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教師的“主播”之路

編者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省教育系統教育工作者、師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阜陽市潁州區教師變身“主播”,藉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帶領學生一起共享、共學、共進;池州市第一中學教師黃凌平臥床直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潁上縣教育局第二黨支部書記、督導室負責人馬群挺身而出,做疫情防控“排頭兵”。

“為啥群語音的時候老有迴音” 、“用全能掃描王拍作業批改不傷眼睛”、“課件字號大小能決定學生學習質量”……我省的“空中課堂”已運行三週了,阜陽市程集中心學校的“主播們”每天都在會在直播後回到教研群裡分享經驗:控制表情別被學生截表情包、網絡延時後應該關機重啟還是在線等待緩衝,語速應該適當放慢;新手適合用直播、釘釘的教學形式多、解數學易錯題要和學生屏幕共享……直到夜深了主播群裡還活躍著。

阜陽市清河路第一小學教師張嶺從教生涯中獲獎無數,對各種傳統教學模式熟稔於心,唯獨直播網課從沒有接觸過,接到線上直播教學任務後,她先寫教案備課,有了腳本後,再學習連麥,調試聲音,穿插課件,對著鏡子反覆練習,確保沒有費解、多餘的話,但直播教學的最大考驗除了網速以外,還在於學生和教師能否實現良性交互,所以教學環節設計環節中必須提前感知授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調整授課環節,用各種方式實現學生互動。用誰來做實驗,怎麼提前預演課堂教學?學生不行,正式課堂不行。張伶的家人成了她的臨時學生,一時間,家庭聊天群變成了她的教學內測平臺,預習指導、課堂提問、作業點評等每個教學環節她都在群中提前預演。家人們聽完課還要反饋自己的聽課感受,張伶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隨時調整授課過程中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問題。直到兒子在聽完媽媽第九遍試講後,告訴她可以閃亮出道了,張伶那顆懸著的心才得以放下。

3月2日上午10時30分,王店中心學校的班級釘釘群開始進行同步輔導直播,所有校領導全部沉入各班級群中,力求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很多教師是第一次直播授課,共享屏幕、插入視頻動畫、設置互動問題等一系列操作對他們來說挺困難的。”校長王成標說。在我省“空中課堂”全面開課後,該校一週之內就召開了四次教研視頻會,為教師進行全面、系統的操作培訓,從剛開始共同探究網絡教學的日常應對和操作的基礎性培訓,到總結分享網絡教學的成功經驗和創新舉措,短短兩週時間,該校教師們已經可以從容應對在線學習中的各種挑戰。

每堂課可以設置一個到兩個活動環節,讓學生連麥。既能檢查學生的出勤率和聽講情況,又能增加課堂互動。

在上課前給學生放首英文歌,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幫助學生練聽力。

教師做好聽課筆記再共享到班級群,督促學生養成認真記筆記的好習慣。

每天超過兩個小時在各班微信群“潛水”的校長王成標原來的擔心已慢慢放下,看著教師們從第一天上課時的狀況百出,到如今嫻熟流暢的直播教學,他對線上教育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越來越有信心。

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聽得清,三十里鋪中心學校的物理教師張亞男在直播課中特意放慢了語速。下課後,她第一時間在學校教研群裡反饋,“直播一次建議設置設置五次左右的互動提問,還得預設下學生會怎樣回答”。

“現在隨機點名,請第六組的同學在彈幕裡回覆666,搶到紅包的同學別忙著笑,先來回答個問題吧”。王店中心學校教師趙陽奎的直播課被學生們戲稱為“王店第一網紅”,他一邊講一邊關注學生的刷屏提問,時不時挑有代表性的問題在線互動一次,五分鐘就輕鬆講透了一個小知識點。作為教研組的技術達人,趙陽奎每天網課結束後還要在教研群裡分享授課得失、傳授直播技巧、探討技術攻關。

“好的課堂需要師生互動,而今教師‘獨霸’屏幕,如何做到生動有趣”、“如何讓課程豐富充實,卻不讓學生感覺負擔過重”……延期開學期間,潁州區教育局安排骨幹教研員聯鄉聯校,通過走進學校、深入課堂,及時瞭解學校及班級動態,參與學校的網絡教學專題研討,並針對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精選與精備結合、高效與優化結合、網教與網研結合、學校與家庭結合、總結與分享結合的線上教學教研目標。集全區之力,多舉措並舉,全方位保障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在這場戰“疫”大考中,“雲教學”、“雲教研”、“雲上課”成了阜城師生們口中的熱詞,潁州教師藉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帶領學生一起共享、共學、共進。

通訊員 劉銀燕 本報記者 三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