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導語

劉大媽生了三個孩子,但是女兒和兒子的待遇是天差地別,從小嬌生慣養的反而是小兒子,兒子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十沾不沾陽春水,做家務和農活的是兩個大女兒,只有把父母交代的活給幹完,她們才有時間去寫作業,她們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還經常被弟弟欺負。


大女兒高中畢業輟學去打工,小女兒師範畢業後當了老師,女兒們打工寄回來的錢,全被劉大媽補貼給了小兒子一家,不僅如此,小兒子結婚的彩禮,買房買車的費用,全都是劉大媽逼著女兒們承擔,哪怕她知道女兒們已經結婚有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經濟負擔。劉大媽只有要錢的時候,才會給女兒們打電話,讓她們感覺到特別的寒心和絕望。

劉大媽原本給兒子帶孫子,但是不小心摔斷了腿後,被送到醫院後,兒子一家從來沒有露過臉,因為之前她經常編造各種理由要錢,女兒這次也是直接打了錢過來,但是再也不相信她的話。她住院半個月,只有老伴在照顧她,沒有一個孩子主動來探望她。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隔壁床的趙媽媽,為了養育幾個女兒,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如今她生病住院,女兒們不但不嫌棄她,還輪流來伺候她,十分孝順,看得劉大媽羨慕不已。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如果劉大媽不是自小虧待女兒,把她們當作搖錢樹,隨意拿走她們辛辛苦苦賺的錢,來補貼沒出息的兒子,自己又怎麼會淪落到如此的地步,她難過又愧疚地對趙媽媽說,不怪她們,是我們自己做的太過分了,才傷透了她們的心。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養兒防老,為什麼被虧待的總是女兒?


1.受教育程度不一樣


很多農村的女孩,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上完初中或者是高中,不得不出外打工補貼家用,而作為家庭裡唯一的男孩,有些父母和其他孩子,會想盡一切辦法,供他讀大學。男孩承載著全家人的希望,要振興家業,而女兒,因為結婚後變為男方的家人,所以經常成為被犧牲的一個。


《都挺好》裡面明玉的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明玉,你是個女孩,怎麼能跟你哥哥比呢?我們只養你到18歲,你還要嫁人,以後我們也不要你養。


因為她是個女孩 ,所以只能眼巴巴看著哥哥們好吃好喝還能出去玩,媽媽賣掉她的房間,只為了供大兒子去國外讀書,而她,補習費沒有下落,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母親卻不同意她去上學,因為沒有錢可以供她,受盡委屈的她,最後憤而離家出走。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2.經濟壓力不同


有些父母想著養兒防老,對於兒子有求必應,從小含辛茹苦供孩子讀書,孩子結婚,父母拿出多年積攢下來的養老錢,給兒子做彩禮,賣掉多年的房子,到處借債只為了籌錢讓兒子把心儀的女孩娶回家。等到媳婦生了孩子,老人不顧自己年邁的身體,也要去帶孫輩,一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但是面對女兒,父母卻只會一味地索取。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歡樂頌》裡樊勝美,每個月都要寄錢給父母,哥哥不學無術,還到處闖禍,而樊勝美每次都要出面為他善後,這樣的原生家庭,也影響到樊勝美跟王柏川的戀情。


作為兒子,只需要享受父母的饋贈,作為女兒,即使已經結婚生子,也很難逃脫父母對於經濟的控制,除非她能狠下心來只負責老人的贍養費用。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3.家庭地位不同。


在有些父母心中,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以後要出嫁,老了能守在自己身邊的只有兒子,女兒和兒子是不一樣的,兒子是當寶貝一樣疼愛著,女兒是像野草一樣窮養著,只要長大成人,父母的責任已經完成。

從小兒子闖禍了,父母不但不會計較,反而還會輕聲安慰;女兒如果犯錯了,會被父母大聲呵斥,甚至父母會把怒氣撒在女兒身上,女兒是父母的出氣筒。有時候,即使父母明知道是女兒替兒子背了黑鍋,也會偏袒兒子,完全不會顧及女兒會有多傷心和失望。



對於兒子來說,家是溫暖的地方,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哪怕他一事無成,也是父母疼愛的孩子,有父母在,他不需要考慮後果。對於女兒來說,家是最殘酷的地方,父母眼裡只有兒子,她得不到父母的一絲溫情,也沒有任何的公平可言。

原本是至親的女兒,在父母的眼中,卻只是廉價的勞動力,讓渴望親情的女兒情何以堪。


老人信奉的養兒防老,真的可靠嗎?


養兒防老只是老人的美好願望,其實並不現實,如果父母從小過度溺愛兒子,處處包辦兒子的一切,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反而會變得一蹶不振。


李先生是名校畢業的博士,畢業已經好幾年,他總是以身體不好為理由,拒絕出外工作,一直當著啃老族。然而,他父親解釋,孩子身體並無問題,醫生說只是自閉和內向,37歲的高材生卻甘願這一生蝸居在家,靠著老人養活,真的是讓人唏噓不已。


辛苦養育大的兒子,不但沒有勇敢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老人年事已高,卻只能無奈地繼續養育已經成年的孩子,真的讓人同情。養兒防老,兒子反而成為老人的累贅。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結語


慈母多敗兒,雖然有些兒子得到了父母的一切,但是當老人病重,守在病床前,悉心照顧老人的,多數是女兒。養兒方知父母恩,或許女兒沒有得到過父母的善待和關愛,但是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她卻一直銘記於心。

作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在經濟和情感上,父母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別讓自己的偏心,寒了女兒的心,女兒也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別等到感情耗盡的時候,才後悔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的女兒。


願樊勝美和明玉這樣堅強樂觀的女孩子,能獲得父母多一分的疼愛,也希望老人們都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65歲老人生病住院,生兩女兒,卻沒人來探望,老人:我不怪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