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聖安東尼奧馬刺


美國人做事很有原則,他們熱情大方,接受一波又一波移民,肯花時間傾聽你講話,會尊重別人,給予你關愛,美國社會有很強的包容性。在美國生活,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紐約,車水馬龍,生活節奏非常的快,分秒必爭,你會感覺到一個國際都市的繁華。洛杉磯是集文化,科學,技術,高等教育和國際貿易為一體的中心城市,就業機會多,文化氣息濃郁,在這裡生活不會單調。舊金山是海外華人生活最多的地方,美麗的港灣和現代化大樓,工作之餘可以享受生活,在這裡生活會讓你感覺舒適,有熟悉感。佛羅里達州裡面的幾個城市環境非常優美,適合養老……所以在美國不同地區生活,所獲得的感覺和氛圍是不一樣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錦瑟華年知多少


在美國生活工作超過25年。我們是在美國留學後找到合適工作就一直在美國生活了。在紐約長島的獨立屋早已還清貸款,太太在華爾街工作16年後辭職“退休”,現在是自娛自樂的畫家。我本人在德國公司的美國總部擔任資深電氣工程師,一個人的收入是本地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5倍,足夠全家開銷有餘,每月自己承擔大約250美金的醫療保險費用就可以覆蓋全家了。唯一的女兒在私立高中。我和我太太可以在70歲時領取每人每月超過$3000美金的政府社會安全退休金,加上我和太太的個人退休基金(401K),我們退休以後的綜合收入應該不會低於我現在工作時的收入。我們為女兒建立了學費基金(另一種用稅後收入建立的基金,只能用於子女及第三代子女的大學費用),等她上大學時,應該足夠支付任何大學的學費了。生活穩定,社會安全,從來不需要請客送禮來求人辦事。

在社會福利方面,美國是崇尚個人努力和政府援助兩個方面。美國沒有全民免費醫療,我個人支持這種體制。對低收入家庭,政府有低費或免費(根據家庭收入而定)的政府醫療保險,對65歲以上老人不論是否工作繳稅過都可享受政府醫療保險。所以在美國基本上沒有老人和兒童因為沒錢看不起病的。但是相對來講,成年人的負擔和生活壓力比較重,不過政府的社會福利總是需要有人工作繳稅來建立的。


紐約Jack


我是2012年移民到美國的,頭三年在紐約唐人街生活,對美國的映像非常的不好,那個時候每天想的都是什麼時候回國去!紐約唐人街的房子非常的小,和我們現在年輕人所謂的北漂一族是一樣一樣的!因為房租非常貴,一家五口擠在一個一房一廳的房子裡,有的家庭更恐怖,一房一廳還要隔間一下和別人合租!中國城到處都是中國人,不會講英語也OK的!街道什麼的都很髒亂!2015年終於下定決心搬去了外州,我們沒有選擇去比較富裕的地方,而是去經濟相對不繁華的密西根生活,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小鎮,房子,生活物價都比較便宜!生活比較簡單,孩子能去的地方圖書館,公園,選擇比較少,但是好像反而讓人覺得更安心了!如果你是一個想要平淡的生活,我覺得這裡就非常好!醫院,學校都有!購物場所也有,只是基本沒什麼奢侈品店開在這,在這裡背個mk包包出去,都挺顯眼的!這裡的人好像更多追求的是舒服!




木納的梧桐


我住在達拉斯 去年買的房子30萬多一點美金 大概230多平 兩個車庫 小區物業費一年800美金 每年都會漲 生活感覺挺好的 一家三口人

一個月生活費1000多美金 房貸1800美金 水電費之類大概300多美金 我家旁邊就是小學 初中 還有兩個大公園和一個超大型高爾夫球場 環境挺好的 肉也不是特別貴 我老公只喝農場牛奶10美金一桶 超市普通牛奶3美金左右 比國內便宜 總之如果家裡一個人工作比較好年薪10萬左右美金 生活的還可以





心理健康課堂


我從2017年10月底來到美國,時間不長,算是在美國的四個城市生活過,其中有兩個城市算是短暫的停留。

第一個地方是學校,在美國的中部,短暫停留的兩個城市在美國的西部加州和亞利桑那,最後一個地方是在美國東部紐約。

我主要會分享在各個城市的吃住行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地方是學校,在美國中部愛荷華州的費爾菲爾德市的一個小鎮裡,這個鎮只有一萬人口,有很多一大片一大片地玉米地,但很適合生活的一個小鎮。

首先從住的方面來講,很便宜。

在學校待了差不多10個月,前面兩個月是住學校宿舍。

後邊為了省錢就開始跟同學合租,在校外住,每個月的房租300美金

吃的方面,如果是去外面吃,差不多10美金左右。自己做飯的話,一個月150美金就可以解決

住在校外不僅便宜,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為很多雜碎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處理

因為我們租的房子的水電網都需要我們自己申請,

申請網絡的時候,只能打電話申請,在美國,電話語音自助服務很發達,有時是要語音輸入,說的不好,就極有可能識別不了,就沒辦法走下一步,我記得我打電話花了將近3,4個小時才把網絡給弄好

然後用水的話就要去市政廳申請,電的話,就要打電話給電力公司開一個自己賬號。

出行方面因為沒有公交出租,沒有車就會很不方便。但是車在美國很便宜,尤其是二手車,買個2000左右的二手車,如果保養好的話,離校之後可以再差不多同樣的價格轉手賣掉。

在穿著方面,學習期間我一般都不會去買新的衣服,我很喜歡去逛一個名字叫Goodwill的二手店,裡邊可以淘到很多好東西,包括衣服,一些生活用品,還有一些書籍之類的,價格非常便宜,這個店在全美國好像都有,很出名。

我每天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做作業,其餘時間我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我住的附近跑步,每次跑步我都很享受,因為風景美,空氣好。還有幾乎每次跑步都可以看見兔子和松鼠,偶爾還可以看到鹿,甚至有一次我還看到過一隻烏龜。週日的時候偶爾會去教堂,一是學習英語,二是覺得教堂的人都特別友好正面積極,值得去多多接觸。


冬天早晨7:00的日出

第二個我生活過的地方是在美國西部加州的聖何塞

我住的地方離山景城的谷歌辦公區差不多20分鐘車程,離舊金山的機場一個小時的車程,所以這裡算是硅谷大公司的上班族稍微遠一點的居住區之一,在那生活的時間不長,40天,主要是在那裡找工作。

我在一箇中國人那裡租的房子,三室一廳,租了其中的一個小房間,700刀一個月,房東人很好,跟我說”你還沒找到工作,不收你水電費“。

加州氣候比較乾燥,很少下雨,有時會有野火火災,我在的那段時間是8月份,沒見下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藍天白雲,不冷不熱,很舒服。

物價雖然高,但是每天自己做飯吃的話,我覺得200-250美金就可以搞定的,去外面吃個飯一般是15到20左右,吃個火鍋或者自助的話差不多30美金左右。

出行有公交車、Uber,但是公交車有點不靠譜,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來,等兩個小時都有可能。 Uber如果選擇共享carpool的話,也不是很貴。

我每天差不多是電話面試,視頻面試,很少直接去公司面試,其他時間就是刷題複習。再有就是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跑步到處看風景,這也是我發掘、探索新地方主要方式。

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第三個我生活過的地方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去那裡本來是要去工作的,但是後面拿到了在紐約更好的offer,就只在那裡生活了一個月。吃住行都跟加州差不多。物價相對來說要低一點點。

當時是九月份,鳳凰城熱的不行,溫度有時高達40度,我在室外行走不能超過15分鐘。

在住的方面,我很幸運遇到了兩個超級好的室友,同意短租,650美金一個月,水電網費平分,

有天晚上做飯吃,室友們剛下班,就邀請室友們一起吃飯,吃飯時發現很聊的來,

發現其中一室友是羅馬尼亞人,她是一個專業短跑運動員。另一個室友是心裡治療師,她是美國本地人,來自鳳凰城的隔壁,她的工作地點是監獄,每天都有很多新奇的故事來分享給我們。

專業短跑運動員是非常自律的人,她因為白天太熱,早上四五點的時候就出去跑步了,

週末的時候她很喜歡去戶外徒步,她們都有車,人也很好,所以都會帶上我,我因此有幸跟她們一起去了大峽谷國家公園裡徒步露營。


Colorado大峽谷

第四個地方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紐約

18年10月份搬到紐約,開始工作和生活,到目前為止恰好半年了。

因為relocation,公司會將第一個月的住宿都給安排好,所以我第一個月住在曼哈頓,什麼都不用擔心,住的地方離中央公園10條街,離時代廣場也是10條街,吃飯、出行都非常方便,尤其是有很多中國餐館可以選擇,物價在市區還是蠻高的。

聽說布魯克林大橋連著世界的兩極,之後就住在世界的另一極--布魯克林

我租了三層樓房子中的一個小房間,洗手間廚房都是幾個人一起公用的,租金900美金一個月

室友們差不多都是中國人,很多是紐約大學的學生黨,

出行地鐵很方便,天天地鐵上下班,地鐵可以買月卡,122美金一個月,有效期內,可以隨便坐。

上下班高峰的時候也還好,不是很擠。

跟國內不同的是,地鐵站裡有很多街頭藝人,唱,彈,吹,打的,各式各樣的都有

我上班的地方在曼哈頓

吃的話,去外面吃一般是15到20美金左右,不過我幾乎天天在公司食堂飯吃飯,哈哈。

印象中,紐約是一座多元、包容、充滿活力與夢想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文化不是由地方決定的,而是這個地方里的人決定的,一點都沒錯。

來這裡的半年裡,這些特徵慢慢在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所體現。

工作中身邊的同事除了美國本土的,有來自各個國家的,例如西班牙,墨西哥,印度,卡薩科斯坦,泰國等等。遇到的出租車司機是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的,樓下的便利店工作人員是埃及的,地鐵裡的街頭藝人是巴西的。

在紐約,感覺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

沒有人會在乎你的膚色,你的語言和你來自的國家。

感覺只要不做違法的事,只要夠大膽有想法,就可以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也沒有會嘲笑。

不知道的可以去問,可以學習。

一開始有點不能接受紐約的冬天,因為太冷了,有時風還很大,但是慢慢我已經開始喜歡上這個城市了。


中央公園的秋天

冬天飛盤活動照片


孫玲在美國


如果只談在美國旅遊的經歷和感受,或許大部分人都覺得美國很好玩,因為有著太多的新鮮感,加上先入為主的“好感”,往往都會告訴別人美國真好玩。

(美麗的邁阿密,在這裡說西班牙語甚至比說英語都管用,知道為什麼嗎?)

但是在美國生活一年,兩年,三年甚至三十年,這時的感覺是怎麼樣?我只談談生活三年的感覺。

我在來上學前旅遊過一次,那時候去的是邁阿密和奧蘭多,除了走過一次驚心動魄的夜路,其他的感受都是開心的,因為大家迎面走來都會笑著打招呼,我在地鐵站有個老人幫我買票,坐公交車提早一站下車,駕駛員直接追下車把我叫了回去,感覺人和人之間似乎多了點聯繫。不過那一次夜路的經歷也讓我看到光鮮後黑暗的一面,美國的市區到晚上就和鬼城一樣,遍地流浪漢和癮君子。

(邁阿密的海灘真是風景秀麗)

後來到美國上學,第一天早晨我特意徒步繞著小鎮走了一圈,風景如畫,但是接下來的生活瑣事幾乎讓我崩潰,當然主要原因還是語言問題,我的口語實在太差啊!

首先就是考駕照和買車。美國北卡州考駕照其實很簡單,一次考交通知識,只要20美元;第二次考路考,非常的簡單,只要5美元。可是作為外國人,我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問題。我那時候剛到就買了一個華人的車,我匆忙買上保險然後去過戶,卻被告知無法過戶,因為我雖然通過了理論考試並且拿到“臨時學車許可證”,這是可以過戶的,但是由於我人雖然已經入境,但是我的材料還沒有被國土安全局審核完(這個情況很少見),我的這個“臨時學車許可證”無法過戶(但是最近幫朋友辦理髮現現在可以了,囧),所以我的車一直放在宿舍外面而不能開!那段時間真的是煎熬啊,每天都打電話給DMV申訴,每天都在查信箱。

(開車一開就兩個多小時很正常)

然後就是車的保險,因為買的太急,直接被保險公司給坑了,買了個200美元一個月的保險!可是我現在知道,就算是新來的人,最多也就八九十一個月,我半年後換的保險只要50美元一個月!可惜那時候沒人告訴我這些。所以現在一旦有新人來我們研究所,我都盡一切可能的幫他們辦理各種事情,帶他們去考駕照買保險,避免他們走我的彎路。現在想來我對這裡的人際關係挺失望的,或許是每個人都被自己的事弄得精疲力竭,似乎大家都沒心思主動去幫助別人,所以我至今都沒覺得交到真朋友。或許是年紀大了,交心成為一種奢侈事吧。

有個在美國呆了很久的人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在美國處處是坑,做什麼事都不要著急,否則就會被坑。

或許有人會說美國是個和諧社會,但是我要說在美國的詐騙事件比在國內多得多,尤其是他們特別針對新來美國的外國人!

因為剛來會不懂這邊的事情 ,很多當地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騙局但是我們不能,所以就會有專門針對留學生和新移民的騙局,因此一旦有什麼事都要諮詢一下別人的意見,反正要時刻保持警惕就對了。

剛到這裡要開網絡,辦信用卡,買保險,都要打電話,因為口語很差每次都要耗掉好多時間,每次手機響起都要考慮一下要不要接。有一次被狗咬了一口就去了急診室,等了四個小時後,醫生就給消了個毒,然後就給了我900美元的賬單。

剛來的第一年是非常煎熬的,第三年的時候雖然大部分事情都遊刃有餘,但我覺得可能永遠都達不到在國內那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在我的印象裡,剛來一個月的人會覺得很興奮,三個月開始感覺到壓力,一年開始覺得後悔,三年開始覺得淡然,三十年開始喜歡。


穿美國望世界


感受是藍天白雲飄朵朵,雲彩的投影在地面上如同棉花團,伸手能抓住雲彩似,我特興奮從沒有看到過這景象,以為是生活在童話王國似。

沒有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發臭現象,見人後都會打招呼進出門都是前邊人為後邊扶門,依次下去,買東西三人以上就自覺開始排隊。

空氣質量太好紫外線光太強,出門要戴太陽帽,墨鏡塗抹防曬霜,到野外森林燒烤得噴驅蚊劑。

外出需要車生活在車上的國家,我家有四個停車位,地方隨便入停了。

旅遊方便極了在東海岸報了兩個臺灣團,從波士到華盛頓,途中有紐約費城,又出了加拿大和美國共同的瀑布。

中西部飛到鹽湖城下機租車看保持原始的森林,黃石地質公園,大峽谷,拱門公園,住在當地人家生活,也很方便網上訂好到了從鑰匙箱輸入密碼進家生活,從福特越野車上卸下搬家似四個大拖箱,小冰箱做飯電器都有,放入地方開始和自家一樣生活了。

看了許多都沒開墾的處女地長著駱駝草,一望無際穿越一天時間也見不上人和車。

這就是大家所說的美國大農村,許多森林火災後東倒西歪的樹木遍地是,木材豐富家家用純木頭蓋的木房子,家有煙霧報警器,做飯煙火少,我往家噴了下滅蚊劑警報大響,關了也不行,房東卸下才結束,二樓都是中間高三角架結構,床在低處人活動在高空處。

家家有個平臺用來觀景臺,望去有房車氣艇等交通工具。

吃的中國飯聽的中國音樂說的也是中文,也沒有本質區別對於我倆口。

一個洲和一個洲法律不一樣,有許多免費區,東西第一件全價第二件半價,還打折積分,無條件退貨無論多久時間都行。

跑步曬太陽人多,路上跑的集裝箱車全是新的,一個人開車裝卸貨物。

高速路不收費設卡,但也不能放肆違章有電子眼監督,警察好象不知從那裡出現在你眼前。

但不能用萬能鑰匙偷網犯法的,在國外生活別露富,別大喊大叫,警察面前別摸自己身體,以為有槍會誤會,槍商店一般和體育用品一超賣,各類武器都有。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去過一個暑假,住親戚家,北卡。說幾件事吧,親戚家住一個小區,小區有獨立別墅,還有聯排別墅,房價很便宜,小區有一個公共遊泳池,不收費,大夏天的,不知為什麼,也沒什麼人去游泳。門口超市好幾個,東西便宜 ,國內哈根達斯挺貴的,美國便宜,吃了不少。

去聖地亞哥的海洋世界玩,我們把裝著我們所有人護照,錢包,車鑰匙的揹包丟了,都急死了,結果揹包在失物招領處,有人撿到送到了哪裡,什麼也沒少。

我們開車出去玩,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認路,轉轉悠悠的,我們把車停下來,一輛車也停下來,在我們車旁邊,跟我們說著什麼,我們國內去的,開始以為我們違章了,結果親戚告訴我們,那個人看出我們開車猶猶豫豫的,就問我們去哪,是不是不認得路,我們告訴他要去哪,結果那個老外就開車給我們帶路,把我們帶到那裡。

還有一次,我們從超市出來,我的女兒身體不舒服,頭昏,我就扶著她坐在超市門口的椅子上,這時候,有一位美國老太太,走過來,問我們是不是我女兒身體不舒服,並馬上從她的購物車裡拿出一瓶礦泉水,打開,遞給我,說讓女兒喝點水。素不相識,淨是活雷鋒。


Wang74220757


中國人天生愛熱鬧,所以,去美國要心裡過的去;另外,人少,人太少了,除了幾個大城市外,大多數城市只有幾十萬人,真的滲人的很。最後,人工太貴,醫療太貴,房產稅太貴,中國人真的不適應。廣東的美甲家庭可以負擔得起本科一年幾千元的學費,美國估計就只能靠助學貸款了。廣東一個縣高中,就算師資力量再差,也知道督促學生努力學習,老師傾盡所能教授,美國就放任他們沉迷於街頭籃球,電子遊戲甚至酒精毒品了。資本不會憐憫窮人,只要別餓死了就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也存在資本剝削,但是有維護窮人的一條底線。美國的資本主義太過於純粹了,歐洲各國都沒有它那麼純粹,而高福利的北歐國家其實都是修正社會主義(這個詞不是我發明的)。

40年前中國的收入僅為美國的35分之一,衣食住行各方面與美國簡直是天壤之別,那時候去美國誰都會義無反顧。然而當下,已經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大幅縮小至一比三以下。中國的食物支出由佔收入的80%,下降到不足20%左右,而且過去的食品不能滿足溫飽,現在更多的考慮營養,發生了質的變化;四十年前大多家庭住宿簡陋,三世同堂,吃喝拉撒於一室的幾乎是普遍現象,現在家庭小型化,基本一代一套乃至一代二套。

而且設施齊全,佈局合理,居住環境、品質更是天上地下。四十年前出行大多公交,自行車也是奢侈之物,現在家庭汽車普遍擁有,高速公路、動車、高鐵、航空幾乎遍佈各大城市,與世界發達國家基本沒有差異,甚至比他們更好。四十年前物資匱乏,溫飽都未能解決,也沒有能力消費,現在與世界基本同步。就收入和物質看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差別非常有限。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確在生活環境、食品安全、福利待遇存在差異,但也正在改善和縮小。現在最主要是心裡的感受差異,這反應在三個個方面。1,過去出國意味著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其實現在含金量早就退色;2,現在國內的競爭壓力遠遠超過國外,在國外就業環境相對寬鬆,許多在國外就業的回國後難以適應。甚至感到恐怖。3。國內的人際環境比較複雜,沒有國外單純,這是大部分人不願意面對各種紛擾,而選擇隱居的生活。

美國通過教育造成階層的初步篩選固化。國內通過教育產業化改革也有這種趨勢。學校不再教授更多知識,老師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讀負責,成績的提升全部靠輔導班,有條件的上好的輔導班,沒條件的就放養聽天由命了,這是需要警惕的,失去了學校教育的本來目的了,教育產業化今天看來真是一個大坑。美國的教育經費是從本區地稅裡來的,房子便宜的地方學校經費也缺乏,老師質量也不高,學習風氣差。在富人區的公立學校,雖然學校教學時間也不長,但課後家長都是要帶著孩子去各種興趣班的,校內氛圍也好。讓孩子回家隨便看youtube的,是末流家長了。中國不談農村了,城市也一樣啊,誰家孩子不是課後各種興趣班走起。指望全靠學校教學的,除非這孩子天賦異稟智商超群,不然連高中都沒戲啊,畢竟美國高中是義務教育,中國的高中錄取率不足50%。

有人總結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年青人的戰場。老年人的牢房。從某種情況下看,說得還有些道理。特別對那些離鄉背井遠赴重洋去為兒女看孩子的中國老人,面臨著不會說,聽不懂,看不懂,就是實足的聾子,啞子和瞎子。整天只能呆在家裡。一週隨兒女出趟門等同放風。所以說牢房不為過。曾經一朋友去美國帶孫子,幾年後回來明顯變得反應遲純。說話都結巴了。別以為去美國就是去天堂享福,實則是受洋罪。說實話,硬件建設趕不上中國!紐約趕不上北上廣深,差得很遠!

但是,人家生活壓力很小,物價便宜。折成人民幣也比國內便宜。我買20刀牛肉,七個人吃兩餐沒吃完。牛奶魚蝦水果比國內便宜好多。純棉T恤幾美元就能買到,在goodwaii甚至一美元就能買到。這都是萬惡的美帝國剝削我們中國造成的。現在的農村教育正在向美國公立教育看齊。稍微有點資產的農民,哪個會讓自己的子弟在農村讀書。好老師,好資源正在逐步向大城市集中,以後農村的學校就是標準的垃圾學校,提供下義務教育而已。包括很多縣城的高中都淪落了。

美國公立高中也都有AP program,就是大學預備課程,難度比普通的美國課高好幾個檔次,作業和壓力和國內比也好不到哪去。數學明面最高級課AP calculus BC就是國內高數(當然難度低得多),物理AP Physic C把物理和高數結合起來了,我覺得夠嗆,不知道國內高中物理如何。還有AP Biology, human anatomy這種地獄難度的課(起碼對中國學生絕對是地獄),美國教育真的沒有流傳的那麼不堪。當然談平均的話,高中生學好代數就可以畢業。。。白人家族又會有一堆club,運動特長,補習競賽寫作等等。不是美國教育差,是自身能力接觸不到高等教育而已(不論是學生原因還是家庭原因)。


歷史深度揭秘


我們全家曾在美國中部訪學、生活了一年,我用打油詩給您總結在美國生活的感覺如下:

房子免費住,吃飯還補貼;

幫你找工作,還要送油錢;

什麼都便宜,退貨無條件;

公園隨便進,反正不花錢;

空氣真是好,抬頭便藍天;

國內有好友,飛來見一面;

從前的同窗,遍佈美利堅;

沒人會插隊,離你一米遠;

人人皆紳士,微笑迎上前;

偶爾會持槍,搶錢沒商量;

校園槍擊案,彷彿在身邊;

白天人就少,晚上寂寥廖;

平時去上班,週末教堂山;

辦事要預約,不用帶禮來;

消遣希拉里,埋汰特朗普;

驢象爭得歡,百姓家裡呆;

歷史三百年,保存都完好;

米國千般好,還是家裡妙!

有關旅遊,我是專業的,有關美國,我是親歷的!

關注我,更多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