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Story FM98.8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最近很多朋友都被《朋友請聽好》這部綜藝安利

為什麼它會讓人覺得治癒的原因呢?

小九認為就像它的宗旨所說:

"有多久沒人認真聽你說話?別怕打擾,我們在聽。"


沒錯,在這個流行告別的時代能一直在您身邊陪伴,傾聽的不多。

988故事廣播一直在各位耳邊、身旁、心裡。

15週年慶,我們傾聽您的聲音為您精挑細選各大好物。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想要加入我們的大家庭麼?

小九拉您進群,享受VIP待遇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3月27日,10點開始每整點眾多好貨一折秒殺。

全一線大牌底價秒,全品類商品聚惠購。

貨真價優,廠家直髮,百件禮品免費送!

327購驚喜,專屬合肥的電商狂歡節!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掃描右上方二維碼,提前訂閱喲)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朋友請聽好》是湖南臺推出的一檔慢節奏的綜藝。

和湖南臺過往的很多節目不同的是,這是一檔關於"傾聽"的節目。

最近,國內首檔原創聲音互動陪伴真人秀節目《朋友請聽我說》火爆熒幕。

節目邀請到了何炅+謝娜+易烊千璽"三位真火"作為節目固定嘉賓來和聽眾分享電臺故事。

有多久沒人認真聽你說話了?

別怕打擾。我們在聽。朋友請聽好。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在這個電臺直播裡有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關於夢想,關於堅持。

我記得有一個高中生,忍辱負重複讀兩次,只為考上中戲。當他說完話所有人都沉默了,千璽率先出來發言。千璽的話,不只是對他一個人說,大概也會對其它仍在追求夢想的夥伴們有所啟發吧。

他說,首先您要好好想一下自己內心的需求,真正明白自己內心是在追求什麼,一直追求的東西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是現實經濟問題,是否家裡或者自己有足夠的經濟去支持你的追求。

最後他對那個同學說:nothing to lose。義無反顧。

是啊,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本就是背水一戰,義無反顧。如果年輕時不為理想奮鬥一番,老了大概會後悔吧。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愛情,關於放下。

有一個男孩,今年27歲了,他的前女友馬上就要結婚了,並且給他發來了結婚請柬,可現在的他也有了女朋友,他怕她會介意,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去。

謝娜提議說,分手了,就應該是平行線,就不應該再有交集了。可那男孩說,前女友陪自己度過了自己最困難的五年,她至於他就像是一個親人。

何老師回覆他說,也許在你心裡是百分之百的親情,可是 你的女朋友是很難幫你理清是否真的沒有了那種感情。所以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如果因為這件事讓自己和現任之前形成了隔閡,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她才是那個會陪你一輩子的人。

與其留戀過去,不如珍惜眼前人。所謂的餘生風景就留著和現在愛你的那個人一起看吧。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但實際上的人數,遠超於他們自己的猜測。

接著測試員讓他們刪除不會主動聯繫的人,不考慮工作和應酬,還剩下多少人?

再除去家人,能說真心話的人還剩幾個?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最後,一千多個好友的通訊錄,最終剩下的只有兩三人。

故事 | 一檔慢綜藝,戳中當代成年人軟肋

受訪者陷入沉思,測試員讓他們回憶:"最後留下的人,你們上一次聯繫是什麼時候?"

他們回答:

"不久,半年前吧。"

"算是發小吧,好像有將近兩年沒聯繫了。"

……

最後,測試員讓他們主動給這些人打電話,有一位甚至被對方直接掛斷了。

廣告開頭說:"每個人一生中大概會認識27000人。"

然而真正能夠互相給予陪伴的,可能五個手指頭都數得過來。

我們常常說享受獨處,一個人過得輕鬆自在。

但如果人生只能獨處,那樣的孤獨還會是你所想要的嗎?

去年有個數據: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超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7700萬。《自愈力的真相》裡也列出一項調查數據:

1985年,當人們被問到自己有多少知心朋友時,普遍答案是3個;而當2004年重複這項調查時,25%的答案竟然是"從來沒有"。

研究表明,20%~40%的成年人,在多數時間感覺自己是孤獨的。

書中提到"人群中的孤獨者",這類人對社交活動的評價會越來越負面,對他人的信任度持續下降,在敵對的情緒下,最終讓孤獨的人更不願意接觸他人和社會。

"萬一我說了,他覺得煩怎麼辦?"

"我說出煩惱,指不定他們在背後會怎麼笑話我,還是算了吧。"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現實是,我們很難在一群人中,找到一個足夠信賴的人,展現自己的軟肋。

現實是,我們從不缺意見領袖提供的各種方法論,缺的恰恰是那種站在朋友角度聽你嘮叨,在最困難的時期默默陪伴在側的人。

然而這樣的陪伴,才會給予我們自愈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