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過去有一句話叫做養兒防老,這個“兒”在傳統家庭中指就是兒子,只有兒子才能夠承擔起養育老年人的責任。

一些老人認為女兒總有一天要成為別人家的人,兒子是要傳宗接代的,才是家庭的支柱。

隨著時代的發展,重男輕女的固化思想也在慢慢溶化,在很多事情上都在努力做到男女平等,和重視女性,

但這不代表重男輕女就再不存在,在一些地方或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非常嚴重。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認同這個思想,甚至很瞧不起,自認為自己是新時代的人,男孩女孩一樣喜歡,但當家裡有男孩時,總是要為他多做些打算的。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七旬老人,被親兒子送養老院

李大爺今年已經70多歲了,近期順利的成為了養老院的一名成員。李大爺沒有什麼愛好,就喜歡聽聽廣播,平時也不愛說話。

李大爺的女兒,一個月來養老院兩三次,買點吃的送給李大爺,基本不說什麼話就走了,很多人都好奇李大爺是不是隻有一個女兒?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直到有一天,李大爺和周圍的人講述到自己家庭的故事:

原來李大爺有一兒一女,兒子很優秀,在大城市定居了,常年也不回來。女兒嫁在當地的一個人家,偶爾也來看看李大爺。

有人就很好奇,為什麼兒子不把李大爺接到大城市住呢?一講到這個事情,李大爺就非常的甚至生氣。

很暴躁的說了一句:“養了個白眼狼,平時最疼的就是這個兒子。”

在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李大爺就比較偏向於兒子,因為兒子的成績以及各項表現都很優秀,兒子成為了李大爺重點培養的對象。

女兒小時候很調皮,成績也較差,所以女兒幾乎就已經被放棄了。

李大爺覺得到時候給女兒找個當地的人家嫁了就可以了。所以把所有好的資源都給了兒子。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供兒子上了大學,女兒到了初三畢業之後就外出打工。兒子上完大學之後,娶妻生子要買房子,此時李大爺手裡已經沒有那麼多錢。

正好女兒也到了該出嫁的時候,當地彩禮較為豐厚。於是李大爺就讓女兒相親,嫁給了當地的一個人家。

拿到了彩禮錢之後,把這個錢給兒子買房子,女兒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因為其成為了女兒在婆家抬不起頭的原因。

不久之後,李大爺的兒媳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李大爺和李大媽去城市裡照顧兒媳婦,可是沒想到兩個月就被送回來了,因為兒媳各種各樣的嫌棄不習慣

李大爺想想算了吧,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家了,我們就不要去摻和了。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七旬老人,老伴離世後想投奔兒子

一年之後李大媽生病也去世了,就剩下李大爺一個人。李大爺想去城裡投奔兒子,可是卻被兒子拒之門外,兒子直接花錢把李大爺送到了這邊的養老院

李大爺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女兒也不願意跟李大爺多說幾句話,只是盡最基本的責任。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此時,有一些有相似經歷的老年人就開始迎合:“生兒子真的沒有什麼用,生女兒才是王道。”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其實只是教育的問題

無論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在老年人老的時候,都有可能出現

老無所依的情況,那是因為教育出現了問題。

如果教育的好,無論你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將來老人老年的時候都會知道感恩。

相反,如果教育出現了問題,子女不僅不感恩,反而還會成為白眼狼,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問問自己四個問題?

你把孩子當“人”了嗎?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白眼狼,孩子也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有時候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更應該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首先家長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把孩子當人看。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嚴苛,不是因為愛孩子,而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工具,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要求孩子上好的學校,要求孩子成績好,要求孩子找好的工作,找好的對象,成為社會的精英,可是家長從來沒有問過孩子快樂嗎,開心嗎?

一味的想要讓孩子給自己爭取臉面,把孩子當成工具,孩子長大之後又怎麼能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呢?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你陪伴孩子成長了嗎?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孩子成長。從孩子剛開始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在孩子最需要保護引導的時候。

如果父母都不在身邊,那麼就缺失了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在這個時間段內,父母就和孩子就拉開了距離。後期無論父母花多長時間在孩子身上彌補都無濟於事。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一生只有一次。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賴父母,父母后期的教育孩子也不願意接受。

在此過程中,一次次的摩擦造成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

孩子不願意親近父母,父母又怎麼能去幻想老年之後,孩子願意蹲在父母旁邊和父母說說話呢?

你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了嗎?

有些父母自認為對孩子已經很好了,可是孩子長大之後仍然成為了白眼狼,那是因為父母沒有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尤其是有兒有女的家庭,一定要做到兒女平等,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決不偏愛

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對於孩子的需求,絕不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是選擇性的滿足。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父母的不易和付出,將來才能夠回報父母對自身的愛。

投奔兒子,卻被兒子送去養老院,老人:“果然養了個白眼狼”


你自己做好榜樣作用了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所有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潛移默化的受之影響。

賢爸小結:

如果父母自身知道感恩,尊老愛幼。孩子在這種家庭中長大,以後也會成為一個孝順老人的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反思自身有沒有注意言行舉止,有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珍妮·艾裡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出現問題絕不是偶然事件。父母在責怪孩子的同時,應該先去反思自己教育上出現的誤區。

畢竟沒有孩子天生就是惡魔,孩子成為什麼樣和父母脫不了干係。想讓孩子變得孝順、優秀,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