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講中文的時間夾雜幾個英文單詞在語言裡邊是什麼心態?

西安強子


有些人講中文的時間夾雜幾個英語單詞在裡邊是一種愛表現自己,或者是想要學習英語,從單詞學起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心態。

有些人講中文的時間夾雜幾個英語單詞在語言裡面是什麼心態。

第一種:喜歡錶現自我,想顯露出自己的英文也okay,中文也是okay,比較喜歡錶現自己獨特的一面,讓對方明白自己除了懂中文外,還會說外語,心理會深感自豪。

第二種:想學習別人也這樣講,有些人可能是看港臺的電視劇或者自己也聽過別人這樣講,自己也想模仿一下別人也這麼講。

第三種:說習慣了,平常在家裡和家裡人也是一句中文夾幾個英語單詞,與朋友聊天也是喜歡用這種方式。習慣了中英文混在一起講。

第四種:不想只說一門語言,想要提高自己的中英文表達能力,說一種語言會覺得枯燥乏味,中文夾幾個英語單詞說起來會更有趣味性。

第五種:學習了幾個單詞,想運用在平常的交流中。學會了幾個單詞,但是一整段的英語不怎麼會說,只能是中文之中夾幾個單詞,串在一起講。

第六種:希望別人多注意到他,以這種中文又夾著英文的方式講,希望別人多注意到他,想給別人一種深刻的印象,讓別人記住他,一個很有範的人。

第七種:想提高自己英語表達的能力,首先初級階段先從單詞說起,中文夾英文一起講,加深自己對單詞的記憶。內心知道:英語要敢說,大膽開口說,哪怕是句子或者是單詞,都是對自己有自信的心理。

第八種:想要他人讚美他,是人都會喜歡被人讚美的心理,讓對方讚美他的英語說的很精彩,自己也會源源不斷的去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棒。

總結:有些人講中文夾著幾個英文單詞就是有以上這幾種心態,看人,有些人則不喜歡中文夾英文,有些人則喜歡,那就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的方式去交流。


樂享視頻大全


哈哈,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有意思的現象,但是現在拿這個當回事的人似乎也不多了。就算大家開始不習慣慢慢也變得習慣了吧。坐地鐵的時候偶爾能聽到一些男孩、女孩聊工作,也經常是互相稱呼什麼Susan、Jenifer、Kevin、Tony啥的。

至於說什麼心態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1 如果是同事間這樣做,我想可能是公司文化導致的吧;尤其是身處外企,甭管身邊有沒有外籍同事或者老闆,大家都習慣說什麼這個那個case啊,發個email啊,check一下啊,follow-up啊等等。所以在工作之餘日常生活中也會不自覺的偶爾帶出來。

2 還有就是一些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每天學習英文、練習口語。時間久了果然會出現中文退化的現象。描述一些事情、感受什麼的會突然覺得中文詞窮,此時為了直抒胸臆就會順口說出一兩個英文單詞救個急啥的,也是在所難免。

3 另外,香港同胞說話的時候夾雜英文則太正常不過了,原因很簡單,畢竟被英國人管了那麼久。港式英文也很有趣,it’s handmade啊。

4 如果有那種通過夾雜幾個英文單詞來顯示優越感的人就太膚淺了,這樣的朋友估計也沒見過啥世面,讓他們自娛自樂、自己開心就好。

最後想說一下我對這種事的看法。總的來說就是不叫事兒。

其實每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真的沒那麼重要,只要做到讓對方清楚明白的知道你想說什麼就可以了;所以談話過程中聽到幾個英文單詞不必過於敏感甚至有點鬧心。一個人無論怎麼做都會有人挑你毛病的,所以說這樣的人在談話中“任性的”夾雜幾個英文單詞也算是人家的權利吧。假設這個人是你的頂頭上司或者老闆,你還會耿耿於懷嘛?生活中多點包容更好一些,讓別人、也讓自己都能開開心心的。

恕我直言,如果一些人聽到別人說了幾個英文單詞就覺得被冒犯了是不是心理上有點過於脆弱了?難道是因為他們目睹了別人在故意做一件他們駕馭不了的、一個牛逼的事情所以心理難以承受?而且他們內心深處應該是認可說幾個英文單詞本身也不是一個差勁的表現;或許多少還有點洋氣;因為如果他們真心的認為說幾個英文單詞還不如狗吠的意義大估計也就不會覺得不舒服了吧。那是不是說如果他們認為對方說話時夾雜著一些他麼認為的“不夠高級的”或者“檔次不夠的”詞彙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覺得彆扭了?真的有人喜歡嘲笑別人的言談舉止上的所謂“土氣”:比如別人的方言俚語、口音等等。我當然不是在吐槽誰,也沒有因為自己是教英文的就偏袒誰。我只是嘗試著說說我的理解,對事不對人,說的對與錯、輕了重了還請多多包涵。

另外,這個世界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愚公可以移山,甚至可以感動上天來幫忙移山,但是他改變不了智叟;所以我們也改變不了別人,還是自我改造比較好。也許說話夾雜著英文的人會越來越多呢,沒準還有法語、西語、日語、韓語等等。也許這是個趨勢呢,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趨勢,但是順勢而為不是很好嘛,至少不會不開心,單純排斥則是沒用的、也是沒必要的。


不妨看看美國人“學”中文的例子。目前大概有300萬華人生活在美國,美國人雖然學外語的能力不那麼出色,但是架不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間久了也就學會而且接受了一些中文詞彙:餃子慢慢的從dumpling變成jiaozi,炒飯從fried rice變成 chao fan,炒麵從fried noodles變成chao mian,當然還有許多人愛吃的dim sum(粵語點心)等等。老實講,並沒聽說過美國人之間交流的時候用到這些中文會被同胞不理解。

其實在國人的日常生活裡有太多太多人在說英文單詞了,大家甚至都不覺得那是在說英文了。想想有多少人每天在說OK, KO, KTV, hello, IPad, IPhone, PS, NBA,包括之前流行的CD, VCD, DVD, mp3以及一些耳熟能詳的英文髒話fu*k, sh*t等等,而且,除了英語,受日韓的影響好多年輕人也常說什麼卡哇伊,歐巴之類的,例子不勝枚舉。So,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just let it be。


雅思口語7plus


我覺得需要分幾種情況吧!

一、顯得有高級感吧!證明自己是比較牛逼的人!出過國,接受過西方教育,洋氣!這種多少帶點虛榮心和優越感!

二、長期在國外生活的人,英語比中文說的好,說純中文會不利索,所以夾生!可能他也覺得不太好,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了!

三、覺得說shit比說狗屎要文明一些!

其實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合群,而只有讓自己跟其他人一樣才能合群,如果不一樣,應該不會太招待見吧!

個人選擇吧!表示尊重!


寶兒窩窩頭


這種事情,我也偶爾碰到過幾次,我把他們歸納為四類,你看對不。

1.久居異國的人。由於長年生活在國外,平時工作、學習都是用英語交流,漢語表達能力弱化了,退步了,一開口,英語就不請自來,要插隊佔位。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英語自會慢慢落潮。

2.學習英語的人。有些學習英語的所謂達人,每天在英語學習上投入很多時間,成了一個生活在中國的語言上的外國人,開口說話也會不自覺地出現飆洋話的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為了練習英語有意為之。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抱著理解的態度就可以了。

3.模仿時髦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大米飯裡夾玉米粒很時髦,經常模仿港澳片上的人物對白,時不時蹦出個英語單詞,覺得很酷。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搞笑,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跟著大家笑一下唄,成全他!

4.顯擺招搖的人。這種人呢,不多,但偶爾也會撞大運碰上,特點是不僅說漢語夾雜英文,而且還很大聲,好像巴不得把整個餐廳、商場、車站的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似的。這就有些過了!

你碰到的是哪種情況呢?其實,不管是哪種,我的態度就是:別人有說與不說的權利,而我,有聽與不聽的自由。兩不相虧,皆大歡喜!


畫面英語


有人會講中文,但可能中文不是很好,雙方溝通時有些詞無法表達出來,所以只能用英文(面對國內情況)表達,或者在國外或者對方中文理解吃力的時候,適當的夾雜英文提示他人,這個是可以的,也是正常的;

如果雙方都是中國人,中文正常使用者,不論什麼時候,語言交流中還要強行夾雜英文,這是一種對我們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極度不自信心態,覺得中文夾雜英文更能突出他個人的優越感。我覺得這是有點虛榮和自卑的小小曲扭心理。(當然有個別情況下無法用中文形容比較生僻的行業術語的時候,可以夾雜一次兩次也正常)


連山菸灰缸


有的是真的需要,比如一些專業術語和中文表達不清的意思。

有些是因為語言環境,比如國外中國人之間經常會夾英語,因為你的語言環境在那。

不過有些人是真的在裝,所以,跟外國人說中文,跟中國人說英語,真的是醉了。


機電死宅


這種調侃式的心態,往往會讓交談雙方進入輕鬆的氛圍。能在漢語交談中加入一些英語單詞,也是“學以致用”的表現,能機智幽默地巧用英語單詞,是很會說話的人,不是大家所說的“不倫不類”,就像好多生動有趣的文章裡,偶爾在方正的漢字裡出現幾個英語單詞,反而閱讀起來饒有情趣,如果不解其意,查詢一下也無妨。很樂意與這樣英漢結合的高手暢聊哦。





談文化論教育


我認為很好。

代表現在可能正在學習英語,自學成才,說到的時候就在想這句話用英文講是什麼意思。學的有點忘我了,很好,值得鼓勵。


寧可信其有5857


出國在英語國家呆久了,英語用慣了。回國後,有些句子一時找不到漢語詞彙,英語順口而出,很正常。如果沒在國外呆過,還漢語夾英語,就是裝逼了,心理一定有點疾病。


有緣雷達


不能流利的說外語,但骨子裡又覺得會說外語是一種炫耀,那怎辦呢?只好漢語裡夾雜著零零碎碎的幾個單詞以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