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原子彈能把一個航母戰鬥群摧毀嗎?

豬哥靚37


在核武器面前,所有現役武器裝都是豆腐渣,當然也要考慮到爆炸距離和原子彈的當量。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人最有說服力,完美的技術宅男,凡是不確定的事都要實踐出真知,美國人真的拿出一支艦隊去試驗。

其實早在二戰末期,美國人就想用原子彈試驗一下日本人的艦艇扛不扛炸,不過在捱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舉白旗投降,沒機會做測試。但是一條筋的美國人決定用自己的航母編隊作個測試,看看在未來戰爭中原子彈能否團滅敵方艦隊。

1946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進行了2次核武器實驗,主要用於測試海軍軍艦在核爆炸中的生存能力和爆炸產生的傷害情況。該計劃命名為“十字路口行動”。

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共拿出了57艘各式軍艦用於測試,其中就包括:2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4艘潛艇、8艘登陸艦、運輸船等。哪個國家看著都流口水,就這麼糟蹋了。

因為測試軍艦數量過多,我們揀幾艘比較大型的進行說明,特別是兩艘航母和戰列艦。下圖是核爆區域示意圖,只有這張黑白不清晰照片,大概以艦艇噸位大小從近到遠放置。

2.3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第一次在水面上方600米處空爆,第二次在水下27米處核爆。炸沉5艘艦艇,重創14艘,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沉沒、獨立號航母受重創但沒有沉沒。

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沉沒中。

獨立號航空母艦受傷慘重。

內華達號戰列艦,艦體建築損毀嚴重。

最傳奇的就是下面這組照片,27240噸的阿肯色號戰列艦,在下面這張水下核爆照片中直接上天了。蘑菇雲水柱右側黑色紅圈部分就是被巨大沖擊力掀起的阿肯色號戰列艦。

測試前的阿肯色號戰列艦,看起來多麼巨大無敵的存在。

再看下面試驗中被拋到空中的戰艦,很難想象這是2萬多噸的巨無霸。

其他細節就不一一介紹了,總而言之,在核武器面前所有現役武器裝備都沒有抵抗力。測試用原子彈爆炸當量僅2萬多噸,如果換成現代動輒幾十上百萬的當量,一切都沒有存在的可能。


河東三叔


用原子彈摧毀航母的實驗已經測試過,就是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動核試驗。在1946年執行,一共兩次核爆,測試的艦艇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等主力戰艦,當然都是退役的。

一共有95艘各種戰艦,其中有兩艘航母,美海軍主要是看核武器是否能夠摧毀航母艦隊。川陀太空認為,兩艘航母一艘距離核爆中心510米,一艘距離2公里,但兩艘航母沒有沉沒,而是被嚴重損毀。

但是在距離核爆中心300至700米的2艘驅逐艦沉沒,大部分是嚴重損毀。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一顆原子彈是無法摧毀航母編隊的,但足夠讓一艘航母編隊徹底失去戰鬥力。

只要一顆原子彈,就能讓一個航母編隊永久性退出作戰。美軍還發現,水下核爆的摧毀能力更強,比空爆更有威力,因為空爆的能量在大氣中擴散,衝擊波對航母而言摧毀能力不強,而在水下爆炸時,能量轉換到水中,摧毀能力是相當強大的。


深空電報


大海撈針。原則上可以,實戰中很難。

  1. 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能力能夠輕鬆摧毀一個城市,比如二戰時,廣島、長崎受到原子彈攻擊,被摧毀嚴重。兩個城市傷亡數十萬人。如果航母停在補給港口不動,原子彈將其摧毀是沒有問題的。

  2. 但是,在實戰中,航母航行在大海上,要想捕捉到航母的位置和蹤跡,是非常困難的,真的如大海撈針一樣。原子彈找不到航母的目標,就很難將其摧毀,用原子彈攻擊航母,就像拿槍射擊水中游動的魚一樣,很難射中。

  3. 航行在大海中的航母,其核潛艇在水中,配置的各類伴隨艦之間是保持很遠的距離的,同時預警機、艦載機都有在上空巡邏,能夠規避導彈攻擊。


東方貝雷


我只能說,太能了!一枚原子彈,可以摧毀1945年的一個日本小城市,那鋼筋混凝土密度,是航母打擊群的幾千倍。

如果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航母戰鬥群,整齊地排列在關島以西洋麵,等待日本人用五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報復他們,那麼,上至少將,下至二等損管兵,將無疑無一倖免。

我們假設原子彈在航母艦島上空二十米爆炸,那麼美國海軍航母艦長那個准將不死等啥呢?等著升四星海軍上將嗎?航母甲板都得融化了,甲板下面的蒸汽彈射器能倖免於難嗎?甲板都受不了,爆破專業軍士能承受衝擊波和熱能釋放?

航母旁邊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能倖免於難嗎?當然也不能。洛杉磯級核潛艇能嗎?這個不好說,他如果藏在深海,有可能躲過直接摧毀和放射性沾染。但是如果航母戰鬥群群主讓他上浮列隊呢?那就哏屁嘍。

航母戰鬥群固然厲害,但是在原子彈面前,無比渺小。現在知道伊朗為什麼想要原子彈了嗎?






吾評武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都在軍事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成果,最顯著的就是那些頂尖武器的發明,五代機、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等。而相比這三者,航母和原子彈毫無疑問是現在世界“超一流”的武器了。


作為遠洋海軍的重要標誌,一支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不僅可以給敵國強大的震懾力,同時也有可能匹地敵國的全部軍事的戰鬥力。很多國家之所以對其束手無策,原因在於航母戰鬥群的打擊力和保護力都相當強,在很難摧毀航母的情況下,還要眼睜睜的看著航母對己方強大的火力輸出。

而就威懾力上來講,無論經過多長時間的發展,核武器永遠都會是令全世界人最恐懼的武器,而且,目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非常少,隨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訂,世界上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成了定格。

總的來說,航母和原子彈都是一個大國的重要標誌,也都是為國家安全帶來保障的重要前提。

那麼,當航母戰鬥群遇上原子彈究竟會怎麼樣呢?

原子彈殺傷力半徑隨著裡面的TNT增多而加長,以十萬噸級別的原子彈為例,這種原子彈的殺傷半徑為三公里,千萬噸級別的核彈頭殺傷力半徑為15公里,如果要想讓原子彈的殺傷半徑達到30公里,差不多需要一億噸級別的核彈頭。

當年之所以一顆1.5萬噸級別的原子彈毀掉了廣島,其實並非只是原子彈爆炸的威力,爆炸之後的衝擊波和輻射威力更強大,這才是導致當年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死傷慘重的原因。

而一個航母戰鬥群的範圍往往會被人們誤解,真實情況其實遠遠超過了當年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範圍。


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內層防禦圈覆蓋範圍差不多達到了19公里,外層由巡洋艦和驅逐艦建立而成的防禦圈延伸到了九十公里左右,是千萬噸級原子彈爆炸時殺傷距離的六倍。

所以說,用原子彈打擊航母戰鬥群整個範圍簡直不可能,用於打航母的話還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實戰中那個國家願意拿著航母當兒戲呢?原子彈很可能被外層防禦圈中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攔截,想要對航母造成傷害,就需要增強原子彈爆炸的衝擊力,增加其噸位級別。

其實當年美軍就做過原子彈打擊航母的實驗,當時航母甲板遭到重創,但依然沒有沉沒,只是導致艦載機盡數不能使用。

所以總的來說,一顆原子彈雖然不能徹底毀滅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但是在精確打擊之下,讓一個航母戰鬥群失去作戰能力的實力還是有的。


夏目歷史君



現代航空母艦是美國全球霸權的象徵。但是在300多米長,排水量超過100000噸的地方,在原子彈面前,會是一塊過時、脆弱的鋼鐵嗎? 有很多關於美國是否應該繼續擁有大型超級航母的疑問。這裡的答案是“取決於你有多少炸藥。”



但是,雖然擊沉一艘航空母艦很困難,但這並非不可能。 自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美國國防界一直在爭論航空母艦是否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成為海戰的決定性武器。然而,戰爭結束時的技術發展對航母的生存能力提出了質疑。精確制導導彈和隱蔽的核潛艇有可能使航母無法防禦,尤其是與核武器相結合。 用核武器攻擊航母,這算是遊戲結束了。



就蘇聯而言,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尋找擊沉美國航母的最佳方法,尤其為其航海軍裝備了各種類型的核武器(核魚雷、深彈和導彈)之後。 擊沉航空母艦的系統的核心問題是偵察,和能夠擊落航空母艦的平臺之間的通訊聯繫。潛艇、飛機和水面艦艇如果不知道航母在哪裡,就無法擊沉射程範圍內的航母。


即使是超音速巡航導彈也可能需要20分鐘才能到達其最大射程的目標區域,而高速機動的航母也可能在同一時間內移動50公里。一艘100000噸級大型航空母艦可以以超過30節或的最高速度速度移動。 問題是複雜的,因為水面艦艇和潛艇在這樣的射程內開火無法探測到航母本身,需要根據其他平臺提供的數據進行操作,這往往會增加與目標決策相關的時間和不確定性。

美國基本上花了30年的時間開發和建造了一個偵察打擊系統,其中包括多個冗餘的監視和通信系統,從高級傳感器平臺(衛星、潛艇監聽站、無人駕駛飛機、巡邏機)通過通信節點(衛星、飛機)到能夠發射和引導導彈到達目標的船隻、飛機和潛艇的實時信息。 即便是原子彈能夠擊中和摧毀航母,航母編隊其他軍艦相距幾十公里,是不能完全摧毀的,甚至只能摧毀航母,其他軍艦會安然無恙。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首先要申明下:任何一場戰爭,1擊沉敵對國航母就意味著全面戰爭。2既然用核材質彈頭打航母戰鬥群了,這就是全面戰爭。

用核攻擊敵對航母打擊群,通常應不存在此類情況,既然假設了:那麼就是說能成功攻擊到航母打擊群了,首先要了解核武器的種類性能與當量,核武是以裂變產生強大的衝擊波及有毒汙染來達到擊殺目的,核武級別也分幾個(目前僅我國保有氫彈)種類了,單說一彈(無論彈型彈種彈性)打一艘航母主艦應該有絕對的殺傷及摧毀效果。

如若是單一讓其喪失戰鬥力。電磁石墨彈即可,但是現代化軍艦都有防生化武器的配套措施,所以只有從單一破壞力來說,是可以摧毀一艘母艦的,不過摧毀整個戰鬥群就不切實際,因為整個戰鬥群(隨任務性質配屬)通常都以:1,1到2艘攻擊性潛艦,2,2/4艘護衛艦,3,一艘補給艦,4,3/6艘盾級驅逐艦,5,隨任務有時配屬艦種更多,如:電子艦(大多以盾艦取代)醫療艦,兩棲攻擊艦,登陸艦等,而且各艦都前出戰位,不是一窩蜂停碼頭似的扎堆在一起,因而摧毀整個編隊還是不切實際


南退99


很難,一般來講,航母戰鬥群的排列並不是像照片裡那樣,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什麼的圍著航母,在一張照片裡。這樣做的時候,一般都是為了拍個照,無論是實戰還是訓練,一個航母戰鬥群都不會湊在一起。

正常情況下,航母戰鬥群中各個艦艇之間的排列距離是非常遠的,十幾海里甚至幾十海里,這樣做的目的是,擴大所搜面積、擴大防禦面積、擴大打擊面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一個航母戰鬥群中各個艦艇的作用,各個艦艇能夠相互策應。航母前進,需要有核潛艇和驅逐艦這些東西去趟道,去搜索可能存在的威脅,以保證整個編隊的安全。

那麼這也就很明顯了,一顆原子彈,很難做到去摧毀一個正常編隊狀態下的航母戰鬥群。原子彈最大當量也就五十萬噸左右了,原子彈的威力是有上限的,能夠摧毀的區域也就這麼大。下面這是個五十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爆炸的模擬效果圖,打擊範圍就那點,5psi下的超壓半徑也才3.63公里,這個半徑,頂多是把那個航母炸了,其他艦艇壓根受不到傷害。

從上面這種隊形來看,一個原子彈頂多炸了一個航母,對於其他艦艇根本沒傷害。除非航母編隊是以一個非常密集的隊形排列的,但是大戰在即的話,沒有誰傻乎乎的把這個航母編隊密集排列。


軍武文齋


能摧毀一個國家不在話下。更何況是一個航母戰鬥群。

一顆W88型核彈頭,能產生大四十七點五萬噸TNT當量的恐怖殺傷力,當年1.5萬噸級別的小男孩就毀掉了整個廣島。三十個小男孩能毀掉多少個城市可以算一下。考慮到三十個小男孩分開炸的效果應該比一枚W88型核彈頭炸一個地方的效果要可觀得多,我們把美國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搬出來看就是。這貨能同時攜帶十枚W88分導式彈頭,重返大氣層之後仙女散花,十子孫以十五到三十馬赫的突防速度分別打向十個重要城市,由make5載具搭載的核彈頭打擊精度控制在90米--122米以內。像那些千萬人口級別的中小國家,沒有任何攔截的可能性。十個最重要的城市的人口和設施被摧毀,這個國家還有必要重建嗎?而W88彈頭還只能算是“小型化”的核彈頭而已。



一個航母戰鬥群能有城市耐操嗎?有防空系統沒錯,像美國航母戰鬥群,主要由外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防空系統負責空中、水面和水下安全,宙斯盾防空系統的攔截部分由可攜帶96枚防空導彈的垂直髮射裝置來完成。當然艦載機裡面也會有預警機配合做預警巡航。但是,宙斯盾防空系統的優勢只是相對那些低速(超音速導彈或者飛機在洲際導彈的末端突防速度面前也就是個渣)巡航的彈道導彈、反艦導彈和戰鬥機而言,面對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的時候,他的防空導彈也只能靠運氣了。因為洲際導彈的末端突防速度實在變態,動不動就十倍幾十倍音速,一秒鐘能飛幾千上萬米的東西,愛國者也好薩德也罷,什麼S400艦載版,某某神盾,都只能徒嘆奈何。而一個航母戰鬥群大部分時候都不會過於分散,整個戰鬥群會被超高熱輻射、火風暴和超強衝擊波摧毀,不沉也會完全喪失戰鬥力。即使散得很開,核爆炸所引發的巨大海浪也能對外圍艦船造成嚴重損傷。而且現在的核彈頭誰跟你玩1.5萬噸當量的?把目標設為航母戰鬥群的人不會放著百萬甚至幾百萬當量的彈頭不用的。頂多就是深潛水下的潛艇或能保命。

既然擋不住,又躲不了,他還有什麼臉面不死?


獨釣寒江


一顆原子彈能把一個航母戰鬥群摧毀嗎?

當然是可以的,要知道核彈爆炸時候,威力那是相當的巨大,不只能將一個航母群給炸飛,它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危害。就列舉下面這幾個殺傷點,你應該就能瞭解它的威力有多強。

第1點,溫度超高。核彈在爆發時,整個火球的範圍半徑都能在數百米之上,散發出來的溫度至少也是幾十萬攝氏度,最高可達到幾千萬攝氏度。這樣的溫度,不管遇到航母上面什麼堅固的物體,都會瞬間讓它液化。

第2點,衝擊波強。除了高溫以外,衝擊波也是核彈帶來的一種主要傷害力。一枚核彈爆炸,2.7公里以內的所有建築物都能瞬間銷燬。6.9公里中的人將直接死亡或者瞬間喪失所有戰鬥力。


第3點,核輻射。為什麼這個核彈的威力如此的強大,但在戰場中,卻很少會有國家使用。最主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因為它的核輻射太可怕。核輻射的影響範圍極廣,影響半徑至少都是20公里。核彈爆炸以後產生的核輻射,可以讓人立刻休克,神經失調。甚至連身體內得更種器官都會有所損傷,各種內臟組織以及免疫系統,從此以後都會開始退化。

並且使用過核彈之後,數百公里的人,地面,物體上都會被沾上各種放射性的汙染。這些汙染能夠進入人體,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甚至還會遺傳到後代。

所以,想摧毀一個航母的戰鬥群,一顆核彈可以搞定。但就是這麼輕鬆,核彈也不能隨便用,因為它的危害不是一瞬間,而會持續很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