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說起蘇軾的一生,其實轉折點繞不開一場關於他生死攸關的文字官司“烏臺詩案”,在這場官司裡面,本來刑不上大夫(北宋不殺文人的規定)的北宋王朝,差點要了蘇軾的命。有人說“烏臺詩案”之前的蘇軾就是蘇軾而已,“烏臺詩案”之後的蘇軾,才是那位“一蓑風雨任平生”的蘇東坡。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說起這場“烏臺詩案”,其實是黨爭的產物,當時王安石發起變法,驅逐了仁宗時期的一大批名臣,這些名臣被稱為“舊黨”,其中包括: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而拗相公王安石,一心為了變法,就啟用了一些新人,被稱為“新黨”,其實王安石出發點本沒錯,但奈何不會用人,所選之人皆無德無才之輩,整天干著謊報變法成果,蒐集舊黨“犯罪證據”的事。當然,當時“變法派”裡面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舒亶。


為何說他差點害死蘇東坡,又是一位被蘇東坡給“害”了鐵骨文人呢?且聽慢慢道來: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舒亶,他是浙江人,很有文采,24歲便以禮部第一的驕人成績中舉,進入仕途,要知道,當時宋朝24歲中舉是很年輕的。舒亶雖然是江南文人,但卻絕不是柔弱書生,他為人特別剛直,是不畏強權,不顧生死之人。他剛進入仕途,擔任了一個縣的“公安局長”,本來大好的前途,卻因為下屬不孝,憤怒地將下屬殺死,自己也乾脆辭官回鄉。這種敢作敢為的作風確實是非常“硬核”的

不久後,舒亶被重新啟用,因為剛直無畏的性格,他被委任了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就是出使西夏,與西夏談判雙方戰後疆界劃定的事宜。要知道,這可不是個好差事啊,第一,當時北宋與西夏剛剛結束戰爭,西夏那邊還是殺氣騰騰的呢,這一去,一不小心就會一命嗚呼啊;第二,與戰爭方劃定疆域本來就是裡外不是人的活,幹不好就在歷史上遺臭萬年的。但舒亶接到這個任務後,沒有推辭,沒有和朝廷要護衛,一個文人,單槍匹馬就自己去了!這氣勢,連武將都得佩服啊!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到了西夏,舒亶毫無懼色,對疆域劃定之事侃侃而談、不卑不亢、絲毫不讓半寸河山,見他如此,西夏軍都拿刀架他脖子上,但他面不改色,最後西夏君臣看他一介書生,卻能如此勇敢無畏,便也接受了舒亶關於疆域劃分的意見,最後舒亶光榮還朝!


還朝不久,舒亶便獲得高升,當時王安石也正在朝廷大搞變法,舒亶出使西夏的經歷也深感變法的必要性,就自然就加入了進去,成為王安石變法集團核心人物。後面因為蘇軾曾上“萬言書”反對變法,自然成了變法集團眼中的一顆釘子。一開始在朝中,蘇軾在官職和文學方面影響不大, 便只是被驅逐出開封。後來隨著蘇軾在密州、徐州任職期間,文學影響日漸擴大,而且文學作品中多是反對變法之音,所以,當時朝中“三臺官員”舒亶、李定等就開始收集蘇軾文學作品中的“造反之音”,開始了對蘇軾的羈押審訊,史稱烏臺詩案。這場官司中,變法派證據之確鑿,確實足以定蘇軾殺頭之罪,幸好最後蘇軾得以特赦。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因為“烏臺詩案”,舒亶被後世稱為奸臣,並且成了千百年來抹不去的汙點。其實舒亶本身並非針對蘇軾,而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奈何後世蘇軾憑藉自己超然的人生態度和斐然的文采,贏得了一代又一代的粉絲,舒亶曾經針對過蘇軾的歷史,在蘇東坡粉絲眼裡自然招黑了,所以他也算是被蘇軾“害”得成了“奸臣”。

其實,身為御史臺首腦的舒亶並沒有陷入黨爭,更沒有在王安石變法中迷失自我,他也曾捨棄黨派利益,彈劾變法派張商英無才無能徇私舞弊之事。後來舒亶因為性格剛直、敢作敢為,得罪了朝中不少人,就再沒有進入朝廷權力中心,但後來在為政一方的時候,勤政愛民,善於用兵,為平定叛亂立下汗馬功勞,最後死在軍中。

這裡分享一首舒亶在出使西夏期間寫下的一首送別詞吧: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菩薩蠻


宋代:舒亶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江上的船伕已經擂鼓催促你趕緊啟程了,而在這高樓之上,多想端起酒杯把你留住啊,可在離別之際,是去是留總讓人難以抉擇。在高樓之上,望著江面,江頭潮水即將平息,可是這江潮之景容易看得,你這一去卻要分隔南北了,今天杯酒飲空,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次把酒言歡啊!

古人離別相送之時,離人的留戀之苦,送別之人的惜別之情,總是最能動人的。山長路遠,書信難寄,重逢難期,喝完一杯離別酒,不知何日能同醉啊。雖說離別也可以像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和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那般豪邁,但動情之處,那種發自內心的離別之苦的流露,才最引人共鳴吧。

他成就了蘇東坡,卻被蘇東坡“害”了千年!一起走進這位“奸臣”

舒亶,一位被忽視、被誤解的北宋文壇英雄,不應該被繼續誤解下去,讀他的山水詩,小令詞,讀他的一生遭遇,都會讓你愛上這位曾經差點“害死”蘇軾敢作敢為的鐵骨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