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濟的未來趨勢是什麼?

周鵬御創投說


社群經濟,越來越多的會走向私域流量這麼一種特定的狀態。就是更加的垂直化、小眾化。\r

整個過去的大規模獲取流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更加細分的,更加聚焦的,更加有特定連接能力的社群經濟才剛剛開始。\r

所以,對於更加私域流量,更加聚焦,更加特定方向的社群來講,以視頻為流量入口,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r

傳統的社群經濟,更多的是社群電商。未來的社群經濟,就是真正的體驗經濟,通過視頻流量的導入。大家在通過有趣的分享之後,切入到所需要的深度的體驗和特定的產品上。


陳勇博士話精益


《社群經濟的未來趨勢是什麼?》

社群經濟是指一切以社群為載體的經濟行為!社群經濟是指互聯網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鏈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之上的諸如品牌、文化、格調、人格魅力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基於此,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擁抱成團,形成群峰效應,他們一起互動、交流、協作和相互影響,然後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係,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和價值反哺,並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範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

如果在當下乃至未來,無論你是企業主還是實體店老闆,或者是大眾創業者,如果不瞭解社群經濟,你將陷入以下三大泥潭:

第一、 永遠缺流量,在同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分分鐘被競爭對手碾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甚至消亡;

第二、 即使有流量,黏性也不高,隨便可以被同行撬走,而且很難裂變;

第三、 每天都在為尋找客源和流量,以及如何賣產品而苦苦掙扎又不得其法……

如果在當下乃至未來,你弄明白了社群經濟的核心,你將獲得以下三大好處:

第一、 在同行業中始終有足夠生存發展空間,在未來商業世界贏得立足之地;

第二、 擁有源源不斷的精準流量和客戶,並且客戶信任度和黏性高,同行很難撬走,還可以實現流量自動循環和裂變;

第三、 持續不斷的收入來源,現金流充足,且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說社群經濟是未來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呢?

大道至簡,無論是以何種載體而運行的經濟形態,說到底還是研究人,也就是研究人性的需求。說到這裡不得不先來說說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層次又分為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中級階段: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高級階段:自我實現需求

而當人們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命安全需求被滿足以後就會去追求被理解被尊重被認同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所以人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而社群,恰好可以滿足人的這些需求。

那麼,社群經濟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點上爆發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大多數人的基本物質生活被滿足以後就會通過社交去尋找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

從人性角度來說,網絡社群經濟滿足了人類的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依託於社交網絡形成的網絡社群就能很好地滿足這三條需求。

人們依靠共同的興趣愛好,在社群中聚集起來,這樣就滿足了社交需求;

當社群群主或成員輸出了對別人有價值的內容,收到了別人的正面評價和讚揚,滿足了用戶被尊重的需求;而作為一個小社群的帶頭人或者“連接者”,帶領社群不斷髮展壯大,這就滿足了用戶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說明社交需求和成長需求將會成為未來人們消費的主流需求,所以,通過社群與客戶建立社交關係而產生的經濟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社群經濟,會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將是未來最重要最賺錢的技能。

現在做網絡營銷百大部分的流量都已經與社群和社交相關,如果再不轉化觀念,找到客戶的需求層次,做社群經濟,以後的互聯網的微電商將會舉步維艱。

其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社群經濟的迅速崛起創造了先決條件。

以微信社群為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用戶已經超過10億。巨大的上網人員基數,提供巨大的商機,通過網絡尋找自己的客戶,尋找需要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跟習慣。

現在的社群經濟,其實就是跟著社交網絡興起的新的經濟模式。比如早期的BBS、論壇、聊天室、博客,後來的百度貼吧、QQ 群、豆瓣小組等等。

再到後來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讓人們在找到有相同愛好的群體這件事兒上的成本又大幅度地降低了,現在估計誰都得有幾個興趣愛好的微信群,直播和短視頻這幾年的火爆,也讓社群經濟進入了蓬勃發展期。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正是高效的連接手段的出現,為社群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

最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供和消費模式的升級為社群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調節。

在過去十幾年,國人的消費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比例下降,而在精神娛樂消費層面的支出份額上升了,比如很多人心甘情願為知識服務買單,這也成為標榜自己品位、身份認同的新潮流。

迴歸到社群經濟的核心:

賣產品是表象,賣相信才是真相!

因為,社群中的每個個體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完成社群經營的過程中,媒體的信息傳播服務只是沒有溫度的工具,而社群經濟需要用人性化的手段,滿足人性的需求,更多彰顯人格化的獨立品牌,並通過不斷提供社群成員所需要的價值和需求而建立信任培育體系,然後形成自動循環裂變的社群生態系統。


肖國文博士


一、什麼是社群經濟

社群,就好比如早期的部落,這是最原始的社群。到了現在微信、快手、抖音等社群媒體平臺的迅速走紅,線上社群開始活躍起來。

之前互聯網時代硬件達不到人們之間隨時的溝通,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線,無時無刻不在聯繫著,這就有了社群。

“社群經濟”初顯於粉絲社群模式,通過生產關係的創新來推動生產力變革。

通過互聯網直接面向用戶,利用產品定位、硬件配置等在這粉、那粉中產生用戶粘性,讓用戶感受到某些產品的優越感。

社群經濟就是一群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整合自己身邊所擁有的資源,來共同幹一件事,並且持續產生價值和盈利的經濟系統。

簡單來說,社群經濟其實就是共享經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然後變成無數箇中心化的一種經濟新形態。

社群經濟以連接一切為目標,不僅僅是人的聚合,更是連接信息、服務、內容和商品的載體,講究的是一個團體的共贏。

二、社群經濟的現狀

雖然社群經濟在逐漸興起,但是就目前社群經濟的發展現狀來說,所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

1、社群經濟仍舊處於發展初期,各個環節銜接不夠完善;

2、頭部社群的策略有不可複製性和偶然性,社群經濟效益不夠持續;

3、缺少較為通用的方法論以及更加行之有效的工具與產品,效率還有待提升;

4、社群經濟門檻低,自然競爭者就多,而且還存在不少陷阱。

三、社群經濟的特徵

1、 情感連接:社群能讓一群有共同價值主張、相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關係;

2、 利益驅動:社群本身也是一種組織形態,要維持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系統內大多數個體需要產出價值,獲得收益;

3、 有限範圍:社群本質上是小範圍內的集中鏈接;

4、 無線裂變:社群本身有自生長、自複製能力,在某些細分主題之後,將無線裂變成更多主題社群;

5、 自我進化:良好運營的社群會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更迭,不斷優化,變得更為聚焦。

社群經濟讓營銷實現虛擬化、精準化、本地化和場景化,變消費者的概念為用戶的概念,不斷促進與用戶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優化、迭代自身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社群經濟是對粉絲經濟、體驗經濟的深化和延伸,改變單邊經濟模式為去中心化的多邊、無邊經營模式,通過緊緊抓住用戶的心裡體驗和情感訴求而維繫較強的黏性。

社群經濟打通、融合線上線下,併為實體企業、商業的互聯網轉型創造了巨大的空間,有助於大幅度降低商業渠道成本,創造頗為可觀的效益。

四、社群經濟的趨勢

1、趨勢一:基於粉絲的社群經營

和消費者不同的是,粉絲是一種情感紐帶的維繫,粉絲行為超越於消費行為本身。因此,品牌可以將粉絲變成消費者,也可以把消費者變成粉絲。

2、趨勢二:用戶“智造”產品的時代

工業時代,企業強調的是“製造”,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在新互聯網時代,進入一個新的用戶“智造”產品的時代。也就是讓用戶來參與提供需求的過程中,甚至邀請用戶來參與到解決消費需求的工作中。

3、趨勢三:人人可參與的眾籌商業

社群經濟就像眾籌一樣,通過互聯網,把原來非常分散的用戶、投資人挖掘出來、聚攏起來,為那些創意、創新、個性化的產品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

這種“眾籌”是可以讓粉絲、社群都可能成為創新商業推動者和投資者,這是一種新的社群商業。

4、趨勢四:觸發用戶的情景營銷

隨著互聯網新工具和新技術的不斷髮展,讓企業隨時捕獲營銷觸動用戶的情景變得容易,

5、趨勢五:實時響應的客戶服務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實時需求集中爆發,同時,企業也將改變服務的形態,隨時隨地響應用戶的需求。

6、打破邊界的用戶協同

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打通了所有與用戶有關的線上線下數據。

如何基於用戶為中心,打破組織和部門管理的邊界,帶來全面的用戶協同,才能真正讓這些大數據產生價值。



陳永信老師


受疫情影響,今年特別是外貿更加嚴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