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親手寫的"遺囑" 為什麼也無效?原來遺囑應該這樣立


老人親手寫的

王奶奶80多歲了,耳不聾眼不花,雖然說頭髮略微有些花白,可是走起路來就跟模特似的,讓年輕人羨慕。王奶奶原來是城中村的民辦教師,老黃牛似的做了十幾年,快要轉正的時候莫名其妙的被別人頂了包,而且還丟了飯碗。不過,王奶奶是個要強的女人,縱然心裡面非常窩火,可是依然不動聲色,打碎的牙輕而易舉地就嚥進了肚子裡,轉過身又是春風滿面。王奶奶還是幹她的老本行,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給公家幹,現在是給自己幹。王奶奶早就看中了村子旁邊的一塊空地,和老頭子一商量,乾脆將那塊空地租了下來,辦起了周邊第一傢俬人幼兒園。

王奶奶雖然是民辦教師,但是為人純樸善良,天資聰慧,再加上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她教出來的學生既懂事聽話,學習成績又好,是出了名的好教師。所以,這幼兒園剛開張,教室裡幾乎就給擠了個水洩不通,爺爺差點驚掉了下巴。30多年過去了,這所幼兒園不僅讓王奶奶膝下的3個兒子全都脫了貧,而且王奶奶還在市中心買了一套價值不菲的大房子,是十里八鄉數得上的女能人。

唯一不幸的是,老爺子沒過幾天好日子便撒手西去,留下王奶奶孤獨生活。

眼看著快過年了。大兒媳破天荒的進了王奶奶家的門,一口一個媽的叫著,叫得那個親熱啊,讓王奶奶很不適應。憑著女人的直覺,王奶奶覺得這大兒媳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什麼好心,可王奶奶還是裝著什麼都沒看出來,耐著性子聽大兒媳婦扯閒篇。大兒媳東拉一句,西拉一句,直到說得口乾舌躁,這才切入正題:“媽,我們都商量好了,春節你不能再一個人過了,你得到我們家去住,咱們也好熱熱鬧鬧的過個年。”王奶奶的心“咯噔”一下,心裡面想拒絕,說出來的話卻不一樣了:“好啊,難得你們有這份孝心,我把家裡收拾收拾,春節就在你們家過。”

春節期間,老二、老三到老大家給母親拜年,表面上是客客氣氣的,心裡面還是有些不自在,就連往年熱熱鬧鬧的團圓飯都省了,聊了沒幾句隨便找了個理由抽身走了。

王奶奶啥也沒說,只是嘆了口氣。

過完春節,老大媳婦又親熱地和王奶奶聊上了。聊了沒幾句,話題自然而然的就扯到了王奶奶住的房子上。

大媳婦攥著王奶奶的手,貼在王奶奶的耳邊說:“媽,你看我家君君年齡也不小了,早就到了該說媳婦的年齡,可這孩子就是倔,說什麼沒房子不結婚,你說氣人不氣人?”

王奶奶說:“你們家在城北不是還有套房子嗎?”

大兒媳說:“孩子嫌小,說那跟什麼雞窩似的,不是人住的地方。”

王奶奶聽出了大兒媳話裡的味道,卻不能再順著杆子往上爬,只好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孩子,你們從小就欠管教,說啥也不能由著他的性子胡來。”

大兒媳趕忙回答:“媽你說的對,他要是不聽話,就讓他打一輩子的光棍。”大兒媳的臉上雖然掛著笑,口氣漸漸變得冰冷,那樣子似乎是在抱怨,這個老太婆怎麼一丁點兒人情味都沒有,眼瞅著自己的孫子娶不上媳婦兒。

大媳婦沉默了一小會,乾脆把話挑明瞭說:“我說媽啊,你都80多了,也該為我們這些做小的想想。如果萬一,我說的是萬一,你總不希望自己的幾個兒子為了爭財產打得頭破血流吧。媽,你別介意啊,我說的是你住的那大房子,也該有個交代了。”

王奶奶也不含糊:“媳婦啊,這有啥不好意思說的,你就說讓我寫份遺囑不就得了,別這麼拐彎抹角的。”

大兒媳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媽,你真是我的親媽。”

王奶奶回頭問了一句:“那這遺囑怎麼寫?”大兒媳以為老太太著了道,於是眉飛色舞地講了一通,王奶奶很聽話的按照大兒媳的意思認認真真地寫了一份遺囑。

遺囑寫好了,大兒媳仔細地看了看:“媽,你看啊,這遺囑是不是應該去公正一下。”

王奶奶彷彿沒聽懂大兒媳說什麼,接過遺囑仔細地看了看,說:“你是說我寫不工整啊,那,那我就重寫一遍。”說著話,王奶奶就把手裡的遺囑撕成了碎片,大兒媳想攔都沒攔得住,只好央求王奶奶再寫一份。

王奶奶二話不說,又按照大兒媳的意思擬好了遺囑。遺囑又一次寫好了,大兒媳這回不敢再說什麼公正不公正的事了,怕老太太又把遺囑給撕了,只是要求老太太在遺囑上按個手印。

老人親手寫的

王奶奶說:“我不按什麼手印,跟賣身契似的,我還是給你籤個名吧。”王奶奶說完,在遺囑上工工整整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王玉鳳”。

轉眼間就是端午節。二兒媳風風火火地也登了王奶奶家的門,一進門就大著嗓子吼:“媽,快收拾收拾東西,到我們家好好過個端午節,那個粽子啊什麼的,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你過去呢。”

王奶奶只說了一個字:“好!”就跟著二兒媳走了。

到了二兒媳家,兒子和兒媳比以往更孝順,不僅屋子裡每天都飄著誘人的香味,而且二兒媳乾脆到單位請了假,每天陪著王奶奶看電視說閒話逛街,寸步不離的樣子,看上去比親孃倆還親。二兒媳是個直性子,有些話在心裡憋不住,沒幾天就直接了當地和王奶奶攤了牌:“媽,你別多心,咱是明人不說暗話,你老也該寫份遺囑了。”

王奶奶說:“你說說,這遺囑怎麼寫?”二兒媳沒有想到婆婆如此通情達理,於是也就放鬆了警惕,竹筒倒豆子把自己要說的話都說了,其中主要的意思是要王奶奶將她住的房子留給自己,他們可以象徵性地給另外兩個兄弟一點補償。

王奶奶於是又開始埋頭寫遺囑,寫完遺囑給二兒媳看。二兒媳看過之後顯得非常滿意,但是沒有忘記加了一句:“媽,你說這東西要不要公正一下?”

王奶奶抬起頭來,目光似乎有些迷茫:“媳婦啊,你是說我寫的這個不公正,那我重新再寫一個。”說著話,王奶奶又把剛寫好的遺囑撕成了碎片。

二兒媳心中自然不高興,不過事情沒辦成,這笑臉還得陪著。“媽,你看你說的,我咋能說你不公平呢。不說了,不說了,你就按剛才寫的,再寫一份給我。”

王奶奶只好把遺囑又重新寫了一遍。寫完之後,照例不按手印,工工整整地簽上了自己的大名:“王玉鳳”。二兒媳如獲至寶,將那份遺囑收了起來。

中秋節的時候,小兒媳也來接王奶奶到家裡去住。小兒媳是小學老師,卻沒有老師的那股子勁,說話細聲細氣的,如果你要不仔細聽,還真不知道她在說什麼。小兒媳到了王奶奶家,低著頭就幫著王奶奶做家務,等把家裡收拾得窗明几淨了,這才慢條斯理地開了口:“媽,有時間,你也到我家裡去住幾天。我其實很想和你住一塊的,就怕你不習慣,你要是覺得還行,那我們就在家裡等你,或者你和我一起走。”

兒女孝順是做老人最大的福氣。王奶奶二話不說,就跟小兒媳回到了他們的家。

王奶奶在小兒媳家住了不少日子,可就是不見小兒媳提什麼遺囑的事,心裡反而有些著急,就像是要辦一件什麼事情,卻總是辦不妥當,放在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兒。想到這裡,王奶奶乾脆主動把話挑明:“媳婦啊,你看我也80多了,估摸著沒幾天活頭了。要不,我寫份遺囑,把房子啊財產啊這事說清楚,免得以後惹下不必要的麻煩。”

小兒媳婦說:“媽,你看你,身體這麼硬朗,我們還指望你長命百歲,你可別再跟我們說什麼遺囑不遺囑的事。”

王奶奶看著小兒媳婦,有些百思不得其解,這小兒媳婦唱的是哪一齣,居然把她這個精明一世的老太婆都給搞糊塗了。

在小兒子家,遺囑到底沒有寫成。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也就是兩三年光景,幾乎沒有任何徵兆,王奶奶在睡夢中就再也沒有醒來,走得異常安祥。王奶奶走的時候,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那微笑讓幾個兒子頓時淚如雨下。

辦理完王奶奶的後事,緊接著就要處理王奶奶留下的遺產,大兒子和大兒媳,二兒子和二兒媳都虎視眈眈,不約而同地拿出了王奶奶生前寫下的遺囑,急於把王奶奶留下的位於市中心的房子據為己有。4個人爭來吵去,正鬧得熱火朝天,突然發現小兒子和小兒媳不見了,心裡想著是不是小兒子和小兒媳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要獨吞王奶奶留下的遺產,於是急忙休戰,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先找到小兒子和小兒媳再說。

到了王奶奶住過的房子裡,小兒子和小兒媳果然已經捷足先登,並且屋子裡還多了兩個人。

老人親手寫的

大兒媳杏目圓睜:“大家都聽著,現在是法制社會,老太太的遺產必須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誰也別想搞啥子歪門邪道。”

大兒媳的話音剛落,屋子裡多出來的兩個人便出示了證件,原來這兩人是律師,專程過來處置王奶奶的遺產的。律師拿出一份經過公正處公正的遺囑給大家看,然後告訴大家:“這份遺囑是你們母親在世的時候就寫好了的,上面有你們母親的正式簽名,你們一定要看清楚了。老人說,你們的日子過得都不錯,也不差她的這點遺產,因此她決定將她的遺產捐給市裡的特教學校。另外,老人還說,其實你們還有一個弟弟,但是你們早就不記得了,他是你們父母在特教學校認養的智障孤兒,生前一直給他提供資助。只是,老人原來希望你們也能夠照顧和撫養他,但是後來放棄了,因為她覺得你們很難盡到那義務,只好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給特教學校,讓社會為那些智障兒童盡最後一份責任。”

遺囑最後還有一句話,意思是讓小兒子和小兒媳共同監督遺囑的執行。

大兒媳和二兒媳急了:“那,那我媽給我們立的遺囑還做不做數?”

律師拿過王奶奶當時寫給他們的遺囑笑了:“客觀地對你們說吧,這份遺書應該沒有什麼法律效力。你母親身份證的名字是王玉風,而遺囑上的名字是王玉鳳,我想即使到法庭上,你們也未必能夠得到法律的支持。”

大兒媳和二兒媳仔細地看了一眼遺囑,又看了一眼王奶奶的身份證,瞬間傻了!

通過“方柚故事”發送關鍵字“投稿”即可獲得雜誌約稿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