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西施到底有沒有在一起過,怎麼回事?

歷史思想家


在勾踐把夫差推翻以後,他就忘了西施忍辱負重為越國做出的貢獻,連自己的王后雅魚都沒有珍惜,自然也沒有想起過要呵護西施。西施自然而然地與早就和自己訂了婚的范蠡結合在一起。

范蠡並不簡單,他的祖國不是越國,是當時實力非常雄厚的楚國。他背井離鄉來協助勾踐,是為了和他一起完成他們共同的使命。對范蠡來講,只要能實現自己的的理想,維護國家的和平就不怕艱難險阻。范蠡算是勾踐戰友中經得起時間打磨與考驗的人了,他的忠心與人品也經事實的驗證。


在陪勾踐去夫差陣營當人質時,范蠡是眾多部下中唯一一個挺身而出的人,這體現了他的大智大勇。在勾踐身邊,他為勾踐出了很多主意,眾所周知的勾踐嘗糞便一事就是他的主意。後來的對夫差所使用的美人計也是他的計謀,正是他幫勾踐做了好多事,才獲得了機會遇到西施,並與西施修成正果。

范蠡在楚國早就見過形形色色的風花雪月之事,限經歷過很多美女。但他見到西施後,還是動了心,甚至陷入迷戀之中。對於西施來說,作為落後的楚國的一個平凡的鄉村的女子,有來自楚國的優秀的男子追求自己,當然是榮幸與歡喜的。因而,這兩個人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其實在勾踐第一次見西施時,也喜歡上了西施的絕美容顏,只是范蠡在一旁提醒他,才讓勾踐打消佔有的念頭。


西施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智慧超群。她是比較過夫差和范蠡這兩個男人的,夫差雖然有錢有權有勢,但是他身邊美女成群,又就他那個腐敗的作派和性格是難有好的結果的。在夫差死後,西施很快與范蠡住到了一起。

革命成功後,勾踐的地位煊赫,不堪的過去沒人提起。🈶一天,他突然感覺文種是叛徒。這自然地讓范蠡和西施惶恐不安。二人晚上在床上有議論過此事,懂得勾踐是忘恩負義的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由於二人知道的太多,萬一哪天他又過河拆橋,那他們奮鬥幾十年的成就會付諸東流。而當初,為了完成使命,二人都沒有享受過生活,每天都在擔驚受怕的狀態,過著不安寧的日子。人生苦短,這種生活該結束了,他倆也想遊山玩水,過著清閒的生活。於是,為楚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這兩個人,在一個風高🈷黑的晚上出走了。


二人來到了煙波浩渺的太湖旁邊的一個村莊,范蠡和西施買了一大塊地和一條小船,過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當時自然環境惡劣,種莊稼養魚過平靜的日子要靠自然界的風調雨順,否則,沒有收成。范蠡便決定到國力強盛的齊國,憑自己帶出來的財富做生意。二人都是人尖子,憑藉聰明的頭腦,他們在齊國賺了個盆滿缽滿,重新過上了養尊處優的生活。

其實,范蠡和西施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據說在幫助楚國完成了革命事業之後,范蠡擔憂越王被西施的美色所迷惑,便處心積慮地將西施哄騙到太湖的木船上,於輕微的和風中,木船盪到了太湖中心,范蠡便把西施推了下去,終至香消玉殞。我不忍心西施是這樣的悲慘結局。寧願長篇大論地講出上面的版本。


希望星晨58298869


  • 西施本是一民間普通女子。當時范蠡給勾踐出計向吳王獻美女,以此來麻痺吳王。遂勾踐安排范蠡進行全國上下的美人挑選。
  • 這時范蠡和西施相遇了,後來用了三年時間,西施學習了各種歌舞、步履、禮儀。可謂是美人才女!兩個人約定大業完成後,退身而出,五湖至老。勾踐滅了吳國,在擺慶功酒的那天夜裡,范蠡悄悄帶著西施,偷偷出門,坐上早就等在那裡的小木船,穿過護城河,直向太湖而去。隱姓埋名住了下來。

蔣勤勤版西施

  • 當然這說法可能是真實歷史事件,也可能是史學家或民間對西施這種才女的美好愛情故事所抱的願望。
  • 西施的結局史上有很多種說法,被夫差殺、被夫差後宮殺、被勾踐殺!共同點都是被推下水淹死!更有說法是被范蠡殺,因為勾踐復國,自己的使命完成後,范蠡擔心西施被長期控制在宮中服侍君王,乾脆把西施殺掉,避免受苦!

行走者believe


才人佳人的結合向來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范蠡真的和西施有一段情嗎?

西施為了越國進入吳宮,在越國一雪前恥後,西施卻在歷史上了無蹤跡,她為國獻身,卻得不到善待,隨著吳國的滅亡銷聲匿跡,生死不明。

西施本是越國浣紗女,因為美貌被選中進獻給吳王夫差,吳王沉湎於西施的姿容貌美,寵愛不斷,西施為越國做內應,一入吳宮數載,卻無歸期。

民間有傳聞范蠡初見西施驚為天人,在西施未入吳宮前兩人便暗生情愫,在越國滅吳後,范蠡帶著西施泛舟而去。

《越絕書》稱:‘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但是這一說法並沒有任何史實資料可以證明,歷史上也並未留下范蠡和西施相戀的證據,《越絕書》中的這一說法出現於唐朝,而流傳下來的《越絕書》則沒有這一說法。西施和范蠡的相戀猜測是後人添加杜撰的。

國難當頭,西施本是越國美人計的一環,范蠡身為越國相國,如何會與一個棋子產生感情,雖然說西施是棋子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西施的美貌成為了越國的一個利器。

越滅吳後,范蠡深知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在各國之間遊走經商,三次成鉅富,三次散盡家財,最後定居在宋國陶丘,自號陶朱公。而在期間從未記錄過任何西施的痕跡。

關於西施的下落,有眾多的猜測,其中以沉江而亡為最多,狡兔死走狗烹,西施作為越國的功臣,但是卻隨著吳國的滅亡一同消失,猜測可能被勾踐或勾踐的王后賜死。

美麗的事情逝去總能更引起人們的同情心,西施的下落不明,生死成謎,讓民間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間。人們私心希望著西施能有一個好的結局,而在越滅吳後離開的范蠡則成為民間話本中西施的歸宿。

范蠡和西施相戀的可能性很低,就如同梁山伯祝英臺雙雙化蝶的愛情,經過了世人的不斷加工,幾近成真。西施之死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很多女子連個姓氏都沒辦法留下,吳國滅亡後,西施失去了價值,在歷史中成為了一顆不起眼的塵埃,西施的下落也許永遠也無法為世人周知。那麼幻想她隨范蠡離去,安然終老的結局似乎也不錯。


閒話茶館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然而她們真的像民間傳說哪樣,是戀人關係嗎?其實不然,從歷史文獻和歷史考察中並沒有發現他們的相戀痕跡。由於在正史中所提及西施的部分很少,沒辦法考證他們的關係,可是記載西施比較多的文獻也看不到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係。另外具史書記載范蠡故里在楚國三戶(今河南南陽淅川縣),而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苧蘿村(今紹興諸暨苧蘿村),並且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也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談不上成為情侶。

范蠡去越國之後,便身居高官,而西施只是一介布衣草民,在當時等級差異比較大的時期,范蠡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勾踐為了用美人計麻痺夫差進獻西施,那時范蠡是有機會與西施見面,范蠡是個聰明人,他不可能冒大不韙,以下犯上去得罪勾踐與西施談情說愛。

在歷史上是通過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中的記載也各不一樣。在《越絕書》中說是越士大夫文種送去的,那麼也就沒有范蠡什麼事了。而《吳越春秋》卻說是范蠡送去的,可在越國將要滅國,國家最為困難的時候,范蠡只會擔心國家的存亡,哪裡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

但小說戲劇為什麼又把范蠡與西施的關係,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溫情脈脈,難捨難分,甚至還說范蠡離越後,攜帶西施遨遊四海。這可能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一種同情,為國與國之間爭鬥的犧牲品的遭遇而感到惋惜,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不過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在勾踐滅掉吳國之後,因為沒有史書具體記載,西施的結局也就成迷了。不過流傳最多的有六種說法,愧疚自縊說、被范蠡帶走說、被范蠡沉湖說、被吳人沉江說、被勾踐沉江說、被越後沉江說。被范蠡帶走說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正是因此才有了小說戲劇中才有了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吧。

在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和三個孩子,但這位夫人絕不是西施,儘管我們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於同樣感情,希望戲劇中范蠡與西施的情侶關係,永遠演下去,小說中的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永遠傳下去。





成武暢通


雖然我們總是幻想才子佳人能夠有個美好故事和結局,然而真實的歷史可能是更加殘酷的。首先拋開對於西施真實性的爭議。范蠡是越王勾踐倚重的大臣,也是復國、復仇的大功臣,而西施只是越國為了打敗吳國所派出的一個間諜,整個宏達計劃中一個棋子。對於擁有更大志向的范蠡來說,西施只是他用來麻痺吳王的一個工具人,不說二人是否有過接觸,接觸又有多少。兒女私情對於范蠡這樣的人來說,意義不大。范蠡是非常理性和懂得人心的人,對於這麼一個能夠在大功告成之際做到放棄眼前一時榮華富貴全身而退的人來說,內心深處范蠡也許從來沒有在意過西施這個人,她的美貌和能力,只是他為了實現計劃的武器。泛舟五湖,終究只是我們後人對於西施這樣一個悲劇人物的美好期望。



呂小胖聊歷史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一個人就可以滅掉一個國家,可見美女的威力,但也有人認為西施和范蠡才是一對,但是為了滅掉吳國,范蠡就大義滅親,讓自己的女人去魅惑吳王夫差。

范蠡與西施的傳說令人神往,這是一段英雄美女的真摯感情故事。針對吳王好色的弱點,出了這個餿主意,但的確很有成效。當時范蠡找到了兩個美女,但這兩個美女實在是村姑級別的,看起來土裡土氣的。

此後三年,越國對西施、鄭旦進行了女神級培訓,最終讓她們成為了女神級別的女人。 史書記載,吳王夫差見西施、鄭旦大悅,收西施於姑蘇臺,隨後就荒淫無道的過起生活。最終被越王勾踐給滅掉了

吳國滅亡之後,范蠡與西施泛舟江湖,聽起來還算完美,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根據古籍的記載: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

也就是說範尼則已經和惜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做“語兒亭”,范蠡以“語兒亭”為人質相要挾,西施不得不繼續前往吳國執行任務。

文人說西施與范蠡私通,屬於“紅顏禍水”的思維,實際上範圍是個老狐狸,而西施卻是什麼不懂得做鄉下村姑,為了要挾西施去執行這種美女色誘的任務,範圍就與她生下孩子,以這個孩子為要挾,讓西施完成任務。

在西施命運的諸多傳說中,有一則是被范蠡沉湖說,由於范蠡是如此的心狠手辣,他也是幹得出來這件事情的。


奇葩歷史大觀


范蠡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不但是政治家,還是商業奇才。雖然出身寒微卻博學多識,本是楚國人,因不得重用而投奔了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振興越國,一舉滅了世仇吳國。

功成之後並沒有貪戀權位,瀟瀟灑灑的退出政壇。以他的腦子,興國滅國都不在話下,經商更是容易,沒多久成為鉅富,散盡家財,再次成為鉅富……足足散了三次財,又都重新成為大富豪。

掙錢對於世上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對於范蠡來說像喝水一樣簡單。

當時的人們稱讚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立下不世之功的大臣們很多,能得善終的很少,同為越國功臣的文種就被勾踐賜死了。范蠡不但得了善終,還在另一個領域發揮出令人震驚的才能。

李白詩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說的應該就是范蠡這種人吧。

范蠡曾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因地名而自號“陶朱公”,此後陶朱公就成了富豪的代名詞,范蠡也成了活在人間的財神。

關於他的事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和西施的感情。

西施本名施夷光,原是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的浣紗女,長得美貌絕倫,同村還有個名叫鄭旦的姑娘也很漂亮,只比西施差一點。

越王勾踐為了復仇,決定採用文種的建議向吳王夫差施展美人計,派范蠡于越國中遍尋美人,西施和鄭旦都被選中了。一對小夥伴為了國家甘願去吳國迷惑夫差,充當間諜。

也不能就這麼去呀,得先學點歌舞媚術。足足學了三年,才算是功力大成。這三年中西施和范蠡常有交集,產生了感情。但范蠡還是狠下心送西施去了吳國。

吳國滅亡之後,西施下落不明,民間有多種揣測。

最好的一種是東漢《越絕書》中所記述的:“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意思是西施隨范蠡五湖泛舟,逍遙而去。

但我認為如果他們在西施去吳國之前就相愛了,范蠡卻還能硬下心腸送愛人去吳國服侍別的男人,那對她來說絕對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後來怎麼還能在一起呢?破鏡難圓。

還有種說法是,吳國滅亡後,越王勾踐也看上了西施,想把她納入宮中,但王后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怕越王重蹈吳王的覆轍,命人將西施沉江了。

最有可能的大概是這一種:吳國人怨恨西施,認為是她導致了吳國的滅亡,因此國破時將她沉入揚子江心。

總之,凡是有禍國之名的美人們,最後都沒有什麼好結局。人們可不管她是不是自願的,只要她長得漂亮,亡國之君又喜歡她,那肯定會將其定性為禍國妖妃。這很不公平。

希望西施真是和范蠡在一起吧。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范蠡和西施有沒有在一起過,沒人說的清,就和他倆最後的去處一樣,都是千古之謎。我們所能得到的只是各種版本的傳說而已。

范蠡,春秋時楚國人,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居然還是一個經濟學家,總之就是一個超級能人。

而西施,就更有名了,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究竟有多美呢,據說她在溪邊浣紗時,水裡的魚見到她的容貌都自慚形穢,沉入了水底,不好意思浮上來。而她與范蠡的相識也正是源於她的美貌。

春秋末年吳越爭霸,雙方互相攻伐,各有勝負。公元前494年,兩國戰於太湖夫椒,越國大敗,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三年後,放鬆警惕的吳王夫差放勾踐回越。

回到越國後,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以圖強國復仇。因吳王好色,范蠡等人建議使用“美人計”以渙散吳王意志,消磨其英雄氣。勾踐採納了這個建議。

於是范蠡遍尋越國,於苧蘿山下尋得了西施,便把她帶回府中,教她舞樂禮儀。西施在范蠡的家中待了三年,這期間兩人有沒有發生點什麼就不得而知了。當然也有人說他倆產生了感情,成為了戀人,甚至還有了孩子。要說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畢竟俗話說得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西施這麼一個絕色美人,要范蠡不動心也挺困難。

但不管兩人有沒有產生感情,該來的總是要來,更何況是早就計劃好的事呢。不管范蠡有沒有不捨,西施有沒有不願,但大義與恩情使得兩人必須拋開兒女私情。

這之後的事,大家都很清楚,西施到了吳國,成功的俘獲了吳王的心。有道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夫差從此懶於朝政,也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勾踐抓住時機富國強軍,最終滅亡了吳國,一雪前恥。

至於吳國滅亡後西施的下落,那說法就更多了。有說她自殺了的,也有說她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了,還有說她是被越後(也就是勾踐的老婆)害死了,理由是怕勾踐迷戀上西施。當然除了這些悲慘的結局,還有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說法,同時也是人們最願意相信的,那就是吳國滅亡後,范蠡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所以他急流勇退,辭官歸隱,和西施一起泛舟而去,不知所終。


嚐嚐歷史這塊瓜


被列為中國四大美女的西施,在先秦就已經聲明遠楊了。管子,莊子,墨子,孟子和韓非子等思想家,都在其著述中提到這位非凡的尤物,對她的美貌讚不絕口。


但西施與范蠡的關係,卻始終是曖昧不清的懸迷。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唐朝詩人王維的《西施詠》,以及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都說,西施本是浣紗女,和范蠡在溪邊邂逅,眉黛含春,梨花帶雨,范蠡一見鍾情,不能自拔。

此後,越國危急,范蠡出於愛國大義,把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從此溪水和麗紗成了“誕生”美女的曼妙場景。


而司馬遷的著述雖然提到了美女,卻無姓無名,跟范蠡沒有任何關係。《越絕書》裡也明確說獻美女是文種所為:“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文種獻之於吳王”。

東漢民間史學家趙曄的《吳越春秋》,其觀點又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反轉。他暗喻越國的相國范蠡是獻美女的主謀。是范蠡下令讓兩位美女村姑,穿上錦衣羅緞,學習優雅的走路和宮廷舞蹈,把她們改造成熟知宮廷禮儀的貴婦人。

在這期間,發生了極其危險的事情,就是負責訓練間諜的范蠡,愛上了西施,並且違反朝綱,與西施私通,兩人雙雙墜入愛河,差點釀成大禍。


范蠡後來接到命令把將兩位美女送到吳國,他為了拖延時間,故意大膽的放慢了行程。據說,從會稽到蘇州短短兩三百公里的路途,范蠡護送美女,竟然走了三年都沒走到。

《漢唐地理書鈔》所輯《吳地記》甚至揭露說,他們在路上還生了孩子,到達現在嘉興南部一百里處時,這個男嬰正好一週歲,能開口說話了,於是路邊的亭子被當地民眾稱之為“語兒亭”,以見證西施與范蠡之間秘密愛情的結晶。

范蠡與西施之間的愛情,必須是在極度機密的狀態下進行的,一旦走漏風聲,必然遭到殺身之禍。三年的浪漫時光,使范蠡難以掙脫出來,但他必須接受殘酷的事實,隱忍巨大的痛楚,面帶微笑地將心愛的人西施,送給夫差。

而西施,作為一件美麗輕盈的禮物,走上了拯救國家的政治舞臺,她悲慘的命運,在與范蠡邂逅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有說法是,越國消滅了吳國後,西施與范蠡又一起泛舟五湖去了。這個完美圓滿的結局,是比較符合中國民眾心願的,因此成為了蔓延最廣的傳說,漂浮在優美的歷史風景之中。


而歷史的真實,剝離了人們的憧憬。范蠡在吳國滅亡後,隻身悄然離去,過上閒雲野鶴的生活,身邊沒有了西施的影子。

《墨子-親土》裡說:“西施之沈,其美也”。意思是說,西施之所以被淹死,是因為她的美麗啊!

西施被越王沉江,掩蓋了背後的政治陰謀,她是男權專制最美麗的祭品,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懸掛在人們心目中,美與醜,每個人都有衡量。

至於范蠡與西施的愛情,他們有沒有在一起,每個人都可以任意的想象。


路遙lgy


西施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他的丈夫則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范蠡。當年勾踐伐吳失利,他便打算用美人計亂吳。後來西施和鄭旦二人被選中,學了三年歌舞禮儀後由范蠡獻給吳王,等勾踐滅吳後,西施則是下落不明,關於西施的結局也是說法眾多。那范蠡和西施到底有沒有在一起過呢?恐怕其中的真相已經難以得知,也只能通過各種推測來判斷他們之間的真實關係了。

  傳聞范蠡西施一見鍾情,但為了遵守王命,讓西施魅惑吳王夫差,范蠡不得不忍痛將西施送到吳國。勾踐滅吳之後,在大擺慶功酒的那天夜裡,范蠡悄悄的帶著西施離開越國,最終兩人泛舟江湖,過著神仙美眷的隱居生活。東漢《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范蠡與西施的傳說令人神往,這是一段英雄美女的真摯感情故事。然而在本世紀初,蘇州出土的三片竹簡,卻揭開范蠡與西施的真實關係,讓人不由感嘆自古男人多是負心漢!

  越國臣服吳國之後,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一見之下,他愛鄭旦,更愛西施,而這兩人都喜歡范蠡。但西施、鄭旦是美人計的關鍵,所以范蠡和西施感情自然要埋藏在內心深處。

  此後三年,越國對西施、鄭旦進行了女神級培訓(據說鄭旦開朗自信,西施內向自卑,鄭旦經常鼓勵西施),讓這兩位村姑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渾身上下都散發出美的氣息。訓練完畢之後,兩人就被送到吳國,她們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

  史書記載,吳王夫差見西施、鄭旦大悅,收西施於姑蘇臺,收鄭旦於吳宮,吳國從此君王不早朝,越國勾踐卻臥薪嚐膽。

  吳國滅亡之後,范蠡與西施泛舟江湖,最終范蠡西施功德圓滿,既完成了國家復仇計劃,又與心上人雙宿雙飛,這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

  然而在2003年,蘇州一個建築工地在施工時,發現了一個戰國時代的古墓,墓中沒有什麼值錢的文物,但卻有三片竹簡,記載的21個字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

  范蠡與西施有私通,從越國走了三年才到了吳國,范蠡以“語兒亭”為人質相要挾,西施不得不繼續前往吳國執行任務。

  唐朝陸廣微《吳地記》:“縣(嘉興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勾踐令范蠡取西施以獻夫差,西施於路與范蠡潛通。三年,始達於吳,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歲,能言,因名語兒亭。”文人說西施與范蠡私通,屬於“紅顏禍水”的思維,實際應該是范蠡與西施私通。與范蠡“老狐狸”相比,西施只是一個不懂世事的姑娘而已,所以主動要求私通的應該是范蠡,而私通的結果是生了一個叫“語兒亭”的小孩。

  按照這三片竹簡記載,范蠡與西施應該翻臉了,西施不想去吳國,而范蠡卻以兒子逼迫。因此,范蠡為了自己事業,不惜以子威脅,要自己女人投入別人懷抱,標準的負心漢,典型的始亂終棄。

  在西施命運的諸多傳說中,有一則是被范蠡沉湖說:范蠡把西施騙到太湖,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結合蘇州出土的三枚竹簡,這一種說法反而更可信,因為范蠡私通西施在先,而且還生下一子,為了防止西施透露實情而將她滅口。

  另外,與西施一同送給吳王的鄭旦命運極其詭異,史書記載是“鬱郁不得志,經年而死,夫差哀之,葬於黃茅山”,因嫉妒西施受寵,送到夫差身邊只有一年就去世了。但如果結合這三枚竹簡,范蠡送西施與鄭旦到吳國,途中走了三年,范蠡對鄭旦做了什麼?語兒亭實際上會不會是鄭旦的兒子?原本開朗的鄭旦一年“鬱鬱而終”,會不會與范蠡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