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瞬間,讓你突然感受到了貧富的差距?

遙山書雁


08年上高中,在溫州某縣城的一所學校。

我爸是那個學校的老師,所以我算是走後門進去的,就住在我爸狹小的教師宿舍。學校是封閉式管理,只有週末開門,家長接送學生回家。

一個週六的中午,放學可以回家了,同學們都離開了,我因為整理課桌,所以在教室裡留到了最後。

這時我注意到教室裡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同學也沒離開,他其貌不揚,平時也不怎麼引人注意,屬於默默無聞毫不起眼的那種類型。

本著友好原則,我打破尷尬問候他:“喲,XXX,還沒走啊。”

他一愣,顯然沒想到我會向他打招呼,回道:“呵呵,是啊,接我的人還沒到。”

我繼續問:“哦,誰來接你啊?”

其實誰來接他我並不關心,但為了避免尷尬,隨口問的。

他回答說:“我家管家。”

我當時愣了足足有三秒鐘,天地良心。因為我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他說的“管家”是什麼意思。

短短三秒鐘我腦中思緒萬千,從發音和語境揣測他口中的“管家”的含義不下十遍。

管家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那個“管家”嗎?首先能接人,應該是個人吧。可能是那個意思吧,應該就是那個意思吧?

三秒鐘後,我“哦”的愣愣地點點頭。

那一刻,我刷新了世界觀。

直到後來大學畢業通過某位同學的私聊我才知道,他家是做生意的,住五層獨棟別墅,家裡三輛車,四位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