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2020年,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影視從業者的腳步。撤銷春節檔,全國大部分影院關閉近兩個月;全國十大影視城暫停開放景區,一大批劇組宣佈停業;減少娛樂綜藝節目;明星演唱會相繼推遲,無論是影視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者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危機中也有機會。疫情過後,影視業會發生哪些變化?從業者將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降低風險?短視頻流行後,“內容消費”已成為一種趨勢。影視從業者可以利用國家出臺的多項扶持政策,中小企業也可以化整為零,從大做小。

疫情過後,短視頻內容消費成為一種趨勢

事實上,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初的非典有相似之處。當疫情席捲全國時,工廠停止工作,學校關閉,人們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擾。但值得注意的是,非典給所有人帶來不便的同時,也間接給網絡企業、電子商務企業、電信業、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絡文化娛樂、全民健身等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手機出現在中國大陸。互聯網增值業務收入年均增長91%

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可以說,2003年的非典疫情不僅對新體制提出了挑戰,也給新經濟帶來了機遇。那麼,在2020年的疫情中,從業者能看到哪些機遇呢?事實上,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2020年的通信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數據顯示,春節後,全國網民平均手機使用時間比春節期間增加了30分鐘,飆升至7.3小時/天,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小時。在疫情期間,短視頻已成為許多人在家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窗口,其使用時間明顯增加,佔總數的17.3%。抖音和快手是整個春節假期最活躍的兩個短視頻平臺。

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在內容載體方面,從農曆大年初一首映的《囧媽》到3月20日晚8:00首映的《大贏家》免費網絡首映,如此高成本的片頭內容適合劇場發行,如今的短視頻平臺已經具備了直接承載力。在此之前,高成本的內容只能通過庭院的方式來實現。現在,由於互聯網流量的直接流動性增強,對高流動性渠道的依賴性有下降趨勢,這也是移動支付帶來的變化。

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換言之,從業者如何抓住短視頻內容消費升級的機遇?

首先,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集中流兌現的能力越來越強,新媒體短視頻能夠承載的內容成本越來越高,可以整合到以前只在影院承載的高價值內容中。因此,高收益影院或影院的作用正在減弱,傳統影視企業可以佈局轉型為新媒體短視頻產業。

此外,網紅與明星的流動和融合正在加速,這給從事影視的從業者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在短視頻尚未興起的時代,從網絡紅到視頻的壁壘相對較高,但現在這一壁壘已經逐漸被打破。比如,辣目洋子、費啟明等網絡紅人正迅速從短視頻平臺上升到大屏幕。演員郭冬林、劉濤、柳巖等都通過現場銷售與粉絲互動。當短視頻內容升級成為一種趨勢時,如果是明星就一定是網絡紅人,如果是網絡紅人就一定是明星。

分成幾個部分,關注類型,接受互聯網和開放渠道

回顧2003年非典後的影院票房表現,2003年非典後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內容消費的升級。當年9月,《天地英雄》獲得4500萬票房,年末《手機》達到5600萬票房,成為當年現象級產品。從《天地英雄》到《手機》,包括2003年熱播的《無間道2》,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高度歡迎,與電影的強勢類型密切相關。

2020年疫情爆發後,預計情況將與2003年非典後影院的表現相似。該影院線經理也表示,二、三季度將出現反彈報復性增長。每個人都需要更多的娛樂內容,強勢電影會更受觀眾歡迎。“注重類型,這樣才能打造專業,製造障礙。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影視作品,只專注一種類型會更受歡迎。”

從影視文化企業發展的角度看,要學會“分拆”。過去,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和個人的經營都是圍繞項目進行的。現在對於企業來說,小而精的團隊更容易管理,而且槓桿作用非常強。有了小單位,我們可以更靈活地應對風險。大地影院總監方彬也表示,在防疫要求下,需要及時調整策略,將策略分解為“以員工個人操作為重點,以移動互聯網為通訊交流工具,以在線會員群和社區群為陣地,並以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熟悉的電子商務和直播平臺作為銷售場景。”


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個人創業已成為新的時代潮流

對於企業來說,“分拆”可以更靈活地應對風險,但對於收入較高的從業者,可以嘗試將自己改造成企業,這樣在單個企業之後,國家系統就有了完整的信息,他們可以享受到國家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扶持政策大多是針對小微企業,而不是針對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來說,貼息、減稅優惠政策很多。例如,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政府甚至會採取免息政策。個人企業貸款50萬元,加上每年5000元的手續費,只佔用成本的1%。

怎樣抓住短視頻的內容消費升級機遇?

疫情國家扶持政策一覽表(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