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看懂宏觀經濟?

寫在前面:90後地產女漢子一枚,上班之外的興趣愛好是看書、追劇、學語言,但是最近我發現之前看完的書,隔段時間再看目錄,竟然想不起來裡面講了什麼內容,哀嘆自己的記憶力在逐漸的變差,所以我想用一種每週打卡的形式把我看的書、追的劇、學的課記錄下來~


本篇文章內容約2500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上兩週我們介紹了《變量2》中的兩個小趨勢,這個周我們再分享一個因為疫情而受到大家關注的問題:宏觀經濟。這是我從羅輯思維裡何帆老師的課程《宏觀經濟學30講》中瞭解到的。看到“宏觀經濟”這4個字,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很枯燥,覺得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其實我之前也是這麼覺得的,本身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雖然不屬於經濟類的專業,但是也多多少少接觸過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課程,說實話當時學了什麼現在基本上想不起來了。


普通人怎麼看懂宏觀經濟?

何帆老師在這節課程中沒有給我們講很多枯燥的專業名詞和概念,而是從我們普通人的角度,針對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教我們如何看懂宏觀經濟。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國家GDP年年增長,但是我們並沒感覺收入在增加”;還有很多人會覺得,“豬肉價格高,水果蔬菜也不便宜,可是國家的CPI怎麼還是很低?”這些指標究竟靠譜嗎?為什麼感覺跟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很相符。

這些指標當然是靠譜的,只是我們看錯了,因為這些指標本來就不反映我們的生活!那GDP和CPI究竟反映了什麼呢?

GDP和CPI都屬於宏觀經濟指標,是從整體維度去度量經濟的指標。從整體看問題和從個體看問題肯定是有差異的。比如說CPI,官方名稱叫消費者物價指數,它統計的是大部分消費品的整體價格情況。咱們感受最深的是食品價格上漲,這種感受是對的。2001年1月到2019年9月,CPI裡面的食品項上漲了148.3%,但是,在同一時期,非食品價格只上漲了21.3%。你想想,你要是買一個跟原來一樣配置的電腦,是更貴了,還是更便宜了?你再想想,冰箱、洗衣機、電視機,它們的價格又漲了多少呢?還有,同樣品質的衣服、日用品,價格又漲了多少呢?說到這裡,你就明白了,咱們算的是分賬,CPI算的是總賬。總賬裡面,價格有漲有跌,所以,就不像分賬算的那樣,漲得那麼厲害了。

GDP也是同樣的道理。GDP不光包括工資,還有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即便只說工資,你看到的也只是你所屬的群體和行業。你要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會感到工資怎麼這麼低。可是,要是你去看看保姆的工資、保潔的工資、快遞小哥的工資,人家的工資很可能比你的漲得快。

那是不是他們的工資會一直比你漲得快呢?那也不一定,說到底,是看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和結構因素,也就是你所在的那個勞動力市場上是供大於求,還是供不應求。所以說,個人體驗有時候是靠不住的。如果單憑個人感受去思考宏觀經濟,那你說漲價了,他說降價了,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了宏觀指標,我們就有了相對明確的標準,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標準討論經濟形勢。


看到這有的人可能會說,那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去看GDP、CPI,就能看懂宏觀經濟了呢?當然不是。而且對於不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人來說,大部分指標是沒什麼用的。

GDP雖然很重要,但問題是數據更新太慢,一般要一個季度才公佈一次。而且,最近幾年,GDP波動越來越小。2018年是6.5%,2019年是6.4%。我們單從GDP的變動上還是看不出個究竟。

CPI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是一個滯後指標。所謂的滯後指標,就是說其他指標已經發生了變化,CPI才會變化,它是慢於其他指標的。CPI是為了驗證經濟的變化,而不是為了預判。

我們普通人,最想做的其實不是驗證,而是想預判,我們想比別人看見得更早一些。那怎麼辦呢?這就要去找先行指標了。何帆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兩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比較重要的宏觀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PMI。PMI的全稱叫做採購經理人指數。它先是對企業經理人發放問卷,問一些跟生產、銷售相關的問題。比如跟上個月比,這個月生產狀況還好嗎?根據問題的答案,統計認為這個月比上個月情況更好的人多,還是認為這個月不如上個月的人多。最後合成一個PMI指數,以50為分界線。如果PMI超過50,說明認為這個月情況更好的人多,經濟可能在變好;反過來要是PMI低於50,就說明經濟可能在變差。

你可能會問PMI準不準?其實PMI是不準的。因為PMI選的樣本量不大,甚至可能會有偏差,比如可能選中小企業多,大企業少,或是選沿海企業多,內陸企業少。再說了,企業經理人也不是先知,他們說的也不一定都對。那你就要問了,不準為什麼還要看?因為它雖然只能做到模糊的準確,但勝過你去找其它指標,得到精準的錯誤。

看PMI,有一套拇指法則。第一步,你要看它在50以上,還是50以下;第二步,你要看它變化的趨勢。不是說只要大於50就萬事大吉,而是要看PMI在變大還是變小。要是PMI從56降到52,那我們會認為經濟情況雖然還不錯,但存在下行風險;反過來,要是PMI從45上升到了49,那我們可以認為雖然經濟情況不是很好,但正在改善;第三步,要連續地看。PMI是個月度指標,而且是跟上個月相比較。所以我們要連續看三個月,如果連續三個月都保持一個趨勢,比如說都在下跌,那未來經濟,就可能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

第二個指標是M1。M1是指現金加上銀行活期存款的總額。為什麼這個指標重要呢?如果經濟要擴張,企業要投資,個人要消費,第一件事情是幹什麼?當然是先準備好現錢。所以這時候,M1就會增加;那反過來,你要是覺得經濟不景氣,不準備增加投資或者消費,那就不會留現金,而是做點什麼銀行理財、定期存款,這時候M1就會減少。

看M1,也有一套拇指法則。第一,看方向。

看M1的時候,我們要看它的同比增速,也就是這個月跟去年這個月相比,是更多還是更少。為什麼要看同比呢?因為有季節的波動。比如,你的年終獎都是在春節前發,那你肯定要比較每年的臘月才有價值。

第二,連看三個月。這跟我們去看PMI是一個道理,你不能只看一個月就貿然地下結論,要是這個月的同比,突然從正的變成負的了,彆著急,你再連續觀察三個月,就能更準確地判斷變化的趨勢了。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已經大致的瞭解了看宏觀經濟要看什麼指標,以及怎麼去看。作為普通人的我還有一個小問題:這兩個指標從哪裡可以看到?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有同樣的疑問,我去網絡上查了一下,PMI可以看匯豐經理人採購指數,M1指標可以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大家也可以嘗試的去看一下,但是一定要合理的看,連續的看才會有所洞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好看的書或好看的劇都可以跟我分享哦,我是想和你們一起努力進步的90後地產女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