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康熙不配千古一帝?

阿超h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第三子,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熙開創了康乾盛世,主要功績有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葛爾丹。但人們公認的千古一帝從來都是秦始皇,康熙和秦始皇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的,距離千古一帝的評價還有差距。要不毛主席為什麼只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呢?

康熙歷史功績不足以稱為千古一帝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康熙在位時,後世稱道的功績主要有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葛爾丹,這些功績有不少都只是秦始皇眾多偉業裡不值一提的,更比不上秦始皇當年掃蕩六合,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

1、誅殺鰲拜

鰲拜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了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皇太極病逝後,擁戴順治帝即位,成為議政大臣。順治帝去世後,接受遺詔成為顧命輔政大臣,飛揚跋扈、結黨營私。康熙八年,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鰲拜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後來在康熙五十二年,又感念鰲拜功績,追封了鰲拜。

鰲拜到底是有功還是有過?所謂飛揚跋扈、結黨營私無非是後世說法,否則為何康熙五十二年又再次追封?新皇上位權力交替也值得作為一大功績來大肆渲染?歷代皇帝這種事跡都不少,始皇帝誅殺秦相呂不韋、長信侯嫪毐更是兇險萬分。


2、平定三藩

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康熙期間下令撤藩,三藩作亂,最後康熙平定三藩。

三藩本來是清朝為了以華制華設立的,當時入關後由於八旗主力不足,故讓明朝降將去穩定南方。一旦完成了歷史使命就要撤藩,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滅三藩屬於平定國內叛亂。始皇帝橫掃六合之後,平定六國遺民叛亂更是數不勝數。

3、收復臺灣

當時臺灣是在鄭家管轄之下,後來鄭經的兒子鄭克塽派人前來乞降,清軍順利進駐臺灣。清政府同時接受施琅建議,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隸屬福建省,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下,密切了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同上,屬於平定國內叛亂。

4、平葛爾丹,遏制沙俄

康熙打退了沙俄幫助下的葛爾丹進犯,另外也遏制了沙俄擴張,算是對國外戰爭的值得一提的功績。不過秦始皇修築長城,對抗匈奴更是流芳千古。秦始皇建立秦國之後,大將軍蒙恬駐守邊關,匈奴直接被逼出河西走廊地區。


康熙執政同樣也有很多過失

另外康熙在位期間,也並不是人民安居樂業。至少有三件大事。

1、文字獄

康熙期間為了維護少數民族統治的基礎,大興文字獄,文化禁錮,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造成中國全面落後西方。

2、沿海遷界

為了收復臺灣,堅持實施長達20餘年的“遷界令”,像趕雞鴨一樣,將世代久居海邊的百姓全部攆走,製造了空前絕後的沿海無人區。當時記載“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數十萬計”,“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人民流離失所,死者以數十萬計,自從有廣東這個地方以來,沒有見過比這更慘的生靈塗炭。沿海遷界對中國沿海經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惡性影響,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也嚴重摧殘了明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和諸多閉關鎖國的政策一起,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3、平三藩濫殺無辜

平三藩歷經八年,有記載“自甲寅吳逆倡亂,……以至王師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難分,老幼死於鋒鏑,婦子悉為俘囚,白骨遍野,民無噍類”。清兵屠殺漢族百姓,也是一直有的傳統。


綜上,毛主席已經作出了他對千古一帝的評價,康熙算得上明君,但實在無法和秦皇漢武等並稱千古一帝。你認為呢?如果有不同意見,麻煩在評論指正。


我是路遙知,原創不易,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轉發關注,謝謝!


路遙知


康熙皇帝是滿清的第四位帝王,他一生的經歷頗為傳奇。幼年的時候就被自己的奶奶扶著上位登基,然後開始了他自己可能都無法預料的帝王之旅。總共在皇帝的椅子上坐了61年,可以稱得上是滿清最有功績的以為帝王。

他年少的時候就為了親政挫敗了輔政權臣,號稱滿清第一巴圖魯的鰲拜。成年之後更是先後拿下了三個外姓的藩王。從此完成了清廷內部的大一統和權利收歸。自此之後政令暢通無阻,他就開始對外的征戰之旅。

先後收復了臺灣,把它納入到了大陸的管轄之內,然後親自征戰噶爾丹,一戰而下。又力抗沙俄的入侵,在雅克薩城跟老沙皇打了一架,並且以大獲全勝的結果告終。這些功績都表明了他作為帝王的不世功勳。

軍事上的能征善戰,對國內政策上也非常重視發展經濟。首先他宣佈停止了各地吃人的圈地運動。其次每每自己親自出行了解民間疾苦,並且還親自的視察過河道。這樣勤勉的皇帝可以稱得上是一代仁君了。

有很多好事的歷史學家說他是千古一帝!這個是不可以的,無論這個尊稱給誰,都不能落在康熙的頭上,只因為康熙在位的時候,下過一個讓沿海地區殺的人頭滾滾的政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遷屆令》,有的地方叫遷海令。

其實在順治時期就已經開始禁海,但是到了康熙朝這個命令又開始變本加厲。要求沿海的所有居民內遷50裡。同時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下海,不準越過這個範圍。不允許在海上做任何交易。凡是違反此項規定的,全部正法。

當時的沿海地區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有些人家中世代靠海為生,沒有了海他們就無法生存。不會種地不會做生意,只能活活地餓死。還有一些偷偷跑回去下海討生活的,被發現了只有死路一條,並且還要連累管轄他們的保甲。

一些民間的史書上記載,這項政令的實行,讓整個沿海地區的所有產業都為之一空,普通人民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大量的人民被迫遷入內陸,但是整個過程是非常血腥的,對於那些敢於提出意見的,等待他們的是冰冷飛快的屠刀。

歷史上諸多君王,對於已經歸順的百姓從來沒有慘加屠戮過,唯有康熙一朝有此慘事。他的屠刀不但舉向了敵人,也揮向了自己治下手無寸鐵的並且歸順的百姓。如此慘無人道的政令出自康熙之手,所以他不能,也不配成為人們口中的千古一帝。

並且他還有很多的心口不一的舉止行為,他在出巡的時候一面跪拜朱元璋的陵墓,一面對老朱的子孫大加通緝和殺戮。從這些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帝王骨子裡的那種冷血態度,對於子民絲毫沒有體恤的冷酷。


青年阿譽


我覺得有幾點分享一下:論實力沒有秦朝,漢朝,唐朝牛,論經濟和文學文化文藝沒有宋朝牛,論版圖沒有元朝牛,論火器發展沒有明朝牛。所以他只能算清朝裡一位好皇帝!但他不配當所有朝代的千古一帝!



木子店農家少年


在清朝皇帝,絕對地位!就衝他頒佈的,凡丟失土地的皇帝,死後不得祈年殿(供奉皇天的殿,是這個名字的吧),就值得千古


粵東柚子


我覺得確實不配,原因如下:

1. 康熙的最主要的成績在於除去了鰲拜,收復了臺灣,滅掉了葛爾丹。就是這三件事情,其它的好像沒有做啥。但仔細看來,鰲拜是每個皇帝都無顏面對的權臣。俗話說,臥榻之側,豈送他人覬覦,完成被滅,要不滅了別人。收復臺灣的初衷是那裡有個前朝餘孽,這可是所有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換我我也會盡力的,收復是順手之事,並沒有把臺灣當成啥寶貝。葛爾丹更是,都是草牧民族出身。康熙難道不怕葛爾丹猥瑣發育走他們滿族人的舊路,你說要不要直接開打??

2.康熙時期的文化氛圍是禁錮的。當時的文字獄是滿天飛的。這樣凸現了滿族人開國以後對於漢文化的矛盾的心情。既想用漢人治理,又怕漢人推翻他們的通知。文字獄的存在大量的毀掉了漢文化的各種傳承,就連《永樂大典》都殘缺不全,開了很不好的文化監獄的頭。

3.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對比於宋明時期,康熙時期的老百姓生活簡直就是下降了三個檔次。宋朝不必說,國雖不強但民富,而明朝中起來造反的人,等到清朝之後發現,日子並沒有得到什麼改善,而且有每況日下的趨勢。這種情況知道雍正的時候才有所改善。可惜的是乾隆這個傻貨輕鬆的敗光了老爹的家底,老百姓的好日子沒過到幾天。

4.毛主席不喜歡,我附議。《沁園春.雪》中寫到了好多的古代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成吉思汗都在列。但是為啥沒有康熙呢?我覺得是有原因的。現在的康乾盛世都是後來的前清遺老給自己臉上貼的光,要不要臉咱不說,但是確實名不副實。

所以,康熙是個比較擅長內政的皇帝,心機BOY。單說他是啥千古一帝,別扯了,還不如朱棣兄弟。


大肚子下的腹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看歷史人物我們今天一定是要把他放在當時的全球歷史範圍看。而當時的人 他看不到全球歷史。康熙確實把專制王朝的帝王做到了頂峰。但是把他放在當時的全球歷史看 ,他身邊有外國傳教士。但是他完全沒有國際視角。他和他的子孫,所有的政策,絕對不是為了我們說的中國。而是怎麼以少數民族統治多數人民族而已。


一夫壹歷史


康熙是帝王,我們先來看看怎麼才能算做千古一帝?那這些公認的古一帝都有哪些功績?始皇帝的功績就不說了,他對於華夏的影響至今都沒有消除。漢武帝,驅逐匈奴,使得華夏北境得到數百年和平,並且使華夏民族贏得了漢族的名稱;唐太宗,大唐盛世得到天下萬國來朝,被萬國使臣尊為天可汗,至今中國人在國外都被稱作唐人;宋太祖,結束了華夏幾百年的戰亂,使得百姓再次安居樂業。由此可見,千古一帝不僅僅要是一個明君,更重要的是,對我們華夏整個民族都做出巨大的影響。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支持康熙為千古一帝的功績都有哪些。是否對華夏做出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除鰲拜。除掉一個對他有威脅的權臣也算是千古一帝的一大功績?那崇禎除掉魏忠賢豈不是也可稱為千古一帝?

其次,平三番,鞏固統一。這是他作為一個君王的本分好吧?這也能算功績?那史上平定叛亂的皇帝多如牛毛,是不是都可以做千古一帝了?

再次,平葛爾丹。理由同上。

再次,收復臺灣。這個倒可以算一個理由,至少在維護祖國統一上是做出了一定貢獻,但遠不到對華夏產生巨大影響的程度。

再次,平沙俄。這個就有點勉強了吧?來看看這次戰役的規模吧。清軍出兵3000人,沙俄侵略軍826人,然則勝雖勝了,卻拱手把尼布楚送給了沙俄,永遠的丟失了,開了滿清不勝而勝,不敗而敗的先河。

最後,開創康乾盛世。這個盛世雖是盛世,然而卻只是滿人的盛世,佔全國95%人口的漢人依舊沒有多大改觀,農民起義依舊時有發生。此外,歷史上開創盛世的帝王也不少,如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等,但也沒有人認為文帝景帝玄宗是千古一帝吧?

如此一看,康熙能算是一個明君


今古論


康熙也是“千古一帝”但他是閉關鎖國的千古一帝,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人們都說清朝最賢明的君王,莫過於康熙和乾隆,康熙執政時間長,在位61年,年少登基,少年時就能擊敗鰲拜,掌握大權,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遠征格爾丹等等,取得了很多豐功偉績。但是要想完全統治漢族就得身心精神一起動。不斷的神話自己,不斷的加強漢族對滿族的認可。不斷的洗腦。事實證明很成功。後世一提康熙就會聯想宋仁宗,唐太宗,漢武帝,秦始皇。所以很多人認為康熙是千古一帝。

再者早在康熙早年間資本主義已經在歐洲開始展現它作為一種更先進的社會制度的強大威力。世界格局發生本質的變化,世界中心也悄悄的由東半球轉到西半球,實力懸殊加劇。到康熙孫子十全老人乾隆的時候,法國大革命都完成了。乾隆死於1799年,死後僅僅四十一年,鴉片戰爭爆發,所謂誕生過十全武功,千古一帝的王朝,被按在下水道理摩擦。直到1911年滅亡,都沒站起來過。

康熙就是這麼號一個人,所以小編認為康熙擔當不起千古一帝的稱號。為什麼呢?這麼說吧,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楊堅都有幾個共同點,一個是開創了封建王朝的新發展制度,而且成功沿用千年,二是力排眾議開天闢地頭一次,沒有任何經驗能夠借鑑,三是人亡政不息,後世對他們的制度經過改良都能很好傳承下去,四是都猶如流星般一樣,迸發出最璀璨的光芒,然後轉瞬即逝。

綜上所述,康熙對於清朝或許是“千古一帝”,但對於華夏泱泱五千年來說,千古一帝是專屬名詞,專指秦始皇。


犛牛8號


康熙帝一生文功武治,十分出色。

第一,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第二,統一臺灣,開府設縣。

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

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

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第八,吸納西學,學習科技。

摘錄自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著作《正說清朝十二帝》。

這樣一個政績卓越的皇帝,為何稱不起一個千古皇帝之名?

人無完人,現在認為康熙不配成為千古一帝的主要依據有。

1.大興文字獄。康熙五十年的《南山集》文字獄是比較大的,有代表性的案子。(感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對比我想說,清朝本就是異族當政。曾經在順治帝期間,文字獄就非常嚴重,這是帝王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卻並非是遏制文化發展,相反在康熙時期,廣納漢臣,廣開言路,編撰典籍,十分重視文化發展。

曾經秦始皇焚書坑儒,對歷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也被稱為千古一帝嗎?這只是統治階級的手段。

2.簽訂《尼布楚條約》,實質割地求和。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內容以滿、俄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條約中清政府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俄羅斯。應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這個說法就更離譜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一個都說《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是雙方協商而來的結果,並沒有誰強迫誰。

關於失去大片土地這個事實,是因為清政府和索額圖並不熟悉國際談判,而被對方下套。再加之叛徒將底線透漏給對方,清政府其實是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結果就是,在戰爭中戰敗的沙皇俄國用手段在談判獲取了更多的利益。


景行今天也要加油


千古一帝首次出現是對秦始皇嬴政的褒獎,後來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帝也被冠以千古一帝。

到後來每個帝王上臺總有人提出千古一帝,所以這個詞到最後也不值什麼錢了。康熙應該算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開創康乾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也算是在帝王當中比較出彩,御駕親征葛爾丹,穩步搞好蒙古部落,新疆各部。完成統一臺灣大業。簽訂尼布楚條約,鞏固邊疆安穩。對中國的領土完整有著較大貢獻。所以說康熙帝算得上中國歷史比較偉大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