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軍事帝國:新徵途(下)

我們首先看一下查士丁尼時代帝國的軍事戰略,當然戰略選擇取決於地理等基本條件,此時帝國領土的基本盤主要是三個區塊:最重要的是托羅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半島,這是帝國腹地,後來的軍區制度主要覆蓋區也是這裡,為帝國提供農業、馬匹和兵源,尤其小亞細亞西部地區臨愛琴海而和希臘地區遙望,自古以來就是生產和貿易最發達的地區,《聖經》新約裡有一個篇章是使徒保羅所寫的《以弗所書》,而以弗所就是位於愛琴海東岸的重要商業城市,鼎盛時期有40~50萬人口,曾被稱為亞洲第一個大都會;第二位的核心地區是巴爾幹半島的多瑙河以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希臘、保加利亞和南聯盟的南部地區,這其中保加利亞地區由於無險可守,邊界線經常在蠻族的衝擊下後撤,以至於敵軍常常會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第三位的基本盤地區就是敘利亞和埃及地區,我們不要看到現在的敘利亞戰火頻頻難民出逃就產生這裡很爛的錯覺,事實上人類從新石器時代開始興起的最早的農業地區就是兩河流域和敘利亞這個新月地帶,因此這裡是當年的富裕發達地區,不止農業發達,其沿海地區還有安條克這樣的海港大都會和阿勒頗這樣扼守陸上交通要道的大城市,而且埃及和利比亞等北非地區自古就是糧倉,其沿地中海岸還有亞歷山大城這樣的經濟和文化重鎮。不過這個基本盤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就被衝擊和佔領了,從那時起埃及和敘利亞都是穆斯林地區,永遠的告別了自己的前古典文明時代。也就是說從7世紀開始帝國就只剩下兩個基本盤了。順便說一句,除了上述三個地區,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大帝時期重新徵服了意大利半島、西西里、西班牙等地區,版圖看上去顯得更加壯觀,但這些都不算基本盤,無法向帝國提供國力支持,反而需要帝國不斷花費資源去保護,因此很快就得而復失。

歷史上的軍事帝國:新徵途(下)


縱深防禦戰略下的軍隊建設

從上述三大基本盤地區可以看到,小亞細亞和巴爾幹都是三面環水的半島,埃及和敘利亞地區也是狹長的濱水地區,因此敵人一旦走水路就能夠自由選擇攻擊點,同時這三個地區受攻擊面很寬,想禦敵於國門之外搞線性前沿防禦是根本不現實的。

上一期中我們分析過古羅馬帝國的軍事戰略在前期態勢還不錯時,更接近於前沿防禦,其28個軍團幾乎是沿著邊境一字排開,從英格蘭一直排到了敘利亞,而在其意大利本土連一個軍團的預備隊都沒有留,完全是空心硬殼大核桃的格局。而當3世紀蠻族大潮洶湧而來時,開始轉為縱深防禦和彈性防禦相結合,邊境地區的靈活反應、層層阻擊都是為了後方大軍團的動員和出動爭取時間。那麼作為東羅馬延續的拜占庭帝國面對的防禦態勢顯然決定了它的軍事戰略就是以縱深防禦為主。在這種戰略思想下,拜占庭的軍力主要分為邊防軍和野戰軍兩部分,邊防軍的作用就是要長期頂在第一線,把敵人擋在邊境線外,但一旦外敵較強(很多時候都是如此),他們就需要盡力拖住敵人,為後方增援爭取時間。皇帝直接控制和指揮精銳的野戰軍,他們平時就部署在內線的交通要點,以便於及時趕到敵人主力來襲的地方,加以阻擊或殲滅。

為了配合這種戰略的實施,拜占庭軍隊必然是以職業軍人為主,古羅馬後期已經將兵源從羅馬人擴散到全部帝國公民,拜占庭繼續面向全國徵兵,同時以國家財力來提供裝備和薪金讓軍隊保持職業化。這顯然是因為拜占庭帝國如前所述其地理態勢相當惡劣,北面是無險可守的巴爾幹,東部是軍力強大的波斯或阿拉伯等對手,南部的敘利亞和埃及也容易受到衝擊,不像中國主要關注北方,它沒有一個方向是省心的,連海上的威脅都必須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來加以應對。總體來說,外部威脅的模式和烈度需要軍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強大的戰鬥力——戰鬥力強悍的一個很重要的好處在於可以讓軍隊的規模適當縮小,減小後勤和財政的壓力。這樣的職業化軍隊可以適應長期在外戍守和遠征,而不用像府兵或者羅馬的公民兵那樣出征一年半載就總想回家種莊稼收糧食。這些南征北戰的帝國軍人都是長期服役的,如野戰軍要服役12年,邊防軍甚至長達15年。

與這種主力部署在內線的交通要點,隨時四處機動作戰的需要相匹配,拜占庭的軍事力量以騎兵為核心,更準確地說是以重騎兵為精華。查士丁尼手下的名將貝里撒留據說創立了聞名後世的超重裝騎兵,不過很顯然單靠一個人的才智並不能完成這麼大系統的建設,重騎兵在羅馬帝國後期已經在孕育和發展中,何況羅馬的老對手帕提亞和薩珊波斯一直在使用人馬都披甲的重裝騎兵,可以說這方面羅馬人有長期的感性經驗和理性分析。不過作為拜占庭早期最著名的將領以及西征作戰的領導者,他根據戰爭需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強化,創立出比較完善的兵種組織模式和使用方法。拜占庭的這種超重裝騎兵不僅是裝備防護好,其作戰使用也有諸多亮點。比如傳統的重騎兵是突擊兵力,靠的是以長矛或斧劍的肉搏來作戰,這方面拜占庭重騎兵以其沉默衝鋒為特色,也就是他們排列成緊密嚴整的隊形,不喊叫不加速,只是在鎧甲的閃光和隆隆的馬蹄聲中沉默堅定的挺槍進擊。這種衝擊往往具有更加攝人心魄的力量,當然起決定作用的仍是其嫻熟的軍事技能和良好的鎧甲防護。

除了肉搏突擊,拜占庭重騎兵還善於以弓箭進行遠程作戰,這是前所未有的,最典型的拜占庭西征時與哥特人的塔基納戰役中,拜占庭先以步兵軍團拖住了哥特人,然後在兩翼以重騎兵的突擊迫使哥特人不得不保持密集隊形以自保,可是卻又不得不承受這些重騎兵射來的箭雨,在左右為難中被徹底擊潰。

很顯然裝備這樣的騎兵是非常昂貴的,一個國家到底選擇以什麼樣的兵種為主力需要綜合考慮其國家財力、民眾的生活方式、國防態勢等諸多因素,拜占庭的這種超重騎兵顯然也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別國很難模仿或者不願模仿。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塔基納戰役中步兵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事實上拜占庭的軍事學術和實踐都很發達,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思想很早就被總結和使用,對後世作戰思想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