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喝酒、赌博、敢怼前辈,写1000万+阅读量诗词的李清照并不那么"婉约"。她喝醉过的酒,经历过的事,尝过的爱情,写成了我们年少时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很怀念李清照,她是我十几岁时候的梦中情人。"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一:年少成名,饱览诗书


近些年对章丘的关注,可能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口铁锅。高光、亮面、鱼鳞纹是章丘铁锅的三大特色,200元到400元不等的价格,让人纷纷种草甚至脱销。但热度并未持续很久,半年后却少有人问津。


李清照便生于这济南章丘,幼年在这里长大。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四大后学士,当时宋朝六品小官,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善于写文。

在渊博家学的熏陶中,李清照自幼翻尽家中万卷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当时的封建社会,一般女儿家都是专读女红,深养闺中不出门。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然而婉约派李清照,好酒也好赌。


在父亲李格非“文不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的教诲下,李清照对写作态度的认识,对人之品格的要求,对国家社会的见识,皆非寻常女子所能及。在这样做的环境中,李清照慷慨桀骜,敢爱敢恨也许她父亲也不曾料想到。


6岁那年,父亲李格非升官做了太学博士。太学是古代时最高的国立学府,父亲调去了这里做教授。李于是随同父亲到了汴京城。京城的繁华万象,让李清照的见识更广泛,更促进了其写作的热情。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过一篇10万+杰作《读中兴颂碑》,来凭吊安史之乱的英雄。“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不久,文坛上出现了和诗两首。对比张耒的,这两首和作立意更加深刻独到。“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吾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运输给杨贵妃岭南荔枝的战马,算是唐朝的顺丰了吧。


在张的笔下,是对唐朝英雄骁勇善战的歌颂;和诗中,则是见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的另一面。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兵马一出战就频频失败?因为战马给杨贵妃寄快递送岭南荔枝途中多有累死了。


和诗的作者,她就是李清照。这一年她仅17岁。


父亲见她写的好,随手一个转发流传,引起了现象级的阅读点赞评论。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笔下表达出对家国社稷的关注与忧虑,令世人刮目相看。这样一篇爆文,让李清照在当时的京城便小有了名气。


二:在春天遇到初恋


爱情的发生像极了一场意外,那是在一个春天。


公元1101,吏部侍郎的三公子赵明诚,到户部员外郎的李格非家中做客。在经过庭院的时候,赵公子迎面感受到的,是一阵阡陌之上能让百花盛开的春风,消融他内心万物的,是一位“白衣少女”,少女正是宋朝的第一才女—李清照。


露浓花瘦的院子里,李清照刚刚耍完秋千,薄薄罗衣上渗透着汗水还未干。突遇一闯入的男子,慌乱得鞋子都没穿,穿着袜子就要逃,吓得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含羞跑开,又回头靠门,假装嗅了嗅青梅花香。


这次相遇,对两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场梦。如果你看过《鹤里华亭》,男女主在柳絮纷飞春光无限的庭院,屏风前定情这场史诗级相逢的戏,或许更能具体想象那种美妙。喝着可乐突然就觉得就有点柠檬味道的我,一度怀疑这戏是不是借鉴这段佳话。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清照回忆起这段甜甜的相逢时,落笔为诗: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别人家的相遇写成了情书,写进了我们九年义务的教科书。


不久之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与十八岁的李清照结为夫妻。到这里,你应该要明白:遇到喜欢的女孩子,春节要主动去人家家里走动。


事情不完全是这样子的。爱情,远在在春天到来之前就有了伏笔。


大相国寺,很多古装电视剧故事上演的场地。宋朝时,大相国寺是汴京最大的寺庙,也是最著名的古玩市场,每个月都会搞一次大型的庙会。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示意图。北宋,大相国寺深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成为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17岁那年一天,李清照哥哥带她去那里玩,恰巧碰到了赵明诚。


赵明诚是太学生,也是李清照父亲喜欢的学生。宋时太学管理比较严格,一个月只有两天,初一和十五,可以请假回家。赵明诚喜欢搜集和研究金石,拥有“汴京第一金石学家”的美名。他业余乐趣是去大相国寺,淘宝搜集文物。


那次相遇后,不知道赵明诚晚上会不会失眠,但做梦扎扎实实是有的。


元代有本小说叫《琅嬛记》,书中记载诸多荒诞不经或有神话传说的故事,类似于《山海经》。书中记载:赵挺之给赵明诚催婚。有一天,赵明诚告诉他父亲,他梦到了一本书里有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三句话翻译翻译,就是惊喜。合起来是“词女之夫”,示意告诉父亲要娶一名词女。


这 都 是 套 路!


婚后,两人各自的志趣依旧。两个人常会去初恋的地方大相国寺淘一淘宝。


赵明诚看到一个文物买不起,就会把衣服脱下来到典当行换钱。买一些文物,顺便买一些水果,回家后与李清照一起品鉴。


有一次,文物贩子把南唐徐煦的牡丹图给赵看,提出要20万钱来买。因为买不起,最好也只能把它还给文物贩子。为此夫妻两人惋惜了好多天。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来形容美好的婚配。在许多人眼里,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似乎更胜一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具。若预先知道赵弃城而逃,我绝不同意这门亲事。


三、车马书信走得慢,离愁相思那么长


婚后第2年,朝廷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新旧党争。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示意图。


江西抚州人王安石是新党的代表人物,主张变法;苏轼领军旧党,反对变法。宋徽宗亲自题写了“元佑党人碑”,将旧党名字刻在石碑上,立于宫殿门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不幸列入旧党,被摘去官帽,发配广西。李清照公公赵挺之,是新党的得力干将,在朝局中独掌大权。


为了给父亲脱罪,李清照上诗赵挺之,恳请从宽处理父亲的罪责。“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媳妇对公公直言不讳,即便放到民风开放的唐朝,也极为罕见。即便如此恳切,也没能打动赵挺之。政治形势的发展必然不可逆。


就在这时不久,赵明诚离京出仕,他们开始短暂离别,短则数月,长则一年。那时候车马,书信走得慢,离愁,相思那么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夏天的荷花最好看,然词中开头第一句是秋天。心里想啊想,希望与赵一起去看荷花,但一直没有等到他回来。夏天过去了再不去看,就要看不到了,只能一个人去了。于是,李清照轻解罗裳,一个人登上兰舟。

望白云悠悠,期盼赵明诚的来信。


“锦书”、“月”两个意象都是相思。月满西楼,当年的杜甫也曾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重阳时节,李清照填词寄给赵名诚。赵明诚读后自愧不如,想超越她,于是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得词五十阙,羼杂在李清照的诗词中给友人陆德夫看。谁知陆赏玩再三,赞叹道,三句为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瘦。”。


这就是那首要求背诵全文的《醉花阴》。


四、岁月易安,青州十年


政治斗争从未有真正的赢家。公元1105年,李格非去世。公元1107年,李清照24岁。这一年公公赵挺之在家病卒。


失去了靠山,李清照夫妇很快在汴京难以立足。此后,两人便隐居青州,开始了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生活悠闲,远离庙堂。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示意图。


往往性情中人,不顺的是时候就会想起陶渊明,想起那篇《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李清照于是把居住的书房取名叫归来堂。“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把自己的号叫做易安。


隐居青州期间,赵明诚对金石书画的痴迷更甚,李清照从一旁辅助整理。白天时间不够,晚上继续加班,常以996“夜尽一烛为率”收藏金石字画,用了15间屋子才装下。整理校勘古籍,撇去时间精力,金钱消耗也相当可观。为此两人常节衣缩食,克勤克俭。


赵李在整理完平日书画后,常以斗茶猜书为乐。聪明过人的李清照常会说在某书某页某行,赵明诚翻阅发现丝毫不差。李清照得意大笑,以致于茶水都泼洒乐一身。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的纳兰性德写对妻子的悼亡诗,引用这“赌书泼茶”典故表示对美满夫妻生活的怀念。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示意图。


隐居期间,李清照写完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篇完整的《词论》,此时的李清照还不到27岁。她大胆地批评了许多著名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博古通今,诗写得可以,写起词来音律不协,只能算加了标点符号的诗;批判柳三变柳永词写得庸俗,难登大雅之堂;论秦观词太文艺,不接地气......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青州十年可能是李清照最美好的时光。没有异地恋的惆怅,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家庭的纠葛,没有政治的干扰。虽然李清照的诗词很少有明确系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依稀寻找到那时花开,岁月静好的气息。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安逸下去,李清照或许另有一番作为。但人生最容易预料的,是不可预料。


五、国破山河在,物是人已非


宋徽宗公元1021年,朝廷任命赵明诚为莱州太守。起初李清照并未同行,而是等到次年八月,她才由青州前往莱州。久别重逢,本该大喜过望,但李清照前往莱州中途所作的《蝶恋花》却似乎情绪低落。或许词人隐隐约约感觉到此后的人生,又是一场又一场的惜别伤离方寸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事实上,在宋代士大夫官员大都会养歌妓、纳妾。苏轼、赵明诚亦不例外。李赵膝下无子无女,感情应有缺失的一环。


公元1127年,金人大举入侵。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皇室南逃。北方局势岌岌可危。赵明诚先行南下江宁,为母奔丧。如何处理青州家中的收藏,便落在了李清照的头上。这一年,李清照43岁。她整理了家中的金石收藏、书籍器物,踏上了南归之路。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了这段苦难经历,“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度淮,又渡江,至建康“短短二十个字,包含了不尽的艰难险阻。期间因战乱丢失损毁了不少收藏多年的宝贝。


等她到了南京,已经是次年的夏天。赵明诚将妻子安置在一处没有书刊,有些破败的居所,自己则忙着到处应酬。


随后,李清照随赵明诚在南京居住的这一整年,战乱时对故国的怀念,乱世中了无意趣的忧伤,渐渐出现在了词中。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虽说“试灯无意思”,但当金陵城被大雪覆盖时,为觅诗意的踏雪心情偶尔还是会有。在南京,李清照最爱登城。书中时这样子记载:

易安每值大雪,她就会顶笠批蓑,巡城远览以巡诗。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示意图。


靖康之难,对于当时的大宋子民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然而作为一国之君的赵构,却被金人吓破了胆,即位后置大片失地不顾而难逃。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南侵淮杨,宋高宗仓皇南渡。


李清照一贯是主张抗战的,从少女时代便是如此。宋胡宗汲的《诗说隽永》载:“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密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斥君臣无能。当时流言传说赵明诚生前曾将所藏文物私与金人,也许与李清照的讽刺主和派不无关系。


公元1129年三月,一天夜里,李清照整宿没有等到赵明诚回家。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时任建康知府的赵明诚,竟因一场小小的兵变,乘着夜色从城墙系绳逃走,全然不顾城中的百姓,自己的妻子。


赵明诚被朝廷罢了官,李清照跟着丈夫继续南迁,打算在江西赣江边定居。途径乌江,面对项羽自刎处,李清照写下来千古名句。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但又有谁知道,追忆往昔地李清照是如何地失望。丈夫拿不动兵器,甚至不战而逃。这首诗的背后隐藏了李清照怎样深沉的悲戚。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为夫妇后,见李清照批评过很多人,但不曾想,到最后却是妻子看不起自己。


六:凄凄惨惨戚戚



公元1129年七月底,被罢官的赵明诚收到朝廷任命。本可以坐船在去湖州赴任,但赵为了更快,选择更快的骑马,没想到染上风寒。等赶到时,略懂医术的李清照已知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病死在建康。李清照彻底没有了依靠,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孑然一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孤独难以料想,那一年李清照四十四岁。


三年后,漂泊日久,在弟弟的催促下,决定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武官。在婚后不久,李清照发现此人动机不纯。他结婚的目的竟然是得到她的财产和金石收藏。为了让李清照屈服,张汝舟甚至对她施展拳脚。李清照不堪受辱,结婚三个月后决定离婚。


因为这场婚姻,李清照被关进了监狱。在宋代,妻子很难向丈夫提出离婚,李清照只好状告张汝舟科考舞弊,骗取官职。


宋朝的法律规定,女子告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两年。



“诸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


李清照不惜入狱,也要争取自己的自由。最终张汝舟被朝廷罢官,并流放柳州。李清照九天后被人搭救出狱,


这一次,又是李清照的命运的一大波折。


此后,李清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金石录》中。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公元1135年,五十二岁的李清照登上八咏楼,北望大好江山。她这一生,恐怕再难返回故土了。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


60岁,将整理的《金石录》三十卷捐献给了朝廷。


李赵用尽半身心血整理的《金石录》,上讫三代;下至隋朝五代,著录所藏金石拓本共二千种,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此后李清照像是一位谢幕的刀马旦,行踪模糊,事迹绝迹史书。


公元1155年,73岁的李清照,留下了历史上关于她的最后一个记载。一位孙姓朋友和她女儿常来看她。李清照想把一生所著,决定将书籍传授给一位小女孩,却被“女子无才便是德”拒绝了。

这是史书上的最后一段关于李清照的记载。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对于李清照,史上有诸多评价:


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宋 王灼


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明杨慎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


大河百代,众河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

---臧克家


明代《古今女史》,将李清照评论为“博家之祖”。才华是她最大的盛名,感性婉约,胸有丘壑。李清照的个性自由而独立,爱好都十分有趣。


  • 喝酒

李清照流传的诗词中,有过半带有“酒”和“醉”字。整理李清照的诗词里,这两个字的频率超高。传闻也不挑酒。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寒食将近,喝了点扶头酒,瞬间有了感觉,做了点首有难度的诗。立即点击发布,人还没有醒过来,评论已经过千,点赞无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下雨天好饮酒,喝完酒谁去,不吵不闹,酒品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想念一个人从早想到晚,难过的很,于是提了一壶酒,边赏菊花。也不知道是不是饭后饮酒?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诗情是最苦的下酒菜,眼泪是最贵的卸妆水。


  • 逢赌必赢


宋代流行一种叫做“打马”的棋艺游戏。马是对棋子的称呼。李清照非常喜欢这种赌输赢的游戏,而且颇有天赋。她亲自写的游戏攻略,名为《打马图经》。李清照就像《火影忍者》里的纲手。想必当面买字画古藏时,也有不少赌来的金银换取的。


八: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在世,到这里,到那里,像什么呢?觉得真像到处乱飞的鸿鹄一样,偶然在雪地里某处落下脚印。雪一化,很多念想有过,且不再被人发现了。能在历史潮流里,留下痕迹的素少。在当时文学史男性占主导的情况下,李清照别是一家,才情万丈,却也满身风霜。


B站有些弹幕,觉得能配得上李清照的唯有辛弃疾。我是赞同的,站在时间的维度,同样是济南的辛弃疾出生时,可李清照已经56岁了。

李清照:最终败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不管怎么说,毕竟“她是我十几岁时候的梦中情人。”


那是小说家,曹寇说的。


-----

资料源于:

1:bilibili《历史那些事儿》(第2季);

2:bilibili《诗行天下》。

3:图片来自百度搜索、pixabay、unsplash网站、影视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