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層級,對一個人的影響

認知層級,對一個人的影響

什麼是認知?

認知,是指人們獲取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從定義上看,我覺得獲取知識是其次,關鍵在於如何加工與應用知識,這決定了一個人處於哪個認知層級。

什麼是認知層級?

認知層級有一個標準,就是一個人對於自己侷限性的認識,這裡我拿讀書舉例。

讀書的人可以分為三種:讀書無用者、讀書實踐者、讀書分享者。

讀書無用者,意思是讀了很多書,但是從未讀懂過,然後認為讀書根本沒有什麼用。

讀書實踐者,意思是讀的許多書都能夠用到自己身上,通過所讀的書讓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進步了很多。

讀書分享者,意思是不僅自己從書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然後還能夠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別人,去幫助別人成長。

關於讀書劃分的這三類人群,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就講過,把它們導向認知這個方向,其實就是三個不同的認知層級。

認知層級,對一個人的影響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從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

比如說,當我們遇到壓力的時候,有的人會逃避,有的人會崩潰,而有的人卻認為正常,他們會覺得:人生一世,誰沒有點壓力?

你看,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心態的不同,那麼最終的結果也就會有很大的偏差。

上一篇文章提到壓力呼吸化法,其實這只是我們緩解壓力最初級的方法,而最有效的方法,實際上是我們對於壓力的認知。

很多人經常會把壓力歸結到自己身上,把人本身和壓力看成是一個整體,但其實壓力是壓力,你是你,壓力只是你人生當中的一個過客。

回想我們從小到大,上學時我們的壓力是寫作業,是提高成績,而步入社會之後呢?我們的壓力是工作,是婚姻,是買房買車,是養育孩子。

所以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任何想法都只不過是拜訪大腦的一個過客,不可能一直住在大腦裡。”

尤達大師告訴小夏,我們可以把我們遇到的很多壓力或者困難,當做是猴子,也就是所謂的“猴子思維”,猴子和你一起在地鐵站等地鐵,來了一列地鐵,一隻猴子上去了,這列地鐵開走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又來了一列地鐵,下來一隻猴子,又上去了兩隻猴子,一直這樣不斷循環。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當你對這些“猴子”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以後,你就會釋然很多,這太正常了。

這就是尤達大師教給小夏的認知療法

如今這個時代,不僅僅是國外,國內對於心理治療也逐漸重視起來,而治療的方式通常不是藥物治療,因為藥物治療無法做到根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談話治療,通過談話引導提升人們對於心理問題的認知。

我還記得過去我有這樣的想法,我總是認為當我什麼都學會了的時候,我才能夠很好的去做事,這樣的想法導致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所以不能很好的做事,從而一事無成。

後來我看到有人分享的一句話:不是學會了再去做,而是邊做邊學。

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

認知層級,對一個人的影響

的確,當我們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想要在這個領域當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只有敢於在這個領域當中不斷的摸爬滾打,才能夠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如果我們沒有踏入這個領域,一直都在靠著自己的感覺去學,那麼我們終究躲避不了彎路。

這就像有人問,如何讀書?

有的人一直在等答案,只有得到答案了他們才會放心去讀。

而有的人直接翻開書,讀著讀著,他們自己就有了答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