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同言/文

01

有很多路人,可能對劉真不太熟悉。

但是追過《康熙來了》的粉絲,一定都對她毫不陌生,她和小s的互動,給《康熙來了》留下很多經典場面,也給很多人帶來歡樂。

因為她們都會國標舞,小S的風格屬於利落有力,而劉真的風格比較柔軟,所以小s經常用這個攻擊她,劉真拼命反抗卻無奈的樣子,經常讓她直呼:“劉真老師,你真是太可愛了!”

每次她們鬥舞,給人帶來的感覺就兩個字:搞笑。兩個人湊在一起可以說是綜藝感十足。

很多粉絲評價說,劉真給人的感覺,真的是屬於那種女生看了都會喜歡的類型。

她溫柔而剛強,與此同時也沒有那種攝人的鋒芒,真的是公主。

她的離開,讓很多喜歡她的人感到愕然,也感到遺憾。我想,任何人看到這個消息都會難過。

畢竟她才44歲,處於事業上升期,可以說人生的美好年華,還在緩緩拉開序幕的階段。

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而且,還有一個只有4歲的女兒。

3月10號,劉真生病期間,她的老公曾經在社交網站上寫道:

很多天了。

我問霓霓:霓霓,已經凌晨了,為什麼還不睡?

霓霓說:我先哄你睡,不然你一個人在客廳會寂寞……

我心碎!才4歲!寶貝女兒太想媽媽了……

我對於外界的一切,沒什麼好說的,但,看到孩子,我求,我還是在求

我祈禱再祈禱,請給我們一點空間,請大家為劉真集氣!

為劉真加持!為劉真禱告!為劉真加油!

看得出來,劉真的老公辛龍真的很愛她,也很愛自己的女兒。

而劉真的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月6日,也是關於4歲女兒的,是祝女兒生日快樂,最後一條ins在分享自己熱愛的舞蹈,一切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不一樣。

但人生無常,3月22號,劉真就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02

今天的微博熱搜上,掛著這樣一條信息:劉真女兒不知道媽媽去世。

據臺灣媒體報道,劉真的老公辛龍因為不忍讓霓霓看到劉真病容,也都沒讓女兒探病,目前也都沒有告訴女兒霓霓媽媽離去的事實,已經失去老婆,保護女兒之心更加深切。

一個4歲的孩子,她想來還不明白死亡究竟意味著什麼?她應該還在乖乖等著媽媽回來,然後能夠帶自己去上學。

她還不明白有些離開,不是早上走了,等到晚上或者再隔幾天就能相見,有種離開,而是永遠都見不到。

每個人從生下來,必須要面臨的四個字: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必然。

但是說實話,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都不能看透生死二字。尤其是對於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你要是告訴她,媽媽永遠不在了,真的很殘忍。

母親在每個孩子的成長中,是幼小心靈的依靠和支撐,是他們潛意識裡無條件最相信的人,這是血脈使然。

閨蜜的女兒才兩歲多,有次她準備出門,逗了一下女兒,說了一句:“媽媽走了,不回來了!”

就是這句話,讓原本一直熱衷於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女兒突然號啕大哭,趕緊追了下來,說:“媽媽不走,媽媽回來!”

後來,她哄了快半個小時才哄好。

那兩天,只要她出門,她的女兒都會哭。

平時她出門的話是不會哭的,想來就是那句“媽媽不回來了”讓孩子的心裡產生了害怕。

孩子雖然小,但對於離開這個詞,卻同樣天生敏感。

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03

有很多網友認為,劉真的老公辛龍不該瞞著4歲女兒,而是應該試著讓她接受母親離開這個事實,也不應該讓她錯過母親的葬禮。

網友提出這個異議,是擔心孩子長大明白以後,會為此感到遺憾。

這個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卻不一定要按照這樣做。

因為孩子對死亡的接受,中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少這種隱瞞的做法,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暫時是正面的。但是如果後來,孩子問起媽媽呢?

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

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

那媽媽會回來嗎?

我曾經看到一個短片,父親回答的是:“等你長到10歲那年,媽媽就回來了!”

孩子後來不再問,她剛開始憧憬著自己長大,然後慢慢明白母親再也不會回來了。

母親不是電視裡面的英雄人物,一旦死了,就不會復活。

在這種心理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有好處也有壞處。

有的孩子表面理解但是內心會孤閉,也有的孩子會感覺自己被騙了,從而變得叛逆。

臺灣教育專家張淑美說過這樣一句話:

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在我們固有的觀念裡,家長一般都是逃避這個問題的。

但是孩子,卻是朦朦朧朧明白一些東西。

我3歲的時候,家裡爺爺去世,我當時看著很多人在哭,看著爺爺被埋,隱約明白死了就是要埋進土裡的意思。

我當時以為爺爺還會回來的,就像是平常的早上一樣,他會繼續揹著我去釣魚。

但是,第二天早上,當我找不到爺爺的時候,我慌了,哭著到處找人,把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還是找不到,我很難過,以為爺爺不要我了。

我問大人,大人都閉口不談。

那個時候,沒人告訴我死亡究竟是怎樣的?我開始恐懼,原來死亡這麼可怕!

稍大一點後,我只要想到我會死,就一個人哭得很傷心,躲在被子裡一直流眼淚,把被套都浸溼了,那種傷心欲絕情緒真的完全無法排解。

劉真去世,爸爸瞞著4歲女兒:“比起死亡,其實孩子更害怕這點”

04

比起死亡,孩子有時其實並不害怕真相,他們更加害怕的是:那種自己無法理解的恐懼。

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又想不明白,一個人容易在心裡鬱結成疾。

我原來以為只有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後來和好幾個大學室友聊天,發現她們都和我一樣:

在有點了解死亡卻又不完全瞭解,感到恐懼的年紀,都曾因為想到自己會死哭得特別傷心,甚至有人觸底反彈,感覺人生活著沒有意義。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也不一樣。

據研究:

0到4歲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很片面,他們的潛意識裡,甚至會認為死了還可以活過來,所以這個時候任何“謊言”都有效。

而4到8歲的時候,處於似懂非懂的階段,這個時候他們想多了會感到害怕,就需要大人正確引導,傳遞真正客觀的概念,引導孩子思想的積極性。

孩子到了9歲,幾乎就能徹底理解死亡意味著什麼了。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有善意的謊言。

但是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其實就可以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死亡,教給他們告別死亡的態度。

而不是一直都用3歲那一套說辭,來面對不斷長大的人生,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兒童教育學家羅夫斯在《與孩子談死亡》中也曾說過:

“如果孩子能在開誠佈公談論死亡的環境下長大,那麼他對死亡會有較好的理解,不至於太害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