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關係,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

長久關係,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能夠長久的聚在一起?

有人說,有共同愛好的人。

這個回答對嗎?可能對。但在我看來,太表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兩個人因為愛好同一項運動很快認識了,但是隨著不斷的瞭解,其中一個人認為這項運動更應該注重進攻,而另外一個人認為這項運動更應該注重防守,那麼你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會長久嗎?

顯然不會,為什麼呢?

人以群分的表面意思是因為單純的愛好或者品行形成團體,但內在含義的核心是,有著處於同一水平面的思維方式或同一層次的認知能力。

除此之外,在讀《高效休息法》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覺得“破我執”也是分類人群其中的一種。

簡單理解,就是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執念,遇到比自己境界高的人,敢於放棄自己原本堅信的執念,願意虛心向他人學習。

長久關係,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

在之前的文章裡寫過,小夏第一次離開叔叔的店,是因為她和店裡的一位店員大吵了一架,而在小夏重新回到這家店之後,她開始引導大家進行正念冥想,剛開始有幾位店員找到了小夏,他們告訴小夏想要試一試,但是這其中並沒有和小夏吵過架的那位店員。

關係鬧得特別僵,想要重新搞好,談何容易?

但是隻要有耐心,總會有偶然的機會。

有一回小夏逛街,她恰好遇到了這位店員在大街上和自己的女兒爭吵,而這位店員也看到了小夏,她非常尷尬,於是拉著自己的女兒馬上離開了。

第二天上班,這位店員有些不好意思的來到小夏面前,說了一些與女兒發生爭吵的事情,這讓小夏感到意外,原來這位店員是單親媽媽,前夫從來沒有給過她們撫養費,她之所以經常脾氣不好,原因就在於她的壓力太大。

人都是有同情心的,於是小夏也放下了面子,表達了自己對這位店員的同情,然後兩個人還間接的聊到了正念這個話題上。

原來這位店員對正念也有些瞭解,這實在讓小夏沒有想到,然後小夏就藉此把尤達大師教給她的緩解壓力的方法講給了這位店員聽,而這位店員竟然還聽的津津有味,甚至還動手記筆記,可見她對於正念有著不小的興趣。

你看,小夏和這位店員,原來她們可是勢不兩立的關係,但是在敞開心扉有了深入的瞭解之後,她們便迅速的聚到了一起,並且這位店員還非常虛心的向小夏學習,這樣她們彼此的關係不僅拉近了,而且很容易長久下去。

一方面,這位店員對於正念的認知和小夏相同,她堅信正念能夠幫到她。

另一方面,這位店員她不固執,她沒有覺得自己對正念的瞭解要比小夏多,而是認為小夏更專業,她願意虛心向小夏學習。

你能夠想象到一個脾氣暴躁、性格強勢的人能夠虛心的向別人學習嗎?

恐怕不多見。

長久關係,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

這裡提到壓力,實際上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壓力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緩解的,甚至我們還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做到不再受壓力所困擾。

尤達大師教給小夏的方法是:壓力呼吸化法。

壓力呼吸化法實踐起來也非常簡單,首先做出正念呼吸法的動作,找出造成我們壓力的原因,用一句話總結,然後給呼吸標上數字標籤,感受身體的哪個部位有緊繃的感覺,最後想象整個身體都在呼吸,緊繃的部位逐漸在放鬆。

說一千道一萬,方法有很多,可如果不去嘗試,我們始終停留在“知道”這個層面上,而非真正的理解領悟。

這本書讀到現在,我越來越覺得有意思,尤其是下一章講到認知療法,如何擺脫“猴子思維”,看到下面這張圖,我腦海裡瞬間蹦出三個字:太牛了。

長久關係,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只是看到書的名字,你會覺得這本書應該沒有什麼意思,但是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外在根本沒有那麼重要,內在才是最關鍵的。

就像我們初次遇見一個人,不要過度的關注外在,因為外在總會有憔悴的那一天,但是有趣的內在是會隨著時間不斷升級的。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