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上的按鈕為什麼不能寫中文?

舔龍血


汽車按鍵用中國字當然可以,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英文,但是重點在於很多按鍵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相比之下可能比用中文更簡單明瞭。比如ESP的全稱是“車身穩定系統”,有些車上設計有關閉ESP的按鍵,用英文符號就是"ESP OFF",這幾個字符刻在按鍵上清晰明瞭。如果用中文的話應該是"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這按鈕得做多大?還是字體能做多小?還有我們熟知的USB,它的中文全稱是"通用串行總線"。USB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插優盤播放音樂、可以連接手機充電、傳輸文件。而且大多數人提起USB都能想到這些功能。但是我弄個"通用串行總線"按鍵你還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嗎?

約定俗成,全球通用我們其實可以想一想,其實除了汽車以外,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用英文按鈕的,比如說電腦、電視機按鈕甚至收音機、隨身聽等。原因很簡單,這些電子產品最開始都是從國外研發生產的,而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英文按鈕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已經是全球通用的標識。節約成本對於合資車來說,使用英文按鈕很好理解,因為這款車型可能是全球通用車型,使用英文按鈕,不用開發額外的中文模具,可以節約成本。至於國產車,大部分車型也出口發展中國家,所以也是節省成本的考慮。

也許汽車上採用中文按鍵以後剛開始有些彆扭,畢竟很多已經習慣了英文標準,可習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動不動就和愛國連在一起的自主品牌是不是應該得考慮一下怎樣改變這種習慣呢?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汽車中,這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吧?


攬遍世界風景


首先不是不能寫中文,而是寫不了。因為中文在汽車上未形成標準用語。


為何現在車企絕大多數都不用中文,直接寫英文,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設計上設計美學不允許



從設計上來說,統一、對稱、精簡是設計美學準則。

而汽車內飾按鍵很多,有很多詞語無法用中文表達,也就是無法寫中文。這樣如果用中文標識就會導致一部分中文,一部分英文,還有一部分圖標符號,這在設計美學上是不符合美學基礎的。

這會導致視覺混亂,整個內飾設計美學降低檔次。

2、中文語意的博大精深



我們知道中文一個詞語能表達多種意思,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你可能理解成馬,另外的人可能會理解成驢。

中文大多數情況無法簡寫。汽車按鈕的標識必須精簡幹練,字數多了,那麼小的空間內印不了。而汽車按鍵裡就有很多按鍵如果用中文你就得印很多字才能表達清楚,比如ESP、ABS等等,中文兩三個字表達不清楚,如果全用中文寫上去,按鍵也印刷不了,就算印刷上去了,也會大小不一致。這又回到第一點:設計美學混亂。

3、國內不統一,沒有統一中文用詞標準



不管我們說英文如何精簡,如何更好更符合設計美學標準。但終究原因還是中文在汽車上沒有形成標準用語。

如果形成標準用語,統一了設計美學就不存在問題。依然跟英文一樣符合設計美學。

所以對於比亞迪首次採用中文印在車上,這是開創性的行為,只能佩服。但不管行為多麼偉大,實際情況,依然還是比亞迪按鍵絲印是混亂的,至少設計美學上不如用英文。

但如果中國所有車企聯合起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針對中國車內絲印,對中文化做一個標準的化,所有國產通用。

這一切設計美學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但要他們聯合,這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現在的汽車觸摸屏越來普及,按鍵越來越少,全印中文便會慢慢可能。


老實生活


是中文呀



邢臺好市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樣的呼聲:在中國賣的汽車按鍵上竟然全是英文,這是看不起中國人。我想說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要麼是不自信,要麼是別有用心。


汽車按鍵用中國字當然可以,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英文,但是重點在於很多按鍵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相比之下可能比用中文更簡單明瞭。比如ESP的全稱是“車身穩定系統”,有些車上設計有關閉ESP的按鍵,用英文符號就是"ESP OFF",這幾個字符刻在按鍵上清晰明瞭。如果用中文的話應該是"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這按鈕得做多大?還是字體能做多小?還有我們熟知的USB,它的中文全稱是"通用串行總線"。USB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插優盤播放音樂、可以連接手機充電、傳輸文件。而且大多數人提起USB都能想到這些功能。但是我弄個"通用串行總線"按鍵你還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嗎?


再說嚴重點,阿拉伯數字也並非中國人發明,如此說來儀表盤上的數字應該用"壹貳叄肆伍陸"來表示?河南鄭州的車牌照也應該寫成"豫 鄭州 壹貳叄肆伍"?生活中也是如此,喜歡籃球的基本上都會說去看NBA,估計沒幾個人會說"昨天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了。極端點的,我流落到荒島上了,我肯定會用火組成一個"SOS"向外界發信號,而不會寫一個"救命"。

這就是符號化的英文字符,並不是我們崇洋媚外,也不是人家看不起我們,而是特點鮮明,深入人心,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了。這樣說並不是認為汽車按鍵用中文就怎麼不好了,只是想說中文的博大精深遠不止印在汽車按鍵上就能體現的,中文遠沒有淪落到在汽車按鍵上與英文字符爭高低。



總之按鍵上能用中文清晰表述功能方便車主也是值得稱讚的,而且很多功能用中文表述比用英文更直接明瞭。但是絕不認同不用中文就是不愛國,就是看不起中國人。


愛車大家說


汽車按鍵用中國字當然可以,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英文,但是重點在於很多按鍵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相比之下可能比用中文更簡單明瞭。比如ESP的全稱是“車身穩定系統”,有些車上設計有關閉ESP的按鍵,用英文符號就是"ESP OFF",這幾個字符刻在按鍵上清晰明瞭。如果用中文的話應該是"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這按鈕得做多大?還是字體能做多小?還有我們熟知的USB,它的中文全稱是"通用串行總線"。USB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插優盤播放音樂、可以連接手機充電、傳輸文件。而且大多數人提起USB都能想到這些功能。但是我弄個"通用串行總線"按鍵你還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嗎?

約定俗成,全球通用我們其實可以想一想,其實除了汽車以外,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用英文按鈕的,比如說電腦、電視機按鈕甚至收音機、隨身聽等。原因很簡單,這些電子產品最開始都是從國外研發生產的,而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英文按鈕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已經是全球通用的標識。節約成本對於合資車來說,使用英文按鈕很好理解,因為這款車型可能是全球通用車型,使用英文按鈕,不用開發額外的中文模具,可以節約成本。至於國產車,大部分車型也出口發展中國家,所以也是節省成本的考慮。

也許汽車上採用中文按鍵以後剛開始有些彆扭,畢竟很多已經習慣了英文標準,可習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動不動就和愛國連在一起的自主品牌是不是應該得考慮一下怎樣改變這種習慣呢?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汽車中,這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吧?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汽車上的按鈕為什麼不能寫中文?其實有一個品牌,在按鈕上一直堅持用中文來代替英文,來表示按鈕的用途,這個品牌就是——比亞迪。比亞迪認為這個涉及到中國文化,所以一直堅持了下來。

其實除了比亞迪之外,還有一個品牌也曾經在車型的按鈕上使用中文,而且這個品牌你都很難猜到,這就是謳歌。謳歌進口車型曾經使用中文的按鈕,這也表明了本田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但是很可惜隨著謳歌的國產,中文重新被英文代替。

中文可以讓國人一目瞭然的瞭解按鈕的意思,減少學習成本,但是除了比亞迪和謳歌,我們很少能夠看到第三個品牌,在汽車按鈕上使用大量的中文,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

約定俗成,全球通用

我們其實可以想一想,其實除了汽車以外,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用英文按鈕的,比如說電腦、電視機按鈕甚至收音機、隨身聽等。原因很簡單,這些電子產品最開始都是從國外研發生產的,而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英文按鈕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已經是全球通用的標識。

節約成本

對於合資車來說,使用英文按鈕很好理解,因為這款車型可能是全球通用車型,使用英文按鈕,不用開發額外的中文模具,可以節約成本。至於國產車,大部分車型也出口發展中國家,所以也是節省成本的考慮。


英文標識性較強

很多時候,我們使用英文來作為標識,是因為英文的簡寫簡明扼要,讓人一眼就明白這是幹什麼的。比如說用WC表示衛生間,用VOL表示音量,用ECO表示節能模式,用A表示自動,用L和H表示低和高。汽車按鈕也是,因為汽車按鈕本來面積就小,用圖標加英文的模式,可以很方便地表達按鈕的用途,就連比亞迪也用SRS來表示安全氣囊的意思。

對於中文按鈕這件事情,我本人對比亞迪這種將英文按鈕改為中文的行為持肯定態度,因為雖然英文已經約定俗成,但是中文博大精深,也未必就不能表達按鈕的含義。更多時候,還是我們國內的設計師缺乏思考或者說懶得思考,一直沿用英文的設計,省事省心省錢,但卻沒有考慮到英文不好的人群。至少部分按鈕是可以用中文代替的,你說呢?


老司機侃侃車兒


誰說不能寫中文?國產車完全可以寫中文。一方面可以宣傳我中華的語言文字文化,另一方面,也彰顯我國產車的發展實力。但是,很多國產車企業對本民族的文化和技術水平一點沒有自信,總覺得用英文字母就高檔,請問,你的車都賣給懂英語的了嗎?否則,意義在哪呢?除了裝“洋”、“裝樣”!意義何在?國外的車出口給中國,都標記英文而非中文,那我們自己造的車、自己用的車為什麼都不敢標記中文呢?甚至國產出口商品車上的所有指示標記都可以用英文嗎,藉此完全應該挺起腰板兒向世界宣佈:中文才是未來世界通用語言文字,中國製造才是未來世界最好、最時尚、最流行的製造,我大中華這個自立、自強、自信必須有!否則還怎麼立於世界之巔!


用戶5491315383


汽車上的按鍵可以使用中文,並非不能用中文,所以你這個問題已經有答案。

就像手機上的數字鍵為什麼要用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壹貳叄肆這樣的文字一樣,是一個非常沒有必要討論的話題。

全球經濟一體化,英文是通用語言,所以不要太糾結於汽車按鍵是否中英文。為了更好的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筆者還是希望按鍵用英文,更何況現在人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不寫中文,使用英文大家也都能看懂,何必糾結這個問題呢?對吧?


國際財經博覽


小朱侃車,幫助頭條朋友們選車,聊車,歡迎關注邀請,和大家一起聊聊汽車這些趣事。

如今市場上銷售的合資品牌及進口車型中控的按鈕都是英文標註的;反觀我們的自主品牌絕大多數也是英文標註的,只有比亞迪是個例外,那麼為什麼大多數都以英文來註明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下。

1、眾所周知汽車文明是從西方國家引入進來的,而西方國家的語言英文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自然用英文進行註明。

2、成本控制問題,現在汽車行業全球一體化,零部件全球流通,都使用一種通用語言達到成本控制,如另需增加其他語言的話,需要另開模子,增加成本。

3、還有就是有些配置方面中文描述很長一大串,如“車身穩定系統”,這麼多字一個小小的按鈕不足以寫下,而英文就不一樣了,很多都有縮寫的,“ESC”就能代表了。

4、最後就是有些消費者有如下思想,覺得英文高大尚些,崇洋媚外。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喜歡就關注點贊下,一起來聊聊汽車這些事。


筱朱侃車


以前看過一步電影盟軍搶了潛艇不會用,因為操縱器全是德文的,我們國家以前的蘇式裝備上標識大多是俄文,日本進口電器上也有很多日文,現在的進口藥品、食品、酒什麼的會貼上中文說明,好像國家有規定這部分產品必須要有中文說明,衣服上的文字國家沒有規定,基本上以英文、韓流為主(哎……)。扯遠了,瞧瞧日本本土的汽車,這說明不是不能,只是比我們少一點對“洋氣”的追求而已,或者說就是自卑少一點吧。(特別鳴謝:比亞迪汽車,加油,國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