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法律版狼人杀:有罪的到底是谁?

​十二位公民

一场模拟庭审

十二种身份背景

一场关于有罪与无罪的辩论

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以一个政法院校的补考为背景,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引入其中。陪审团的十二位成员,来自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他们就一场“子弑父”的凶杀案展开讨论。从有罪到无罪,从11比1到12比零,从说服到被说服,一场精彩的“狼人杀”正在上演。(


身份底牌:从一间教室看众生百态

列斐伏尔认为,“社会是由空间构建的,空间为阶级形塑。所以,空间是有层级的,而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统摄到一个框架里,这个框架就是社会空间”。


在影片中,教室指涉“社会空间”包含了不同阶级的、象征十二亿人民的十二位公民。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分为三个阶层:自主创业致富的房地产商为上层社会;检察官、数学老师、北京包租公、急诊科医生、政法大学研究生为中层社会;保险销售员、曾经被打为右派的老人、北京出租车司机、蒙冤入狱的纹身男、校外小卖部老板、学校保安则是草根阶层。


3号——传统伦常的坚持者

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是全剧中坚持有罪到最后的人,是剧中偏激与非理性化的代表,“你丫给我闭嘴”、“我弄死你”等言辞从多个方面塑造出了出租车司机暴躁、固执的性格特点。

对于从小生长在皇城根下、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的他来说,“父为子纲、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是世间不变的真理。在他思想里,别说是杀死了父亲,“哪怕和他爸吵了一架,动他爸一手指头,那也是有罪的”。

这个“富二代”早在一开始就在3号陪审员心中被判了死刑。


因为严格坚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思想,他为此妻离子散,付出了莫大的代价,他不愿亦不敢承认是自己错了,于是感情的砝码在失衡的天平上不断加重,让他无法做出公平正义的评判。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与8号陪审员针锋相对、 据理力争之中,在身边的人不断的被说服、改票之后,他的精神与信仰一步步走进崩溃的边缘,最终溃不成军。


4号——被抨击的上流富人

深色干练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外貌、逻辑缜密的话语,勇于向真理低头的勇气,简单的几个镜头就勾勒出 4 号陪审员——社会顶层人士的形象缩影,同时也是冷静与理智的代表。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理性缺失的年代,我们不难看出人们一边“拜金”一边“仇富”的矛盾心理,正如电影中的十二位陪审员除了8号外都对“富二代”有着难以磨灭的偏见与鄙视,可能就连被告人的律师也早已在心中审判其有罪了。

而在讨论过程中,4号审判员也变成了仇富的“陪葬品”,一度被冠上了“资本家”、“用钱铲事”的名声,甚至连自己的感情生活都被人们多次关注和热议。没有人关注他们光环背后的艰辛,没有人想过他们为了今天付出过多少努力。越是无能,越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其实每个人目所能及的范围,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偏见罢了。


令人惊喜的是,在 《十二公民》中,我们见到的不是大众思维惯性中名利至上的上层社会分子,我们见到了他们内心深处冷静沉着的一面:热爱真理、 立场坚定、以理服人、不惧低头。

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理由的,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摘掉有色眼镜、去除刻板印象,也许我们就能就成功更近一点。


8号——正义的引领者

8号可谓是剧中正义的引领者,是理智的代表,也是开局唯一一个认为“富二代”无罪的人。

但事实上,他无法证明“富二代”有罪, 也无法证明“富二代”无罪,但是本着对律法、对生命的尊重,他希望所有陪审员能够认认真真的坐下来探讨这个案件,将疑点重新梳理。

8号是剧中正义的引领者,是政府权力符号化的代表, 上能辩驳众人、直言真相,下能放开偏见、扪心自问。8号陪审员声嘶力竭的问话犹言在耳:也许我们现在的表决并不能真正决定这个案件的走向,但我们却是在为法律出声,为法律的未来——一群即将成为法官的年轻人打分。

《十二公民》法律版狼人杀:有罪的到底是谁?

所有学法律的同学,哪一个刚开始不是抱着为了公平、为了正义的念头,只是金钱和权势在慢慢磨平他们的棱角,是敷衍和漠视在慢慢冷却他们的热情,于是对冤假错案习以为常。

他们错了吗?

当然错了,但更加错误的是我们,是我们让偏见蒙蔽了双眼,让舆论控制了思维,让公义变得可有可无。

我永远忘不了8号提出无记名投票,转过身时孤独的背影。


轮流发言:大家都认为有罪的,就真的有罪吗?

在电影的这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几乎满足了社会舆论的一切恶意,富二代,非原生家庭,刺杀生父,管制刀具。

在社会舆论之中,在各种媒体的口诛笔伐之下,在证人的恍恍惚惚之中,他已经死了。舆论给他安上了杀父的罪名,在唾沫横飞中杀人于无形。


但是大家都认为有罪的,就真的有罪吗?

传播学有个理论,叫做沉默的螺旋,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最终只留下一个声音。


正如电影里楼下的大爷说他“听见”富二代杀了人,女人说她“看见”富二代杀了人,凶器又是如此的独一无二,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于是“有罪”的声浪越来越高,形成了开局11:1的局面。


而电影中的8号陪审员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出了另一个声音,“无罪”。

他将自己合理的怀疑提出来,启发、引导其他陪审员对人证、物证进行合理地分析,通过数学论证驳斥 了证词、“戏中戏”般的案件重演、凶器的惯性用法等多种方式征服大家,直击真相。在据理力争中鞭挞生命,在唇枪舌战中质问灵魂,这才是这个社会该有的样子。

请在大家都说“有罪”的时候,去尝试提出“无罪”的可能。因为大家都说有罪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有罪!


举手表决:也许坚持真的能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这是一个乌烟瘴气、颠倒是非的时代,无数人选择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

我一直很认同周濂的一句话,“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这部电影却让我相信即使是在外部环境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也依然有人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依然选择为公德正义发声,并用自己的坚持去唤醒那些装睡的人。


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我认为不是唇枪舌剑地辩论,而且一次次沉默后举起的代表“无罪”的手。无论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移情产生认同感,还是愿意听进别人的意见向真理低头,都是人们愿意从大众的价值准则走出来,正视这个案件这个社会的凭证。

请不要做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你认为这个社会不好,你就去改变它;如果你认为你的同胞愚昧无知,你就更要努力学习并试着去改变它。


自保和沉默并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但,公平和正义会

愿以萤火之光,成为黑暗中的路标


文 字 :覃 子

编 辑 :酥饼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