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開採成本由哪些因素決定?

溫差閒語


石油開採有三期:

第一期,管子插下就噴油,電影見過。這一期佔總儲量5%,躺著賺錢。很多人說石油採集成本1-3美元,指的只是這5%

第二期,壓力不夠了,需要注水,增壓,吸上來,脫水,此時隨著水的比重越來越高,石油成本大大增加。

第三期,要在石油旁邊打洞,注入蒸汽,擠壓地殼和石油,來獲取,非常兇殘,成本極大

一般第二期就結束了,因為成本再高不如直接買了

而美國的頁岩油與傳統石油,是完全不同的開採模式,

頁岩油,是藏在油頁岩中的準石油。開採前,先要想辦法把深處的油頁岩弄裂,加熱,岩石才會分泌出母油,吸上來再加工成各種產品。

再說油品質:

中東下面是各種高品質的烴源巖,縫隙多,韌性強,堪稱完美的儲存容器。

委內瑞拉是重油,需要加熱再抽上來再提取,加上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 綜合成本非常高

加拿大屬於沙油,地殼變動混雜著沙子,所以分離麻煩

委內瑞拉開採一桶石油的成本是25美元左右,由於技術,制裁,政體等諸多原因,實際成本要遠高這個數字。

加拿大一桶45美元左右

俄羅斯15-20美元左右,也有說30多的

而沙特阿拉伯不到10美元。

這些數字都是很多機構的綜合數字,石油的成本,是沒有一個國家會說實話的,成本在談判中是寶貴的砝碼

如果有興趣歡迎看我之前的文章《美股熔斷:怨婦撕硬漢,看哭了黑老大》,裡面很詳細的整合了各國石油的成本,互相制約的競爭和最近原油大戰的原因





笑談一面


原油是一種價格波動率相對較大的交易品種,在去年9月份原油價格的漲幅達到了15%的驚人數字,那麼原油開採成本一般是多少呢?其實開採成本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畢竟世界各國原油的儲備、日產量以及開採成本都是在不斷波動的,不同的統計數據差距也比較大。

例如,中東各國的原油開採成本大部分都只有2~3美金,即便是加上運營成本也不會超過10美金,相對而言,即使是已經成功進行了頁岩油技術革新的美國,目前開採原油的綜合成本也需要36美元,我國作為一個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開採原油的價格要達到50美元,由此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某些國家可以通過賣原油而獲取暴利。

在英國一桶原油開採成本大約為52.5美元,在巴西則為49美元,在加拿大為41美元,然而如果換做是十幾年前,開採成本只有當下的一半,為什麼開採成本會成倍的翻呢?一方面是由於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這些國家的油氣井儲量逐漸減少,剩餘油氣的開採難度越來越大。

相比起來,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特等國的原油開採成本都不會超過10美元,一方面除了人力和環保成本較低之外,還因為這些國家的優質油氣田具有巨大優勢,因為油質好、埋藏位置較淺、開採難度較低,所以開採成本自然不需特別高,沙特經過數十年的開採依舊擁有數不勝數的自噴井,開採難度可謂是大大降低了。

總而言之,原油開採中東地區是暴利的,在中東以外的地區也可以當做一門生意來做,美國自從發展頁岩油產業之後,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和提供者,原油成本主要體現在開採、消費和運輸方面。


股市小情人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下跌,分析師們把下跌的目標位不斷修正,而且大部分的思路都是在探尋原油的開採成本。筆者看過不同版本的成本圖表,現在貢獻一個《金融時報》前不久刊登的一個圖表顯示了不同國家和類型的原油平均開採成本,竊以為可以作為參考。

從圖中來看,非歐佩克的產油均價在60美元,而歐佩克均價在35美元附近,全球平均產油均價在50美元左右。非歐佩克和全球均價或可提供一個反彈的支撐,而歐佩克的產油均價或許可以參考為最終的目標位,實際上2008年的最終底部即是在這個位置。

我們還可以從圖中看到,美國的頁岩油在75美元,加拿大的油砂礦在80美元,所以原油的這次大跌,首先受傷的是美國和加拿大,而非我們以為的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產油均價在45美元。除非國際油價在週末的反彈後重新開啟新一輪的下跌,不過普京已經在上週明確表示“不做一隻安靜的小熊”。

另外,我們也看到中國的產油均價在60美元以上一點點,而最近A股中的原油勘探和油服企業股票近期卻紛紛走強則需要投資者警惕,因為如果原油價格這麼個跌法,實際上中國在國際上買油比自己開採要划算很多,國內的原油勘探和油服公司應該放假休息才對。在週末原油價格絕地反彈之前,國內前期走強的航空運輸股票已經紛紛展開調整,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主要用油客戶對於油價的預期。但是航運股票週五的集體走強亦需引起投資者的警惕,因為原油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運輸成本下降已經早就體現在價格裡,但是體現需求的BDI指數最近一個月倒是在不斷下跌。當市場需求在下降的時候,僅靠成本下跌似乎並不能支撐股價繼續上行,航空股的走勢就顯示了這個邏輯,現在就看航運股後續的走勢了。當然,“一路一帶”的概念或許可以支持這些個股繼續走強,但如果只開花不結果的話,最終價格還是會迴歸價值。

金銀的價格在目前的位置似乎跌不動了,但也漲不起來,似乎也印證了我們的一個觀點“下跌空間有限而上漲動能不足”。在這個時候,交易員需要關注與黃金密切相關的其他品種,例如原油價格,畢竟從歷史圖表來看,此兩者基本為正相關的關係。另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提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方向與黃金保持高度的正相關,而本月26日國內的調價窗口將再次打開,有心的交易員可以多加留意。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下跌,分析師們把下跌的目標位不斷修正,而且大部分的思路都是在探尋原油的開採成本。筆者看過不同版本的成本圖表,現在貢獻一個《金融時報》前不久刊登的一個圖表顯示了不同國家和類型的原油平均開採成本,竊以為可以作為參考。



趣頑財經


中東各國的原油開採成本大部分都只有2~3美金,即便是加上運營成本也不會超過10美金,一方面除了人力和環保成本較低之外,還因為這些國家的優質油氣田具有巨大優勢,因為油質好、埋藏位置較淺、開採難度較低,所以開採成本自然不需特別高,沙特經過數十年的開採依舊擁有數不勝數的自噴井,開採難度可謂是大大降低了。

總而言之,原油開採中東地區是暴利的,在中東以外的地區也可以當做一門生意來做,美國自從發展頁岩油產業之後,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和提供者,原油成本主要體現在開採、消費和運輸方面。


財經叨逼叨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們主要講幾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第一點,供求關係,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決定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

同市場供需關係一樣,石油供過於求價格會下跌,供不應求價格會上漲。而提到供需關係就不得不說石油的庫存,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的。石油的庫存包括商業庫存和國家戰略儲備。

這兩者都會影響到國際原油的價格。

能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還有石油生產成本,高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限,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幅度。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還有匯率因素、政治因素、替代能源的發展、突發事件。此外,國際石油的投機因素會導致國際原油價格短期劇烈波動。

最後不得不提的一點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是:資金或者說是資本。

這是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資金可以分類為:供求的資金、炒作資金、避險資金。市場中的國際原油價格受資金主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金是否進入了原油市場或者資金是否從原油市場抽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3秒懂金融


第一,勘探成本,包括三維地震、勘探、開發;

第二,井深,井位,地下地質條件等;

第三,鑽井工藝和技術;

第四,油氣管道佈設;

第五,人工成本,以及地方協調費用等等。


綿陽東哥


油田的位置決定開採難易程度,開採的效率和設備先進程度等,開採的人才組成!匯率


快樂的守護人


首先,需要了解主要石油進出口國的石油開採成本:

通過上圖可知,產油成本最高的是英國,最低的是科威特(8.5美元/桶),按照目前25美元/桶的原油期貨價格來看,還能繼續扛住原油大跌的恐怕只有20美元/桶產油成本的國家,包括俄羅斯、伊朗、阿聯酋、伊拉克、沙特以及科威特,而英國、 巴西和加拿大等國家的石油公司已面臨虧損。


不過,原油價格戰下,雖然沙特等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目前仍然可以盈利,但因為中東產油國的財政平衡油價遠遠高於其 10 美元左右的生產成本,實際價格也高於當前油價。除非沙特持續擴大財政赤字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互相傷害”。


主要石油產出國油價財政平衡點:

通過2020年最新的主要石油產出國油價財政平衡點來看,美國、俄羅斯和卡塔爾最低,均不到50美元/桶,而沙特則遠高於這個價格(約80美元/桶),這也意味著,“互相傷害”的週期不會太長,否則真的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也到了抄底的時刻,可以考慮分批建倉)


其次,需要了解的是原油開採成本的構成。

通過原油開採成本圖可知,原油開採成本主要包括capital expenditure(固定資本支出成本)和operational expenditure(運營支出成本)兩大部分。 


其中,capital expenditure的成本涵蓋了從地質勘探—1—採油—2—煉製加工的過程。


細分來看,過程1還包括物探、鑽井、錄井、測井、固井、射孔和完井。


過程2主要包括:常壓蒸餾法、減壓蒸餾法、裂化法等三種:


operational expenditure則主要原油到終端用戶之間產生的費用,包括運輸、存儲、損耗等。


綜上,原油開採成本的因素主要取決於:

1、地理位置、產油國的人工費用,以及採油技術

2、冶煉方式的選擇

3、產油國到消費終端的距離


最後,如果要探討影響原油的價格因素和未來走勢,還需更大篇幅,有機會再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