,遵從自己的內心,就是最好的選擇。申時行,明白這一點。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從小的事件可以轉化到大的事件,反過來大的事件一定會波及到很多小的細節,殃及池魚。所以,當大的態勢烏雲壓境,討伐聲近,火光沖天,這條主張和平的小魚能逃且逃,從湖泊歸向大海,從此自由寬廣。

四 賜閒堂裡憶平生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申時行回到原籍蘇州,一直在自己的“賜閒堂”裡書寫創作,如煙往事縈繞心間。當他回憶起當年離開京城時的場景,是不是也會覺得他的離職與上任一樣戲劇性十足呢?

申時行五十七歲時,迫於同僚的壓力,婉拒了皇帝給予的太師頭銜,謝過今上的好意,遞上辭呈告老還鄉。同樣的五十七歲,不一樣的人生命運。想張居正也是在這個年紀達到事業的輝煌,被委以太師稱號,達到人生巔峰的高光時刻。當然,月圓花好就意味著也會有月缺花殘,轉而命運就開了一個玩笑,讓他還來不及思考,就拿走了他的性命,隨之而來榮譽和家財也緊接著化為烏有,家族也受到牽連。所有的風光、得意、輝煌,萬劫不復。

申時行:有花堪折直須折,但將前車做明鑑


當年這一切都被申時行看在眼裡,他可不能走張居正的老路。以申時行的聰慧,這不失為上乘之策,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既省得其他官員再彈劾,也給了皇上臺階下,又保全了自己,三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不貪圖,不招搖,不作死。知道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管它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人間事千變萬化,答案在我心,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

這樣的平和心態,這樣的格局鋪陳,這樣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之前文淵閣裡一直在努力講和的首輔申時行,也成就了後來遠離朝堂安居的賜閒堂主人。回望浮生無限事,把卷問書日月長。辭官二十三年後,申時行在家鄉度過了八十大壽,收到了皇帝的賀詞與賀禮,賀詞讓子孫供奉保存。追憶往事,自覺無功,不肯接受賀禮並返還。壽辰不久後,這幅八十載長卷畫上了最後一個句點,申時行的人生大戲完美謝幕。一輩子的紛蕪世事,無論有悔還是有憾,千秋功過,只待留與後人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