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情像高速列車穿越”14天隔離!14天后高峰?14萬張床位...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5日上午11點,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55041例,死亡790例。

其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紐約州,已確診病例多達25681例。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紐約州州長科莫24日表示,目前紐約州物資緊缺,呼籲聯邦政府提供協助。科莫警告說,此前預估紐約州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將會在45天后到來,但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可能確診人數更多,而且增長速度更快,高峰期或將在14天后到來。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美國紐約州州長 科莫:一位預測員這樣跟我形容,之前我們看到的是,疫情傳播速度像一輛貨運列車穿越全美,由於確診病例快速增加,現在疫情傳播速度就像一輛高速列車,預計到達峰值時,我們大概需要11萬張床位。不過這是我們之前預計的數字,現在可能需要多達14萬張床位。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科莫再度呼籲美國聯邦政府提供協助,他表示,紐約州政府已經設法取得了7000臺呼吸機,但目前預測至少需要30000臺,他希望聯邦政府能夠協調調度。在疫情防控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簽署一項新的行政命令,禁止囤積抗擊疫情所需的關鍵醫療用品。不過有不少專家認為,由於前期沒有足夠重視,美國醫療系統可能面臨資源不足的狀況。

而民眾對美國政府的表現也並不滿意。有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政府處理疫情能力的信心大幅下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週刊24日發佈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有一半受訪者認為,美國白宮與國會對疫情的應對是“糟糕”或“非常糟糕”的。蓋洛普公司24日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美國政府處理疫情能力的信心在一個月內下降了16個百分點。

紐約成疫情重災區 確診病例三天增一倍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昨天,世衛組織發出警告稱,美國將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而現在,紐約州已經成了整個美國的疫情中心,

其中,疫情最嚴重的是紐約市。美國白宮在24日要求近期離開紐約的民眾自行隔離14天,以防止疫情快速蔓延。而在紐約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復活節前復工的想法,令紐約當地官員大為不滿。

紐約市是美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因此,在面對疫情時也尤為脆弱,有媒體指出,紐約確診病例正在以每三天翻一倍的高速增加。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最新數據顯示,紐約州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5萬,其中接近三分之二都在紐約市,而紐約一個市的確診病例就佔了全美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時,當地的死亡病例也已經達到131例。紐約市市長在最新發佈會上表示,儘管他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毫無疑問,紐約市已經成了美國的疫情中心。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美國紐約市市長 德布拉西奧:我們是疫情中心,我也不希望這樣,但我們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美國)的疫情中心,我們需要更多聯邦幫助,我們需要及時獲得幫助。

從GDP比重來看,紐約州是美國第三大經濟州。隨著確診病例不斷增加,疫情對紐約經濟的衝擊也在隨之擴大。

儘管經濟受到衝擊,但對於紐約當地官員來說,疫情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據悉,紐約市市長正在尋求從本週六開始進一步關閉公園和遊樂場所。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表示,希望在復活節,也就是4月12日之前結束封閉,重新返工。這引起了紐約州州長和紐約市市長的公開反對。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美國紐約州州長 安德魯·科莫:我想針對總統對於經濟和公共健康的言論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理解總統說這不可持續,但是如果你讓美國人在公共健康和經濟之間選擇,這沒有什麼可選(這兩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會說,經濟增長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纽约:“疫情像高速列车穿越”14天隔离!14天后高峰?14万张床位...

美國紐約市市長 德布拉西奧:我尊重總統,但我表示反對。總統覺得危機不會持續好幾個月,我必須說,總統先生,我希望紐約是這樣,也希望全國其他地區也能這樣,但現在事實是,危機就是會持續好幾個月,我們現在竭盡所能希望能度過這個3月份,尤其是我們的醫療系統,4月份毫無疑問會比3月份更糟,而我現在擔心的是,5月份的情況會比4月份還要糟。

目前,關於保經濟還是保健康的爭論也不僅僅發生在美國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同時也在各領域引起廣泛議論,雖然有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可能經受不起長時間的關閉,但醫學界警告,一旦放鬆警惕,則死亡率可能會大幅增長。這可能是擺在特朗普政府面前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