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是父母的性格影響大,還是周圍環境影響大呢?

信息時時看


你好,我是閒話情感,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我看來,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

1、很多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覺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孩子來到人世間,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在他性格形成的階段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在模仿的,而跟他相處最多的就是他的父母自然,父母就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2、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在央視的詩詞大賽上,武亦姝一夜成名,而她的成功並不只是單純的自身努力,跟她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從不當著她的面看手機,在她學習的時候,父母關著手機跟她一起看書學習,可以說培養一個孩子,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在我看來,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閒話情感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個人認為是父母性格性格原生家庭影響相對大一些。我的父母都是樸實無華的農村人,他們內斂,含蓄,話少。尤其是我的父親極其羞於表達,偶爾對我言語上的關懷都是出現在酒喝多了這樣的狀態下。和清醒的他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母親是一個按照我的變化悄悄規劃我未來的人,比如我上學的時候她會想將來上初中在哪裡,上高中在哪裡,上大學在哪裡,工作會在哪裡,結果我初中之後便上了中專[捂臉]她只是默不作聲,由著我自己選擇,不干預……但又開始規劃中專畢業應該上個大專,但我選擇了實習[耶]後面折回來自考了大專。工作之後盼著我堅守踏實,但我對外界的探索,好奇心是我不安現狀,自己一個人踏上許多未知的征程。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22歲去年結婚了,和她聊天她便講起自己小時候自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當然那時候通訊也不方便,由於父母性格是不願表達的人,又隔著幾千公里,她自己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懷。以至於後來生命裡出現了一個能讓自己感到一點點關心的人,就非常依賴、奮不顧身……



悉悉李


Hi,我是心理老師董一諾。看到您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兩個著名的話題:是“父母皆禍害”還是“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隨著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普及,很多人只要出了問題,就去原生家庭找原因,認為一切都是因為“我媽”怎麼樣,我才怎麼樣。當然不可否認原生家庭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很多問題的起點和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一切都是父母的原因嗎?孩子自己在成長的環境中、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沒有主動主動修正的可能嗎?

實際上更合理是理解是,很多家庭是會傷人的,但想要自我重生也是有非常多的契機的。

下面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一下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會有的影響因素。

第一肯定是遺傳因素了,但這個不是本問題的重點,暫時不討論,改天您要是問一下:“對一個孩子來說,到底是先天遺傳更重要還是後天環境更重要?”的時候咱可以好好聊聊。

從後天的角度而言,

第一孩子會受到父母、家庭環境的影響。

這個毋庸置疑,我看很多回復也是說明這一點的,我也不再贅言。

第二,孩子會受到同伴的影響。

很多人都關注成人對兒童社會化的重要作用,在成人扮演的父母、教師、輔導員、領導人等各種角色中,他們代表著權威力量和社會的專家。然而心理學大牛皮亞傑等一些理論家認為

同伴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起到了與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同伴影響力日漸增長。

他們提出了“童年時代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成人和兒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個是同伴世界。它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兒童的發展。

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受同伴影響會遠超父母的影響。這就是我之前在給父母做講座的時候一直強調的“小學最重要的是離家近,中學最重要的是校風正”的道理。

青春期早期的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時間要多於與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間,青春期早期的青少年會結成小幫派,小團體。當青少年開始脫離家庭、塑造同一性時,小幫派和小團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環境,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價值觀並嘗試新的角色。這些很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人生的走向。

第三,孩子會受到學校和老師的影響。

家庭之外,學校是對兒童發展影響最大的正式機構,很顯然兒童在學校裡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和學業技能學校教育,通過交給兒童各種規則策略和問題解決能力,也促進了兒童青少年認知和原認知的發展,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兒童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

所以,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變量太多了,有些創傷和意外也可能完全改變一個人,我們應當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

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董一諾


難以比較,一定要說那就是都重要,且不同的發展階段,“父母的性格”與“周圍環境”的影響重要程度不同。

首先,“父母的性格”

佛羅伊德說人在幼年時候的經歷會影響他的一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上學之前乃至以後都會有很大影響。

父母是給孩子性格養成打了一個底子,這個底子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如何看待一件事,比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我們也只有在認為一件事是好事時才會去學習它,認為是壞事就會厭惡。

這種影響在學前尤為的明顯。

其次,“周圍環境”

但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也說事物是向前發展的,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意味孩子在上了學,學習後一定是會有所改變的。

主要的轉折點就出現在孩子上沒上學,上學之後受到同輩群體的影響,所謂同輩群體就是他的同學,朋友等人的影響會更大,還有上學期間權威的象徵老師,有一個好老師也是真的重要。

上學後,漸漸遠離父母,主要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最後,自己對自己的影響

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後就會對很多事有自己的判斷,也就基本上在成年之後,這個時候長成什麼樣子,什麼是主流的好與壞他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

此時,做個好人還是壞人,是否跳出舒社區,就看孩子自己的選擇了,當然家人與周圍人的影響依舊很大。

你有什麼看法,是否認同,歡迎評價!



富婆的蛀牙


父母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是一世

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時

孩子生下來到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既是父母,也是環境。幼兒園階段,除了有特殊遭遇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們的環境大都一樣,父母仍然是對孩子有著明顯更大的影響。

有句俗話叫做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我還記得有本書,書名就叫《7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原因就在於,孩子7歲前,性格和心智模式已經形成,之後的人生,之後的遭遇,TA都是運用自己已經形成的心智模式去解讀和處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生長環境良好家境優越的孩子,因為小時候被寵壞而成為混球,有些生長在貧民區的孩子因為從父母那裡學會了謙和堅韌,長大後事業有成。


秦研


父母的狀態會帶給孩子最直接的影響。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言心時間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終生的。

周圍環境是後天的影響,周圍環境能否真正影響和改變一個人,取決於這個人父母給他的認知對周圍環境的認可度。

為什麼說找對象一定要看家庭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的性格有問題孩子性格上有同樣顯現。

作為父母,一定要修身養性,孩子成功與否,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影響最大的部分是孩子的一生幸福不幸福的問題!

很多抑鬱症的孩子家庭是有缺陷的,一定是自己父母的性格有問題!

子不教父之過!



老胖與小民


很開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性格對他的影響教大,周圍的環境對他影響也是較大,相對而言,父母的性格影響大一點。主要的理由如下:

一是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首先是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的教育和引導,因為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能夠了解孩子性格的。父母的性格怎麼樣,其實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會很直接的影響到孩子從小性格的塑造,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比如:父母的性格是活潑開朗有愛的,那孩子的性格也從小將受到影響,變得活潑開朗,相反,如果父母的性格相對比較抑鬱等,那孩子的性格也會是比較消極的狀態;

二是之所以說周圍環境對孩子的性格也有較大影響,是因為孩子一般離開的父母是視線,就是和周圍環境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周圍環境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是會形成較大的影響。比如:周圍環境是有愛的集體,那孩子也很有可能成長為有愛的人,如周圍環境是吵鬧喧譁消極的,那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只是父母的影響佔比相對高一些。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感悟!





奮鬥中的伢子


都重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家長吧,畢竟子不教父之過,尤其是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導孩子,對於那行脾氣暴躁的,還在多半是生活在恐懼之中,那些以身作則的父母則教出來的孩子自信,陽光,又膽怯。對孩子成長有莫大的幫助,也能讓他在以後的路上走的更遠。


貓與故巷呀


關於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性格和周圍環境哪個影響大這個問題,我認為兩者都會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周圍環境對一個人的生長髮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也非常重要,古代就有孟母搬遷和岳母刺字就詮釋了這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過上怎麼的生活,擁有怎樣的品質,首先我們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