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藍旗那日圖蘇木貧困戶巴圖畢力格脫貧記

對在渾善達克腹地的牧民來說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眼下的接犢保育時期,牧民們更是早出晚歸,整日忙碌,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那日圖蘇木高格斯臺嘎查巴圖畢力格和海英夫婦倆是他們其中一戶。他家2014年時成為貧困戶,2019穩定脫貧,致貧原因是草場面積少,兒子上大學,加上丈夫因病常年吃藥等,可在識別為貧困戶之後這5年時間裡,兩個兒子結婚成家,目前家裡有30餘頭牛,14只羊。當我們走進他們家與一家人盤腿暢聊時發現,是這一家人骨子裡的志氣和智慧讓他們這麼快脫貧了。


正藍旗那日圖蘇木貧困戶巴圖畢力格脫貧記


  科學養牧,合理安排收支。夫妻兩這些年也有蠻幹過,只追求過數字,忽略過買飼草料的成本,可他們勤學、有主見,加上國家政策的宣傳到位,扶貧幹部們的引導,兩口子近幾年一直堅持走科學養殖的路子,把生產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一直改良牛的品種,2019年蘇木要引進純種新門塔爾牛,爭取牧民意見時,夫妻兩與兩個兒子商量決定購買10頭牛,並且為了保證生存和生產率決定先貸款蓋暖棚,目前已有7頭母牛已配種。妻子海英說“我們貸款都是為了生產,從不用在生活日用支出上。”


人活一口氣,生活需要智慧。自從被識別為貧困戶之後,夫妻兩日夜想著儘快擺脫這頂帽子,在當年就已正常脫貧。夫妻倆養託養羊群來增收,這時次子也大學畢業,兩個兒子出去打工掙錢,一家人同心協力,為脫貧致富而奮鬥。五年來,兩個兒子成家,自家牛從7頭到現在的30多頭,牛群改良率逐年遞增,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問家裡有多少貸款時妻子海英笑著說道“肯定有貸款,但我不告訴你們了,我已努力脫貧了,那就是說60歲前肯定能還完,不能再給國家添麻煩了”。前些年,雖然家裡窮,但夫妻倆堅持讓孩子們讀書、出去拓寬視野,長見識,兩個兒子也很爭氣,不怕吃苦,勤勞肯幹,父母要買純種西門塔爾牛,兒子貸款籌錢支持父母的決定。


正藍旗那日圖蘇木貧困戶巴圖畢力格脫貧記


發展產業甩“窮帽子”,過“好日子”。夫妻倆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們還努力養好純種西門塔爾牛,申請“核心群”。妻子說到“這些年有任何困難,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嘎查領導們都在盡心盡力的幫助我們解決,產業指導員一直指導我們如何轉變思想、轉變生產方式、綠色創收,我們也一直捉摸著既能保護生態,又能增收的法子,所以響應政策,今後要少養、優養、精養,增加收入的同時減輕草場負擔。”

正藍旗那日圖蘇木貧困戶巴圖畢力格脫貧記

供稿:正藍旗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