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南京3億,寧波1億!發錢、免單、放假,市長帶頭“下館子”

疫情之下,消費行業步入“寒冬”,大家都宅在家裡,餐飲、文旅消費基本上按下了暫停鍵。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將分別下降56%和15.5%,國內旅遊收入分別下降69%和20.6%;預計全年同比減少旅遊9.32億人次,減收達1.18萬億元。

這一背景下,各地紛紛出招,提振消費。濟南面向景區、旅行社、影院、書店等推出2000 萬元消費券;南京發放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遊等七大類消費券,總額達3.18 億元;廣州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者每車10000元綜合性補貼……

最近,一大波各式各樣的消費券突然在朋友圈刷屏,小編邊恰檸檬邊感嘆:給力啊!

01 消費券、健身券,花式“自救”哪家強?

據《中國經濟時報》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全國已有十餘個省區市相繼推出消費券,鼓勵文旅、餐飲等消費,希望儘快形成現實購買力,推動服務業全面復甦。

值得一提的是,這波發放消費券的操作,江浙滬包郵區再一次走在全國前列。

南京:“超3億元消費券!發!”

本輪消費券的首發城市是南京。3月13日,南京官宣“超3億元消費券!發!”,瞬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目光。

南京發放的消費券,總額度達3.18億元,主要包括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圖書消費券、鄉村旅遊消費券、信息消費券、困難群眾消費券、工會會員消費券等7大類。

罕见!南京3亿,宁波1亿!发钱、免单、放假,市长带头“下馆子”

寧波:1億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來了

寧波市政府宣佈,寧波市、區縣(市)政府、企業將聯合推出1億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所有市民和遊客可在指定平臺上領取,在指定的景區、酒店、影劇院、書店等文化旅遊場所憑消費券享受優惠折扣。

濟南:推出2000萬元惠民消費券

3月1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透露消息,為提振消費信心,濟南將開展“第四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面向旅遊景區、旅行社、影劇院、演藝場所、書店等文旅企業推出2000萬元惠民消費券,拉動文旅消費。

青島:發放3.4億元健身消費券

3月23日,“2020青島百日萬店消費季”活動啟動,將圍繞購物、餐飲、文化、旅遊、住宿、房地產、體育健身、青島製造、汽車銷售、農業觀光等10大板塊,實施商家優惠、政府補貼、金融助力等八項措施,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其中,青島市體育局正組織推出“你健身、我買單”全民健身消費券派送活動,首批擬組織6家健身經營單位向市民發放總額3.4億元的健身消費券。

桐廬:1000萬元消費券或撬動2億元消費市場

在南京揭曉促消費“成績單”的當天,浙江桐廬啟動“愛上桐廬”消費嘉年華活動,3月23日至4月10日,桐廬縣政府將發放不少於50萬張的消費券,總價值1000萬元,包括紅包、樂食券、好宿券、歡遊券、嗨購券和地道滋味券等。桐廬縣商務局局長鐘關賢稱,預計通過這項活動,可撬動桐廬2億元消費市場。

深圳這個區:5000萬元促消費資金,安排!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深圳市羅湖區也即將出臺促消費工作方案,計劃在4月至6月首期安排5000萬元促消費資金。

其中,3000萬元用於發放消費券,每個月發放1000萬元,市民在零售、餐飲、住宿等消費到一定額度時,可以直接抵用現金支付。

剩餘的2000萬元中,1000萬元專門用於促進汽車消費,每購一臺小汽車,就送出購物卡1000元;剩下1000萬元,用於加速度穩增長計劃,獎勵轄區企業儘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恢復得越快,獲得的獎勵越多。

截至目前,羅湖是深圳首個推出一系列促消費舉措的城區。

02 怎麼不向香港學習直接全民發放現金?

2月26日,香港宣佈要向全港18歲以上的永久居民發放1萬港元,紓困的同時鼓勵消費。預計措施可惠及700萬人,涉及710億元的開支。美國財政部長努欽3月23日也表示,美國國會在最後敲定的新冠病毒經濟救助法案將包括向家庭一次性發放3000美元。

但是,大規模撒錢的政策不適合內地城市。其原因有二。

一來,不是每座城市都和香港一樣儲備了1.1萬億港元的財政彈藥。

二來,國人有儲蓄習慣,發放現金的做法很難大量轉化為現實購買力,促進消費。多數人會選擇把錢儲蓄起來而不是花出去,未必能解救服務業之急。

光大證券宏觀團隊認為,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紅”、“撒錢”的方式,消費券能夠更直接地轉化為消費(假設能夠禁止消費券轉售行為);相比定向的消費券,例如食品券、教育券、旅遊券等,普遍的消費券又能滿足居民不同的消費偏好。

更值得借鑑的是澳門。

除了常規發現金,澳門還於更早時間宣佈發放電子消費券。

為了“確保每一位‘打工仔’的飯碗”,澳門在2月13日宣佈向每個澳門居民發放3000澳門元、共計22億的電子消費券,限定在3個月內在餐飲、零售等行業消費,擴大內需。

罕见!南京3亿,宁波1亿!发钱、免单、放假,市长带头“下馆子”

未來,澳門還將向永久性居民臨時性多發放一次600元的醫療券;補貼澳門居民住宅3個月的全部水電費等等。

6273.5億澳門元的雄厚財政實力,為澳門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03 短期效果立竿見影,但不能一勞永逸

實際上,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並非當下某個城市首創,而是成熟做法。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四川成都、浙江杭州等地先後試水發放消費券。短時間內,居民消費熱情快速釋放,出現明顯的短期刺激效果。

而此次南京的做法,效果也是立竿見影。3月23日,南京市揭曉以發放消費券形式促銷費“成績單”。3月18日至22日,南京市共使用電子消費券34522張,總消費金額942.93萬元,除去電子消費券抵減金額外,帶動消費金額613.16萬元。

中泰證券楊暢認為,消費券是非常時期需要的非常規手段。消費券由政府部門發放,以財政收入為背書,給居民類現金補貼,會產生兩方面好處。第一,可以設定用途,對特定行業形成拉動,刺激特定行業的消費回補,並且在總量上能夠實現消費回升。第二,可以設定使用範圍,特別是發放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群體,通過提供補貼,彌補因疫情影響導致的收入下滑,保障基本生活。

光大證券宏觀團隊預測,消費券或帶動消費額外上升20%,過往經驗指出,居民會可能用消費券部分替代現金,用於本來就需要購買的商品。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40%之間(平均可能為20%),也就是說,相比沒有發放消費券的情形,發放100元消費券後,能夠帶來的額外消費在10-40元之間。

國務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龍海波表示,消費券能夠有效釋放居民消費熱情,形成明顯的短期刺激,並且迅速消化過剩產品,實現廠商和商品流通環節回籠資金,這種方式在短期內是可行的。

但打出消費券這張牌之後,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坐等報復性消費大潮來襲。《中國經濟時報》指出,就目前來看,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其消費的增加與減少主要取決於其預期收入的變動,僅憑消費券無法穩定消費預期,這些發放出去的消費券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真實消費,尚待時日才能作出效果評估。

此外,需注意的是,如果通過消費券刺激後,消費增速逐步趕上,甚至高於工業生產等供給增速,要及時考慮消費券的退出問題。

《深圳特區報》評論認為,發放消費券是門技術活,怎麼用好消費券這一短期消費刺激政策,考驗著各地施策的精準度。

其一,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浪費;其二,升級消費券監管水平,提升用戶體驗;其三,以消費券這一短期刺激手段,配合好拉動消費長期政策。更精準的消費券短期政策,應當結合當地消費市場現況,既解決疫情抑制消費的短期問題,又著眼促進消費升級、新業態轉型的長遠議題。

關於施策的精準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日前建議,可面向特定人群發放1000元消費券,以補貼低收入就業人群,促進內需回補。

劉俏認為,消費券不能全民發放,需要面向特定人群。2019年全國人口為14億人,若以1000元為標準發放消費券,則估算需要高達1.4萬億人民幣左右,將大大加重財政負擔。

此外,劉俏表示,消費券政策應考慮向重點地區(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傾斜。湖北省是疫情重災區,至今防控疫情仍是湖北省最重要工作,企業復工復產率較低,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為保障抗疫一線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應當對湖北省就業人群全員發放消費券。

俠客島評論稱,消費復甦離不開消費能力的提升,後者與居民是否擁有穩定持續的收入有關。從這個角度講,推進復工復產、防止企業大規模倒閉、充分激發生產力,讓大家有活幹、有錢掙,可能是比發放消費券更迫切的需求。

04 拼了,促進消費還能這麼幹!

除了消費券、健身券等“真金白銀”,為了提振消費,各地政府可以說是各顯神通。

官員帶頭“下館子”

部分地方父母官帶頭“下館子”來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深圳羅湖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智勇出現在歷史最悠久的東門商圈,在具有地標性意義的餐廳——中國內地首家麥當勞,享受了疫情後首次堂食的午餐時間。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鼓勵市民安心來羅湖消費。

而他也是深圳首個帶頭“下館子”的區級主官。

但劉智勇並不是第一個帶頭消費的地方政府父母官。

此前,重慶市副市長李波和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一道“下館子”,來到重慶南濱路的秦媽火鍋店,用微信點單吃了一頓火鍋。

此外,安徽省副省長鄧向陽和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陪同中央調研組進行調研時,在合肥市罍街自費品嚐了合肥小吃。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東市委書記鳥成雲和該市市長王林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集體下館子吃拉麵。

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檢查調研復工復產復業時,也不忘到南京大排檔品嚐鴨血粉絲湯……

市長走進直播間

除了下館子,發放消費券,各地市長們還走進了直播間,賣起了當地的農產品。

2月13日,海南三亞市市長阿東兩分多鐘的直播,吸引了超過2.5萬人在線觀看,賣出6萬斤海南金煌芒果。兩天後,萬寧市委書記賀敬平再攬1100多份訂單,售出1萬餘斤菠蘿。

2月24日,海南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市長王曉橋同時出現在海南永青鳳梨原產地倉庫,通過直播平臺推介當地有名的金鑽鳳梨。不少網友在直播間留言,“請市長再說兩句”,“支持文昌,買買買”。

3月5日下午,福建福州福清市市長張帆首次走進網絡直播間。

據披露,他用一個小時,先後推介當地的繡球菌、烤鰻、榴蓮凍幹、烤腸、堅果水果麥片等多種農副產品。

張帆解釋稱,在疫情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他要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更好地把福清特色品牌食品宣傳出去。

截至張帆的直播結束時,前來直播間圍觀的網友超百萬,烤鰻、榴蓮凍乾等均已“賣斷貨”。

安徽樅陽縣縣長楊如松也走上直播平臺,幫扶助農。政知君在直播界面看到,楊如松代言的不僅有當地新鮮雞蛋、走地公雞,還有鹹鴨蛋、臭鱖魚等特色農產品。

05 2.5天小長假,這回真要來了?

除了發放消費券,3月以來,浙江、江西兩省份以及甘肅省隴南市還相繼推行2.5天假期制,以刺激消費。

具體看來,江西省率先提出了二季度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要求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優化工作安排,積極引導幹部職工週末外出休閒度假。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調劑補回。

甘肅省隴南市隨後鼓勵休假消費,要求每週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業單位在完成工作任務,安排好值班人員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其餘職工休假旅遊。其強調,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任何部門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減少幹部職工休假。同時,要合理安排疫情防控期間的值班補假,保證幹部職工身心健康,帶動消費持續增加。

就在昨天(24日),浙江省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鼓勵實施一週4.5天彈性工作制,支持有條件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2.5天小長假固然是誘惑,但如何避免“紙上談兵”也值得商榷。

《經濟日報》評論文章認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除了學校尚未全面復課,大多數行業正在努力復工復產,要千方百計地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在這種情況下,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儘管其目的是提振旅遊消費信心,促進旅遊業全面復甦,支持文旅企業渡過難關,但仍值得商榷。

首先,鼓勵文旅消費,需要時間和金錢保證。如今,疫情耽誤了不少行業的發展,也影響到不少職工的收入水平。

其次,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調劑補回,雙職工的子女看護也是一個問題。因為疫情,孩子們的正常開學和學習被耽誤很長時間了,全面復課後,如何補回被耽誤的學時?這顯然是一個問題。

此外,在個別地區以及個別行業,一些職工享受雙休的合法權益仍未落到實處。因此,要實現週末2.5天彈性作息就更顯得奢談了。

本文源自新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