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兒童閱讀推廣變了味兒

資深“兒童閱讀推廣人”、深圳市龍崗區如意小學原副校長鬍紅梅,近來因“涉嫌抄襲學術不端”事件,幾乎在一夜之間跌落神壇。(3月16日《中國青年報》)

胡女士何許人也?仔細一讀,發現其“閃閃發光”的榮譽還真不少,譬如“深圳十大全民閱讀推廣人”“‘閱讀改變中國’年度十大點燈人”……縱觀胡女士此前的諸多閱讀推廣作品及活動,這些榮譽也非浪得虛名。

對於自己的侵權行為,胡女士在其微信朋友圈發出的《致歉聲明》,頗耐人尋味。她表示其在著作權上認識不夠,只是單純考慮到將優秀作品、教學方法公益推廣,忽視了引用他人優質內容需遵循的著作權原則,犯下了錯誤。她表示,同樣的錯誤也存在於其編寫出版的部分作品中,對此特別公開道歉。從中不難看出,胡女士承認自己的錯誤,她覺得自己錯的原因是“單純考慮到將優秀作品、教學方法公益推廣”。此番說法,實難服眾。不能因為“公益”二字,就漠視法律、毫無底線。應該說,守住底線無關乎是否“公益”,不要讓兒童閱讀推廣變了味兒。

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其細分領域兒童閱讀伴隨著我國童書市場的火爆,也展現出勃勃生機。如何為孩子挑選合適的讀物?如何培養其閱讀興趣?如何建立其閱讀習慣?這些家長所關注的閱讀需求催生了眾多兒童閱讀推廣人及相關機構。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兒童閱讀推廣領域這塊市場蛋糕,紛紛涉足其中,推廣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對於眾多家長而言,除了要學會為孩子挑合適的書,還得具備甄別閱讀推廣機構的能力,避免帶著孩子一起掉進坑裡。

為孩子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同樣也需要兒童閱讀推廣人堅守底線思維,真正把這件良心活幹好乾實。不僅如此,兒童閱讀推廣讀物所依託的相關出版機構,也要當好把關人,保證出版物質量。同時,筆者也建議相關主管機構儘快出臺兒童閱讀推廣監管考核制度,讓兒童閱讀推廣有一道“門檻”,也有一套有效的退出機制。(文:李婧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