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以房為媒”探索新居民融入住地

記者朱躍軍李增煒

武義新聞網訊

為新居民提供與常住戶口居民平等的職業培訓、就業信息、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將新居民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本地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最近,我縣推出的《關於加強全縣居民服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裡,積極推進新老居民同步、同等服務,積極幫助新居民融入本地生活的系列舉措,讓大量新武義人感到十分意外和驚喜。

“我們通過建立‘以房屋管人,以服務管人’工作機制,健全基層幹部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黨建+社會治理’等制度,新居民自治活力得以釋放,促進新老居民‘共融共治,共建共享’。”縣委主要領導說,以房屋為單位建立“一戶一檔”民情檔案,積極鼓勵並創造條件推進新居民履行本地居民義務,享受本地居民權利,實現“管理”與“服務”並重,讓新居民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我縣以房屋管人的舉措細緻入微,最大程度摸清新居民底數,努力實現新居民登記率、居住人員民情檔案登記率達到100%。居民出租房屋應先徵得村、社組織同意,新加入的居民承租房屋後,即納入本地群眾自治組織服務管理。樓長、樓道長及時上門服務,告知本地自治組織通過村規民約、社區公約,並通過村(社)代為辦理申報居住登記等各項工作。通過檔案管理和智慧管理,採用微信群、上門走訪等方式瞭解社情民意,及時更新居民信息,實行動態管理。今年以來,我縣有登記在冊出租房屋10.46萬間,新登記外來人員10.07萬人。

我縣以房屋為單位,把新老武義人錄入同本“民情檔案”。“民情檔案”主要包括居住人員基本信息、從業、住房等情況和困難訴求、意見建議。他們健全完善了走村入戶、黨員聯繫群眾等工作機制,提倡互助服務、開展鄰里守望,讓外來人員有歸屬感認同感。茭道鎮胡宅壟村有3000多外來務工人員,鎮黨委牽頭村裡組建服務團,為外來人員提供住宿聯繫、就業推薦、日常服務、事務代辦等貼心保障。村幹部何法德得知,雲南籍務工人員向友全因所在企業復工晚積蓄已不多,主動通過服務團與戶主協商,免去了他一個月的房租。

為積極幫助新居民融入本地生活,我縣還在新居民集中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由村(社)黨組織主導的居民民主協商議事機構和各類社會組織,強化自我教育、管理,有序表達利益訴求,促進新居民融入村、社。“我在參議會上提出有不少出租房存在安全隱患後,街道和村裡便組織人手排查各片出租房情況,增設了160多個滅火器!”在白洋街道百花山村,村務聯席參議會成員、貴州籍外來務工人員閻興軍興奮地說,我一個外地人說話也管用,真有些想不到。據瞭解,該村村務聯席參議會現有成員30人左右,其中16名為外地戶籍。建設“小候鳥”幼兒園、增設停車位……這些由該村新居民提出的民生事項件件得到落實。

我縣人勞、教育、民政等職能部門,也紛紛探索開展對新老居民同步、同等的管理服務。他們制定出臺將新居民納入工作範疇的服務舉措,拓展《浙江省居住證》使用功能,加大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的廣度和深度,打造集行政管理、公共服務、金融服務、商業應用、企業管理等為一體的居住證,提升新居民待遇。據有關部門介紹,我縣還將在新居民集中的地方,積極推行建立居民黨支部和黨小組,通過法定程序把新居民代表選進村(居)委會工作班子等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