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如今看到喜剧片,总有种想下意识的捂住钱包的冲动。虽然电影票钱不多,但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的,真舍不得浪费它去看烂片。但幸运的是,近日看到了一部优秀的爆笑喜剧片——《大赢家》。

这部电影中巧妙的运用了斯德哥尔摩情节构造了一个具有商业特性的快节奏故事,与之类似的是经典电影《完美世界》《这个杀手不太冷》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大赢家》中对《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致敬


本文将从心理学出发,分析影片是如何利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塑造故事情节的。

(注:本文有些许剧透,介意者慎点)

《大赢家》的故事内核:另一种形式的“警匪片”

《大赢家》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喜剧片,片中讲述了较真的银行职员严谨配合公安部门进行防恐演习,由于严谨太过认真准备充足,所以导致公安部门骑虎难下,双方笑料百出的故事。

其中,严谨所在银行的职员们的形象十分的生动有趣——一群一开始被绑匪劫持后嚷嚷着要去死的人质,最后竟然吃着火锅唠着嗑,站到了绑匪的着一边。

观影结束后,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质疑《大赢家》的结局:

“《大赢家》最后开车走的人是死人和人质,绑匪没走,这合理吗?”

“《大赢家》中劫匪不在车上,人质为什么会走?”

“《大赢家》中人质怎么可能帮劫匪呢?”

还别说,这样的结局虽然荒诞,令人费解,但还真的有现实依据。人质和劫匪经历了长时间的相处之后,可能真的会产生感情,帮助劫匪逃离困境。而人质的这种心理用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瑞典抢劫实践中的银行(图为2005年拍摄)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节、人质综合症,也有人称为人质症候群。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犯罪心理学名词, 指的是人质对于绑匪产生某种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4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之后,这场犯罪因劫匪的放弃而结束。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被解救出的人质担忧的看向镜头方向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4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怜悯劫匪,拒绝在法院指控劫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并感谢劫匪那段时间里不但没伤害他们还细心照顾他们。其中,人质中的一名女职员还爱上了劫匪,并与之订婚。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人质在感谢劫匪的同时,竟然对努力营救他们的警察产生了敌对态度。

社会学家们对这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将这起事件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事件。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本案中后来与人质订婚的劫匪

影片中帮助严谨逃脱的同事们身上就包含着斯德哥尔蒙综合征的情节,在漫长的相处建,他们与严谨产生了战友般的感情,所以希望严谨能够成功逃脱。

但是由于影片中的抢劫是模拟犯罪,并不是真正的抢劫现场,所以严谨的同事们与严谨的感情中还掺杂着几分的“同事”之情。

有趣的是我发现《大赢家》讲的也是抢银行的故事,这个故事与瑞典的斯德哥尔蒙综合征事件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不知道《大赢家》的日本原剧本是否参考了这一事件。

影片是如何利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塑造人物形象的?

《大赢家》的成功除了严谨这一形象塑造的十分丰满外,影片中配角们也很出彩,这些有趣的配角包括五个性格分明的同事,暗中支持严谨的女柜台、暴脾气爱帅哥的女员工、圆滑世故的经理、没有立场的胖子、和一个老实的保安;

还有三个意外被留在银行演戏看戏的客人,有代沟的爷爷和孙子,一个被未婚夫突然抛下的孕妇;

最后还有两个有特色的的警察,一个演戏刚开始就被一枪毙命的男警察,一个被所有人勘破的“卧底女医生”。

这些人物独具特色,在演习开始时都是严谨对立面,都是想降服严谨的,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被降服的呢?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罹患者的天堂》中说在无论是集中营的囚犯、还是战俘、还是家庭中受虐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第一,劫匪拥有绝对的权力,劫匪有某种力量能使人质切实感受到一种无可逃避的恐怖和紧张。电影《大赢家》中,严谨手中有两把枪,让所有人质感到恐慌,严谨可以决定所有人的生死;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 第二,这个施力者会施予人质各种小恩小惠,特别是在人质已经绝望的情况下,让你感恩戴德。《大赢家》中,众人饥肠辘辘,外面的公安时刻惦记着攻入银行,而他们攻入银行的话,人质就面临被枪杀的危险。对于人质来说,公安对于他们是危险的,严谨反而对他们是安全的。严谨不但保持了他们的“安全”,还给他们提供了“火锅”,避免他们挨饿;
  • 第三,他能将人质与外界的交流完全隔绝,人质所能得到的信息和思想,都是他所能控制、经他挑选后所给予的。严谨没收了所有人的手机,并且用口香糖糊住了摄像头,严谨成为了银行中信息的把控者,成为了银行中的“王”;
  • 第四,他会让人质随时随刻都感到,除了顺从他、听他摆布、任他宰割,人质无处可藏、无路可逃。严谨有枪,所有人听他摆布才能活,由于大家在一起产生了情感,所以人质不但希望自己能活,也希望其他的人质都能活,于是都选择了听从劫匪调派。

这四个条件一旦具备,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人质一旦置身其中,就会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于是,电影中的同事们不再局限于“走走形式,做做样子”,逐渐进入人质的角色,开始认真起来。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作用于电影空间外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电影内严谨越认真的坚持演习,越表现公安的无能,越让领导吴小江感到焦灼,而这反映出了当然职场人士为的不“严谨”——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愿意糊弄工作。

当我们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电影的我们或许也不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的,因为主人公较真的那些“潜规则”,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而且喜剧片惹人发笑的方式通常就是让观众站到上帝视角看主人公倒霉,看主人公是如何犯蠢的。

所以当我们开始看《大赢家》的时候,我们是为了看“严谨”受挫,看看这么“轴”的人身上会发生些什么事儿,内心甚至殷殷期待者严谨闯的祸越大越好。这对观众来说,是一个标准的看戏的状态。

可当严谨渐渐处于劣势的时候,我们也忍不住为之开始担忧起他来。我们忽然意识到严谨很可怜,他是一个正直的男人,一个唯一认真对待工作的人,一个不愿意是为了维护关系拍领导马屁的人,我们一开始不都是这样的人吗?他这样的人,凭什么这么惨?

我们也渐渐的开始站在了严谨这一边,希望严谨能够赢,于是电影空间外,观众们也倾向于劫匪去赢。

当电影空间内外的人物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后,这部电影已经基本成功了。

电影中严谨面对四面楚歌,看着欢声笑语的人质们打牌,面容在警方的灯光里变得模糊时,人们们和我们竟然开始觉得严谨像一个“末路英雄”。

以至于结局里,人质帮助主角逃跑,给了观众观影时的反转体验的同时,又有心理学依据,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大赢家》:巧用斯德哥尔摩情节丰富故事的独特“警匪片”


结语:凡事,就怕认真

一场没有人认真的演习活动,最后所有人都认真了,看起来失败的演习其实是获得了最大的成功。电影的最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公安局局长还是找到了严谨,但是却以时间还没到为由,再次给了严谨逃脱的理由。这体现了局长强大的思维能力、认真度、以及对年轻人的关怀。

严谨要也通过一些之前没有播放出的生活细节短片向观众公开了家人是爱他的,同事们是关怀他的,柜员一开始就是暗恋他的,领导也是喜欢他的,这成功传递出了正能量,在告诫切勿犯罪的同事,告诉了大家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

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或许无论是工作还是写剧本,最让人快乐、最容易创作出艺术的方法就是严谨认真吧。

凡事,就怕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