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現在流行的吃補藥養生,能健康長壽嗎?

現在在門診或者平時聊天常常有人會問醫生,“您看我哪裡虛?我是不是虛,要不要補一補?”這一類問題,今天我們就這個“中醫中補藥”話題,請西安醫學院三附院劉濤平醫生做一個討論,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瞭解一下,看看您需要補?常吃補藥對不對?

老鐵,現在流行的吃補藥養生,能健康長壽嗎?

首先,劉濤平醫生說古代中醫在大病初癒後,醫生會建議患者吃“五穀”來慢慢養胃氣,等待元氣的恢復,沒有提到一定要吃啥大補之品。我們可以發現在神農和醫聖張仲景的著作裡也沒有提到大補的方劑!都是別醫家在後世編寫,來託聖賢之名的。我國從唐代《千金翼》等一些著作開始提出養性,補益這一類的理論,從此以後開始了中藥補益食療的先河。這以後的醫家凡是遇到身體虛和大病後的人,都會以補益藥進行調理;而且民間富有的人,都會常常去吃補益藥來為自己平時勞心縱慾揮霍身體作一些補充,讓這些大富大貴之人覺得自己身體的本錢消耗不完。而我們一些醫生出於利益考慮,也想盡辦法來配合著些人的心理需要。用藥專門開一些貴重辛熱的藥物為主,例如人參、地黃、鹿茸、肉蓯蓉、淫羊藿等藥物,美其名曰是偏方秘方!這樣的藥物方劑服後可以激發腎陽取效一時,但如果長久服用會耗損真陰,慢慢身體更加離不開補藥。更有甚者求長生不老,想違反自然規律逆天改命,求仙藥鍊金丹,最後落得個英年早逝!但這類人雖然深受其害,確迷信補益藥物能決定身體本質,但卻不知悔改,放縱自己,不知養生之道。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老鐵,現在流行的吃補藥養生,能健康長壽嗎?

臨床對於一些體虛久病的病人,如果要補養身體,那麼我們要因人而異的針對不同人不同身體情況進行補養,看臟腑的虛實情況,氣血多少而定!需要補的時候再補。不可以一味追求簡單高效的補藥來取得身體的一時爽。尤其是年青人和脾胃虛弱的人更不適合補益,補的越多越好,身體功能越差!具體我們如何正確的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暢所欲言,集思廣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