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新冠疫苗競賽中將創造兩個紀錄?

美國在新冠疫苗競賽中將創造兩個紀錄?


當地時間3月16日,全球首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臨床I期試驗在美國西雅圖開始,首批45名被試中的4名成年受試者接受了第一針試驗性疫苗注射。這是一種mRNA疫苗,由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和生物製藥公司 Moderna 共同研發。目前看來,這是本次“研發競賽”中進度最快的疫苗之一,在病毒基因序列公佈後大約6周就完成製備(2月24日),不到10周就進入I期臨床試驗,儘管它仍未完成動物實驗。


如果這些疫苗順利獲批,它可能創下兩個紀錄:歷史上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以及第一個被用於預防接種的mRNA疫苗。


mRNA疫苗為什麼這麼快?它能通過臨床試驗的檢驗成為終結疫情的武器嗎?


2018年1月,賓夕法尼亞大學Drew Weissman 教授團隊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發表綜述,對這一領域進行了詳盡介紹。文中總結,和其他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安全性,因為mRNA本身不會引發感染,也不具備自我複製能力,能夠被普通的細胞反應分解;其次是有效性,雖然 mRNA 本身容易被分解,但是近年來的技術進展已經較大改善了它的穩定性;最後是生產效率高,容易被大規模量產,成本也較為低廉。


在控制傳染病暴發方面,業界對mRNA疫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首先,這種技術大大加快了疫苗研發速度,理論上研發機構得到病毒測序信息後很快就可以據此設計出疫苗。1月10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張永振教授領導的協作團隊公開了病毒的序列,隨後Moderna 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三天內設計了一個候選疫苗的 mRNA 序列。就在 Moderna 宣佈製備出試驗性疫苗的第二天(2月25 日),國內團隊也發佈了一個重要進展。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附屬中山醫院林金鐘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徐穎潔團隊和上海藍鵲生物醫藥公司(藍鵲生物)在 ChinaXiv 發文,提出了用 mRNA 技術設計新冠疫苗的兩種方案。


其次,mRNA疫苗很容易實現大規模生產。生產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首先,來自大腸桿菌的質粒模板 DNA 被限制性內切酶拉直,準備複製;接下來,在 RNA 聚合酶作用下,mRNA合成,隨後DNA被脫氧核糖核酸酶降解;最後,使用酶或化學手段為 mRNA 加上端帽,這是翻譯起始所需的結構,有了它 mRNA 才能被有效翻譯成蛋白。這一系列反應產物再經過提純和加工,mRNA 疫苗就製成了。


在我國新冠疫苗還要等多久?


美國在新冠疫苗競賽中將創造兩個紀錄?


3月18日晚《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即使是特事特辦,疫苗也要經過三期的臨床試驗。按最短時間算,臨床一期不少於20天的時間。對於臨床二期來說,測試臨床疫苗接種的程序和手續,大概需要200~300人,招募完成最短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臨床三期實驗是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病人發病率比較高的話,需要的樣本量少一些,最短也得要三到五個月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