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我是佩奇,這是我弟弟喬治,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爸爸,哈哈哈

。”

聽到這些,是否也開啟了你對小豬佩奇動畫片的回憶。小豬佩奇家喻戶曉!它不光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有人甚至說:讀懂《小豬佩奇》勝過萬本育兒書。它之所以被喜歡也是有原因的。對於家庭教育,我們可以看到:

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1、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一個從不缺位家庭教育的爸爸,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在育兒這件事上,豬媽媽能堅持原則(比如佩奇和喬治永遠在晚上7點上床睡覺),但偶爾也會允許寶寶們打破規則。

有一天,佩奇睡覺前很想看星星,豬爸爸怕豬媽媽反對,猶豫地說現在太晚了。

作為家裡的“領導”,豬媽媽說了一句“或許我們不該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

一個有原則卻又溫和的媽媽,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運。

記得有一次,教佩奇滑冰的時候,佩奇第一次滑冰就摔到了,沮喪地說“我再也不滑冰了”。豬爸爸這時候沒有說教告訴佩奇要勇敢,而是用自己的摔倒來告訴佩奇,大人也會摔跤,摔跤並不可怕,重新站起來就好。

這就是非常真實的父愛,平凡中帶著感動的力量。

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2、鼓勵孩子釋放天性、給孩子一些探索和嘗試的時間是必要的。

孩子去探索去嘗試是他們的天性,就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勇於嘗試,也許方法不對,但對於這種嘗試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而《小豬佩奇》中的豬爸爸豬媽媽以及爺爺奶奶恰巧做了一個好榜樣。這是孩子們期待親人的模樣。

孩子的學習是在玩耍中進行的。做個有趣的父母,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為你有趣,你會引導他們做有趣的遊戲。與此同時豐富有趣的遊戲鍛鍊了寶貝的能力,包括大肢體運動、精細動作、羅輯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社交能力等這些未來適應社會所必備的能力。

記得曾經有位會員媽媽和我聊天,主要想諮詢這樣一個問題:他家寶貝20個月,他希望他活潑一點,可是這個孩子總是很內向,還不會說話,大肢體運動發展的不好。不愛笑。針對這個問題,我給他分析了下,寶寶的媽媽工作文員,爸爸工人,兩個人自身屬於內向型人格。不善於交談,並且兩個人之間的語言交流也少。小孩子長這麼大,根本沒見過媽媽跳舞,或者身體運動方向的引導。於是我到問他,孩子的外在表現,除了基因那就是外界環境和學習。你和爸爸的基因決定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外加你就沒給過孩子這方面的薰陶和引導,如果孩子像你所說的活潑愛動。那麼,恭喜你,中獎了!那麼這個孩子也是天才。無師自通!

所以說,想要你的孩子改變首先改變你自己!釋放孩子得天性,同時也是釋放你的天性。給他們時間去探索去嘗試。

3、教育中的界限感。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家庭需要學習的。

豬爺爺和豬奶奶和佩奇一家子沒有住在一起。他們有自己的獨立生活,他們會出去旅遊、享受著晚年的時光。他們在菜園裡種上蔬菜和果樹、這些地方也成了佩奇和喬治玩樂的地方。孩子在玩樂中成長。豬爸爸和豬媽媽需要出去辦事情的時候才會讓豬爺爺和豬奶奶過來幫忙,豬爺爺豬奶奶不充當監護人職責,把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重任交到豬爸爸豬媽媽身上。

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現實中,家庭裡,父母教育孩子,有爺爺奶奶護著,孩子不聽話,爺爺奶奶會說你們小時候也這樣還不敢我大孫子呢?就是這種“教育孩子的界限感不明確”,讓孩子以為自己有所依靠,無所忌憚,對父母的言行完全不聽從。甚至瞧不起父母,眼中只有為他們撐腰的爺爺奶奶。久而久之,任性跋扈、不尊敬父母、性格偏激、無法適應社會。

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說到這,讓我想起,熱播劇《安家》中的一幕,這一幕不知在多少個家庭上演。蓓蓓教育孩子,自己吃飯,老人跟著屁股後喂,不說影響孩子,說,老人還有他的理由“歡歡身上這點肉全是我這麼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有弊端的。

4、夫妻和睦、彼此體諒包容共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豬爸爸經常粗心大意、有時有不成熟的想法,豬媽媽總是包容豬爸爸,不計較他的缺點。他們的婚姻就很幸福,小豬佩奇和喬治在快樂的家庭裡健康成長。

美國哲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而“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只有在幸福家庭裡,孩子才會複製幸福,只有夫妻和睦、家裡充滿愛,孩子才會健康的成長!

《小豬佩奇》的故事在熒屏上上演。警示著多少個家庭的爸爸媽媽。生活是忙碌的有時候真的可以像孩子一樣靜下來,看兩集《小豬佩奇》放鬆一下,感受下親子時光真正的樣子,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在生活中做好你的“豬爸爸”“豬媽媽”,引導和教育好你的“豬寶貝”。盡享親子時光!

動畫片《小豬佩奇》給家長們真正的教育意義是這4點

我是早教媽媽育兒優選

國際早教中心指導師,10年教育經驗!

科學育兒,關注我,讓您的“愛”和你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