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一改,一代梟雄橫空出世,死也奇巧

名字一改,一代梟雄橫空出世,死也奇巧

戴笠是民國時期一個重量級人物,一生既有反共、暗殺、奸詐以至貪財好色等劣跡,也有抗日、能幹、愛才以至關照部屬及遺眷等善舉,可謂生前炙手可熱、死後譭譽紛紜,有“特務王”之稱。據說,當年紅色“特工王”李克農聞迅戴笠機毀人亡後,大呼“好消息,重大好消息!”,遂舉杯相慶;美國總統羅斯福稱他是,中國的“希姆萊”。可見,戴笠當時的影響力之大、之深、之遠。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的死和名字似乎是天意註定。

戴笠原名戴春風,生於1897年4月,少時聰慧玩劣,及長成漂寧波、闖上海,一事無成。直到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進入關鍵時期,戴笠正式粉墨登場,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同年9月初,他參加了廣州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一批入伍生招考未中,於是將自己改名為“戴笠,字雨農”,一個月以後又參加第二批應試,結果名列前茅。他這時給自己改名、改字,也是有點講究和來歷,“戴笠者”在古文中是貧賤之人的意思,一表示他當時的處境,二來可引申為“交朋友不論貴賤”;又據算命先生說他“……命中缺水,有偏枯之象……”,故字“雨農”。自此,這個名字伴隨了他跌宕起伏、血風腥雨而又傳奇的一生。

時空跨至1946年,時任軍統局局長的戴笠早已混得風生水起,成為蔣介石身邊不可或缺的紅人,權傾一時,手下約10萬之眾。這年3月中旬,戴笠及其隨從在北平、天津、青島事畢, 於17日上午由青島滄口機場乘專機飛往滬寧。由於當時上海、南京兩地均雨大雲厚,無法降落,機場指揮另飛別處;但戴笠堅持要在南京機場降落,並讓機場做好準備,機場只好同意……隨後便失去聯絡。當天下午,其部屬意識到飛機可能已出事,庚即上報;蔣介石極為重視,親自安排搜尋。第三天,終於在南京附近江寧縣境內板橋(現板橋鎮)山區,找到失事飛機現場並確認戴笠等同機人員均機毀人亡。令人驚奇的是,後經調查,飛機最終撞到了一座名為岱山的山腰,而發現戴笠遺骸的地方,是山腰處一條被稱作“困雨溝”的山溝。就這樣,戴雨農死於岱山雨中,時年49歲。冥冥之中,天意如此乎?!

補記: 90年代初,餘就讀於寧,聞之甚奇,閒暇邀友探覓舊址。時夏,滿山蔥蘢,苦尋良久,終於山腰草沒處,現寬3尺、高5尺許半截殘碑,題刻“農將軍之墓”“蔣中正立”及立碑時間等字樣。後得知,60年代“破四舊”時,上半截被毀,應還有“戴雨”等字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