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有這麼多的家長報課外輔導機構?他們不怕加重孩子負擔嗎?

鴻雁35669


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補課已經成為每一個學生必須要做的事情!我想其實從內心深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但整個的社會環境不允許!為了拿高分,讓孩子考上985~211所有的家長傾其所有!雖然現在考大學並不是獨木橋,但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和父母都不希望補課!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幾乎沒有任何補課,因為社會上就沒有補課班!大家的學習水平都差不多,拼的更多的是個人的努力!而現在a學生在參加補課班,b學生也在參加補課班,而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不參加補課班,我們反到在這個情況下感到對不起孩子!甚至有的家長把孩子放到補課班,學與不學,學的好與不好,家長已經不再關心了!這是一種真實的社會現象!為了補課而補課!真的希望國家在教育體制改革這方面要下大力度解放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發散性思維,去學會思考人生!


貓貓吃小魚的幸福


我個人覺得不報才是真的有負擔。

報輔導學校的有幾類家長,一類是孩子成績很好,拔尖的,基本報那些培優課程,這些孩子報了其實學習任務也不重,因為他們的效率很高,完成作業很快,學習任務方面沒有太大壓力,更多的壓力是來源於怕掉下來,考不進理想的學校。倘若真的不報,一旦有下滑,心理負擔很大,那時才是真的加重負擔。

一類是中等生,提高學生成績的,這類學生佔比最大,有的是願意學但學不好,有的是聰明態度不認真,不努力,有的是偏科等等。看到這幾類情況,如果是家長,哪一個不希望給孩子一些幫助,願意學,很努力,始終學不好,家長看得也心疼,是不是要找個老師幫幫他?聰明有潛力,看他不願學,覺得可惜,是不是要找個老師盯著他,逼著他,讓他有更好的發展?

最後就是成績偏弱的學生了。只要想到要考個好一點的學校,不能天天成績墊底,而父母、孩子自身很難通過自己突破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外面的老師來進行幫助了。

我個人覺得,一個孩子自己在那反覆琢磨,卻始終琢磨不出來,始終學習沒進步,才是真正的負擔,上課的過程並沒有負擔,現在輔導學校都要求老師上課幽默風趣,考慮孩子感受,課堂體驗還是比較好的,可能負擔來源於對於考試成績的壓力以及要完成更多的學習任務吧


張老師聊學習


被社會趨勢挾裹,a媽媽給孩子報了輔導班,被b媽媽知道,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後,也報了。

輔導班的專業性整體上不如學校裡的教師,但和家長的教學水平相比,還是領先的。當你得不到最好的,退而求其次。

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情忙,很多時候沒有時間親自監督,親自輔導,這個時候,把孩子交給輔導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孩子累與不累的問題,確實有一些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但更多的家長是知道孩子很累的。

為什麼知道孩子很累,也要給他報班?

和未來的苦,和工作的苦相比,現在因為學習而吃得苦,是最小的!

學習是苦,但它不是最苦。

工地上搬磚的工人苦,996的上班族苦,苦心孤詣經營的老闆苦……

你會說:現在,有很多學習不好的人,比學習好的人賺更多的錢。

但你忽略了一件事,學習不好的人,在工作和創業中,吃了比常人更多的苦,學了更多的東西,才換來了成功。

憑什麼相信:一個現在都不肯吃學習苦的人,將來願意吃更多的苦?


四夕老師成長課


輔導班的存在受很多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加重孩子的負擔,但是當幾乎所有人都在上輔導班,孩子們也習慣成自然。

首先,升學競爭大,家長們都想孩子能考一個好的高中或者大學,你家孩子如果不報,都有這種落後別人的感覺。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差生優等生都會選擇報輔導班,已經成了流行趨勢。

其次,像小學放學時間這麼早,很多雙職工家長還沒下班,就需要報一個晚託輔導班,孩子放學後有地方可去,同時作業也完成了。回家孩子家長也輕鬆了。

另外確實有部分孩子上輔導班也是不想學,想著週末上輔導班能跟同學玩或者家長逼著學,這類孩子其實就沒必要報輔導班了,效果也是很差的。

所以,上不去輔導班由你自己決定,如果孩子本身學習習慣很差,想通過輔導班來改變那是不可能的,關鍵還是家庭環境影響。如果為了升學還是可以報輔導班。


Cherry的英語小世界


為什麼那麼多家長幫孩子報課外輔導機構?不外乎以下原因:

1.“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道刻在家長的心裡有多深,有些家長就是衝這句話去的,根本就不瞭解孩子的需求,也不徵求孩子的意見,非得逼著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迫於無奈,硬著頭皮去了,去了也學不好,學不進去,反而越來越差,差了又挨家長嘮叨嘮叨,最終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出現了裂痕,這種家長的心態是絕不可取。加重孩子的負擔是必然的。

2.有些孩子確實有真正的需求,需要提升,需要補短,他本身也願意去報輔導班。孩子願意,家長也支持,也不在乎花多少錢,孩子在沒有強求意願的情況下去學習,不是一種負擔了,而是一種責任了,是對自己樹立起了責任心了。

加不加重孩子的孩子負擔,要看情況而論。


楊麗麗姐


據我所知,現在報課外輔導機構學習的孩子,都是在學校成績比較好的孩子。這些孩子為了提高拔尖才去上的輔導班,好學的孩子不會感覺負擔太重的。相反 ,你不讓他去學才會有負擔。擔心成績下滑了,成績下滑了就擔心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怕早早的被社會淘汰!因為中國人多競爭激烈,你不優秀不拔尖憑什麼跟那麼多人競爭?孩子在該讀書學習的年齡 ,家長“逼”他一把不是壞事!孩子長大了不至於埋怨家長:當年我本可以,您為什麼不“逼”我一把?


愉生活6688


最近的天氣真是好到爆,咱們國家的疫情也得到了明顯控制。大人們復工已經有一段時間,孩子們還在家等待通知。

於是家長們不淡定了,在家這麼待下去可不行啊,回到學校分分鐘落後的節奏啊!怎麼辦呢?除了上學校的網課,各種線上補習班學起來,課外班上起來,唯恐自己家的娃輸在起跑線。

但是長時間這麼讓孩子學下去,他們也會吃不消的,而且學習效果不一定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正好可以利用延期開學的這段時間,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因為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

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簡單點說,就是習慣決定命運。孩子以後的學習能力、生活層次、工作能力,都與個人習慣直接相關。

那麼,孩子在學習上需要養成哪些習慣呢?

自主學習的習慣

這個假期有點長,在家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快要被逼瘋,經常懷疑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

家長不看著,作業就一個字都寫不動,家長不給在群裡打卡,孩子就任由群裡老師呼喚,自己慢悠悠從床上爬起來。

讓孩子主動學習簡直太難了!

孩子不願主動學習時,家長一定要分析其背後的原因:是學習上有困難?是這門功課不感興趣?還是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與解決。

學習上有困難,就要適當進行補課,讓孩子打好基礎;對學科不感興趣,可以採取合適的方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當孩子有進步以後,給予適當的物質與精神獎勵。

要想孩子擁有自主的學習習慣,最核心的問題,是需要孩子有目標有動力。

一旦他認識到自己現在所做的努力,都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就不再認為學習是枯燥的無趣的,不再認為學習是為父母學習,或完成任務式的學習,而是為自己的未來學習。

專注學習的習慣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

“為什麼我兒子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

“我家孩子寫作業永遠拖拖拉拉,2小時起步!”

“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一點長性都沒有...”

“一看書就頭疼,玩起遊戲,看起動畫片倒精神百倍!”

這些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缺乏專注力。孩子為什麼專注力不夠強,家長有時候也得反思。

有的家長是急性子,孩子寫作業寫得好好的,家長嫌孩子慢,上去就是一陣嘮叨;有的孩子學習正起勁,家長怕孩子辛苦,趕緊去端茶送水;還有的家長自己比較忙,就放任孩子邊學習邊看電視或手機,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是不可能專心學習的。

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要做到三點:

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自控力沒有那麼強,一旦窗外有風吹草動,孩子就會放棄手中的活兒“聞聲而動”。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減少嘮叨:一些家長,特別是媽媽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喜歡嘮嘮叨叨。這種嘮叨的行為雖然可以釋放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壓力,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對孩子的學習來說無異於一種“雜音”。

電子產品放一邊:做孩子的榜樣,這句話我們說過很多遍。孩子在學習,家長卻在看電視看手機,孩子看到心裡當然不願意。所以,當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暫時把手機放一邊,自己也可以看看書,提升自己,還可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開啟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最簡單最直接的就是多多強化孩子的閱讀行為。

例如,可以在每晚睡覺前,給孩子一起閱讀一個睡前故事,也可以趁休息的時候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等。

疫情特殊時期,不能出門,就在家裡和孩子一起閱讀。朋友圈裡有一個媽媽,給自己也給孩子制定下了每天閱讀半小時的閱讀計劃。

大人看大人的書,孩子看自己的繪本,剛開始孩子坐不下來,後來看著媽媽每天都很專注,自己也學會了模仿,看起繪本來有模有樣。

這個媽媽說,這是一天當中她最享受的時光,既陪伴了孩子,也收穫了豐富的閱讀體驗。

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比在求學的路上擁有了一件“強大的武器”,孩子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自身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當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時,想學不好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