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区街道的命名


青岛老城区街道的命名

青岛老城区大街小巷很多,90%以上的以中国的地名命名。很多外地人在老城区游览时,都会对这些地名路名感觉“蒙圈”。其实青岛老城区的路名很有讲究和规律。

上世纪三十年代,湖北天门人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他是青岛历任市长中最有建树的市长之一。据说他设计青岛地名时,费劲了心思,想让青岛的地名充满文化性和科学性。

他将三张地图平铺在桌面上,一张中国地图,一张山东地图,一张青岛地图。然后将位于中国西南的省名和位于山东西南的县名命名于青岛的西南方向的街道名称上,如四川路、云南路、单县路、成武路等;同时将位于中国东南的省名和位于山东东南的县名命名于青岛的东南方向的街道名称上,以此类推。

青岛老城区街道的命名

于是,在中国和山东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省份和县城,在青岛街道名称上也是邻近的。例如,即墨、平度、李村、沧口,在地理位置上相近,那么即墨路、平度路、李村路、沧口路,在青岛也是近在咫尺。再如,黄县(今龙口)和掖县(今莱州)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那么掖县路和黄县路也相隔不远。

然后我们看看青岛老城区命名还有什么特点:

1. 以起点终点各取一字命名,如台湛路,台东到湛山;台柳路,台东到崂山柳树台;四流路,四方到流亭;还有颇受关注的小白干路,既不是与酒有关,也不指工程白干,而是指小村庄到白沙河干路。还有一条路叫小阳路,也就是人民路的一部分。很多人说小阳是日本人的名字,具有殖民主义的色彩,其实不然,小阳是小村庄到阳本公园,即现在的海泊河公园。

青岛老城区街道的命名

2. 人名为路名。青岛市以人名为路名的只有两条,其一是中山路,其二是芝泉路。中山路原名山东路,所以很多老照片里面都有山东路之名,后来为了纪念中山先生,更其名为中山路。芝泉是段祺瑞的名字,因段祺瑞和民国市长沈鸿烈关系姣好,且段祺瑞对于湛山寺工程捐款颇多,以及他在1922年青岛回归中的作用,于是沈鸿烈将原来的佛海路命名为芝泉路。

3. 八大关。上世纪三十年代,沈鸿烈市长在湛山西南一带划定颐养区。要求建筑风格独特,围墙透景,道路两边种植不同的植物,如桃花、雪松、银杏等,后来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名命名道路。其实八大关里面主要路为十条,只不过最初为八条道路,且人民喜欢八的谐音,所以“八大关”没有更名为“十大关”。

青岛老城区街道的命名

4. 因为青岛路名命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在很多地名已经不再是省名或者县名了,所以大家感到不熟悉。如西康路,源于西康省,位于今四川康定雅安一带。再如齐东路,源于齐东县,位于今邹平一带。还有一些地名,因当时没有建制,所以没有这些路名。如烟台,当时名芝罘,所以有芝罘路。老青岛人读芝罘路为“zhi wu”路。潍坊,当时叫潍县,所以只有潍县路。也没有淄博路,因为以前没有此名,所有只有张店路、周村路和临淄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