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出不出門呢?

哈佛校長夫婦確診,英國查爾斯王儲確診,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利普金教授,紛紛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心下有點不安,尤其哈佛校長在信裡說,他和夫人都不知道是怎麼感染的。到海外學者群裡聊了一會兒,感覺更焦慮了。國內的朋友也都很關心我們,有一個同學和我聊了幾句,直率地說我根本沒有防護意識。感覺真的有些亂,是不是從此就不能去超市了。不去超市可以接受,網上購買吧。但是,如果不能出門活動,形同坐監,真的令人難以接受。戶外運動設施都已經關了,每次出門半個小時,散步騎自行車玩飛盤,也遇不到幾個人,應該比較安全呀,真的要放棄嗎?糾結。然而,只能自己斟酌決定,難。

還出不出門呢?

在歐美,一般都是不會披露感染者具體信息的,上次The Boston Global貼出從波士頓回國的黎潔的美國房屋照片,就非比尋常。但是名人不一樣,之前寫過一系列美國言論自由的文章,新聞媒體對名人的報導尺度明顯會大一些,即便失真,沒有實際惡意就行。這次新冠疫情肆虐,名人們倒都是第一時間主動披露感染信息,令人感佩,這樣的訊息給民眾帶來了寒蟬效應,產生的震懾效果,常常比政府宣導更有效。更早些時候,湯姆漢克斯夫婦第一時間公佈感染新冠,身邊的一些美國人正是從得知漢克斯這樣的明星和NBA球星的感染消息開始,真正開始重視疫情的。在一個小政府大社會,名人的警示效應,比政府的宣傳效果更好,民眾也經常更信專家而不是政府。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專家依然宣講不用戴口罩,明星也沒有戴口罩的機場時尚,加之現在美國口罩緊缺,美國人在超市也鮮有戴口罩的。前天去美超,整個超市,除了我,就只有一個人戴口罩,倒不是華裔。

還出不出門呢?

漢克斯的推特

當然,往深了說,美國人的散漫表現還是和骨子裡的大無畏精神有關。美國白人源自英國叛逆的清教徒。1620年9月,英國百多名清教徒們為了逃避教廷的迫害,在英國的普利茅斯城登上五月花號逃離家鄉,一路顛沛流離,兩個月後漂到北美,從現在的普利茅斯登岸,從而拉開了美利堅近四百年曆史的大幕。他們歷經艱險來到陌生的新大陸,第一個冬天就飢寒交迫死了一半。此後是在當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幫助下,學會了狩獵、捕魚、種植玉米和南瓜,並在1621年獲得了豐收,從此慢慢紮下根來,戰天鬥地的開拓和冒險血液也從此世世代代流淌在血液中。我們所在的新英格蘭地區正是今日美國的起源地。這裡的美國家庭家庭觀念較重,父親經常帶孩子玩,熱愛戶外運動,特別重視體育活動,在附近各種橄欖球、籃球、足球、自行車、羽毛球、壘球、滑板等等,鬧鬧同學就跟著蹭玩兒。小孩子也常常自己在家門口玩滑板等等,六七歲的孩子,摔了哼都不哼一聲,爬起來繼續玩。另外就是父親帶孩子幹活兒,修自行車、修建灌木等等各種修,上次鬧鬧的行李箱卡住了,就是對面哥哥給修的。在這裡的美國人看來,平時練好身體,再練就處理日常的一身本領,就齊活兒了,小病小災多喝水多休息,沒有扛不過去的。看到他們大冬天還可以露小腿,在我們還穿薄襖的現在已經短袖短褲,不得不羨慕人家血氣充沛又不畏嚴寒。這樣的體質和精神,也許真的有更多的無所畏懼的資本。

還出不出門呢?

春日下的哈佛商學院

加之美國本土遠離歐亞,幾個世紀沒有受到侵襲,美國人就這樣大大咧咧地“野蠻”生長著。因此911對美國的精神打擊是巨大的,遠甚於雙塔的倒塌和無辜死難者本身,原來恐怖主義和高科技的結合,是可以直接打進家裡來的。也因此911後,國會授予總統大量的權力,建設預防和反應機制以維護美國的國土安全,直接導致了三權分立的失衡,到現在也無法糾正過來。哈佛的教授講憲法,悲觀地認為,各種因素的集合下,美國總統的權力實際上已經沒有有效制約。但對民眾而言,911只是一瞬的攻擊,已經翻篇了,美國人民又過了近二十年無驚無險的日子,心下又鬆懈了。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或許能再次提醒美國人民,威脅就在身邊,或許也是美國社會又一次重塑的機會,個人與集體,社會與國家,州與聯邦,公共衛生體制。法律和道德之間,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層,叫做規矩和紀律。大無畏的浪漫主義並不能包治百病,謹小慎微的實用主義有時候也是優勢,特別在這種你知之甚少、看不見摸得著、瀰漫在空氣中的“敵人”面前。

還出不出門呢?

所幸,特朗普終於不再稱中國病毒了,記者會的講稿一改以往劃掉Corono為Chinese,而是把Chinese劃掉,再特別加上要保護美國和世界範圍內亞裔美國人的聲明。至少,頂著亞洲面孔,在美國不用再那麼膽戰心驚,至少,我們可以勇敢地戴上口罩。充分的防護才是真勇敢,有時候無畏中卻透著一點兒無知。然而,要不要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要不要戴口罩,仍然費思量。也許我要求太高,疫情之下,必須放棄更多的自由。

還出不出門呢?

記錄:截至美東時間3月25日上午4點31分,美國確診59502例,死亡804例,其中麻州1159例,死亡11例;藍天白雲,看不見摸得著的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