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在那些沒有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的年代,

上海人閒來無事都會“刷”什麼?

他們關注的新聞、潮流娛樂信息從何而來?

今天帶你一口氣穿越回民國,

看看當年的文藝社交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婦女雜誌》

那些談論至今的女性話題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婦女雜誌》在1915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創刊,是一份面向女性發行的綜合性大型雜誌。至1932年1月28日商務印書館被日軍炸燬而停刊,前後長達17年。而且《婦女雜誌》不僅僅在上海發表,還在國內各大城市及海外的新加坡等地發售。在近代中國,《婦女雜誌》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是許多其它面向女性的刊物難以比擬的。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民國十九年三月出版的《婦女雜誌》扉頁和目錄頁,看目錄所議之事,似乎討論持續了近九十年,仍然沒有偃旗息鼓之勢。再過一百年,大概這些話題也可以喋喋不休地談下去。兩性之間的社會大討論,源遠流長,大概只有法國人才會 有“家長一”和“家長二”的動議來終結某些話題。


《學校生活》

民國校內網?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學校生活》是一本民國時期反應校園生活的期刊,這本雜誌反映了當時上海中外學校的生活風貌,學習生活反映不多,課外生活倒是描述地很豐富多彩。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圖為學生小姐姐的玉照,其實按年齡算都是太奶奶級的老祖宗吧!放在今天看還是很有味道的,不知道當年刊登在雜誌上之後有沒有在校園內引起轟動和男同學們的追求呢?在1934年某期《學校生活》中還刊登了一則有趣的小詩:“今天是廢歷的‘TheNewYearsday’,在家耍子多Happy!但是‘上司’仍舊叫我們在學校Study,想起來,真是多麼的Sorry。”原來1934年的春節是2月14日,即“廢曆元旦”,按規程規定各校早已開學。這一天,在學校上課的學子心不在焉,牢騷滿腹,就寫下了這首小詩。


《上海特別市政府公告》

看“年報”是基本功課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1930年的上海成為了“特別市”,也就是民國版的直轄市。圖為民國十九年三月二十日的《上海特別市政府公告》 封面,以及公報中刊載的時任市長張群的玉照。那個時間節點,距離“一 · 二八”淞滬抗戰還有兩年不到的時間; “大上海”計劃則已經得到批准進行。 同一時間線上,上海存在著不同的幾個面目。圖為民國十九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報》封面和目錄,租界的一切亦如往昔。租界的存在,讓“年報”不再是稀奇玩意,也讓“市政”被庖丁解牛一般,清清楚楚展現在人們眼前。所以說了解城市也好,炒股票也罷,看“年報”都應該是基本功課。


《機聯會刊》

民國時期的國貨風潮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二十世紀二三年代,國貨運動風起雲湧,上海機制國貨工廠 聯合會是其中的中堅力量。圖為該聯合會編輯的民國十九年《機聯會刊》四、五期封面。光看封面,感覺很帶感,又覺氣勢頗大。可惜四十多種國貨構成的“機聯會”,推介的大多數都是毛巾牙膏一類棉紡輕工製品,可見民國時代的“中國製造”有多貧弱。


《時代畫報》

過目不忘的時裝圖樣

老故事 | 沒有手機的民國年代,上海人都會“刷”什麼?

最後奉上的是大家——葉淺予的作品,刊載在民國十九年《時代畫報》上的時裝圖樣。這些為當時女性時尚引領者——綺華公司所做的設計,儘管算是商業作品,但簡潔流暢的風格,讓人過目不忘,浮想聯翩。


原來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

上海寧的文化信息來源依舊豐富!

來源@最憶楊浦


關注游上海,收穫最實用上海遊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