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也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崇尚食用綠色食品,對蒲公英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因此蒲公英作為蔬菜和藥用植物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生長特徵與適應環境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蒲公英俗稱“黃花郎ˆ、“婆婆丁等,是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根為圓錐形或紡錘形,入土較深,垂直生長。花莖與葉等長或短,但結果時則伸長,有蛛絲狀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5釐米,總包片綠色,草質,部分略帶紫紅色或淡紅色,頂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蛛絲狀毛,鮮黃色舌狀花,頂端有紅色細條,兩性,子房下位,雌蕊1個,雄蕊5個,倒披針形瘦果,長約4釐米喙長6~8毫米,冠毛白色,成熟時黃褐色。

一般生長在路邊、宅院、荒地、田間及丘陵地帶,適應性很強。當室外溫度達到5°℃,土壤開始融化蓿根便蓢發生長了。最適宜蒲公英生長的溫度為10°℃~20°C,當氣溫達到25%以上會對其生長產生定的影響,容易老化、生長緩慢。蒲公英的生長環境要求不是太嚴格,但在其莒養生長期要求土壤必須溼潤。長時間日照有利於蒲公英開花結果。蒲公英適宜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中,不但可以獲得高產量,而且品質優良。

種植前景

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一些藥材不但可以藥用還可以當作食材銷售,利潤可達到作為藥材出售時的2~3倍,蒲公英便是其中最受歡迎的種。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體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有機酸、粗纖維、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蒲公英的營養成分極為豐富,可做湯、生吃、炒食。同時蒲公英的藥用價值頗髙,主要以根入藥,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治療溼熱黃疸、治療癰腫疔毒等,被稱為中藥中“八大金剛之一,是藥食兼用的植物,備受人們的喜愛。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選地與整地。蒲公英適應性強,在大部分土壤中都能成活。但人工種植應選用生態條件良好和無汙染的地區,選擇水質良好、土質疏鬆肥沃、日照充足、可灌溉的砂壤土地。播種前土地應深翻25~30釐米。施足基肥,每1萬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0~40000公斤,整細耕平,做成寬1.2米的畦,以待栽培。如果土壤乾旱,可在播種的前兩天澆透水,待土壤稍乾爽後,對土壤進行淺翻。

播種

播種時主要採用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3~5釐米深的淺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不要覆土太厚,可以直接用耙子耙平。蒲公英的種子沒有休眠期,種子成熟以後就可以採收播種。一般在春季至秋季間隨時都可以播種。在水分和溫度適合的條件下,播種後3~4天便可發芽,10~15天便可出苗,通常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3克,每畝保苗80o0~10000株。

蒲公英既耐熱又抗寒,初舂地溫達到1℃~2℃時便開始萌發了,當溫度為15°℃時最適宜種子的發芽,若溫度達到25℃~30℃以上則發芽緩慢。當溫度達到20°℃~22℃是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蒲公英的生命力頑強,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土壤中存活生長,但是人工種植蒲公英,為了獲得高產,其最適合在肥沃疏鬆的土地中栽培。

田間管理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蒲公英栽培追肥應以基肥為主。在生長季節裡,視長勢情況追肥1~2次。每畝用尿素10~15公斤加磷酸鉀5公斤。在蒲公英澆水出苗前,要保持苗床的溼潤,這樣有利於出全苗。蒲公英出苗後半月,進行1次鬆土除草。待苗出土後,要適當的控制水分,為了促進蒲公英莖葉旺盛生長,要保持土壤溼潤。蒲公英出苗後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定要讓土壤保持溼潤狀態,這是蒲公英生長的關鍵。苗出齊後,長出2片葉片時要及時進行疏苗、間苗。間成單棵,每行間掉中間的苗,株距2~3釐米,最好保留柺子苗。缺苗嚴重的要進行補苗,最好選用比較健壯的大苗進行補。

病蟲害防治

通常情況卜蒲公英是不會發生病蟲害的,因為蒲公英有很強的抗逆性,一旦發生蚜蟲,只需用溴氰菊醋等藥劑噴雱防洽便可,以保證第_年初舂蒲公英新芽粗壯,品質優,嫰葉產量髙。同時,為了促進當年播種的植株營養充沛,播種當年一般不進行採葉。可追肥2次,以速效氮肥為主。次年便可開花結籽,在結籽後和花開前分別澆水追肥1次,當蒲公英葉子已經完全把地面覆蓋,只需要將田間大草拔除即可。已經成熟種子的花葶要在蒲公英盛花期去掉,剛網開放的花在果期時去掉。每年的晩秋,為防止害蟲與病菌在栽培地中越冬,要及時清理掉地上枯黃的部分。

種子的採收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一般不採收當年播種的蒲公英葉片,次年進行採收。若作為藥用,收取全草時可在舂秋兩季植株開花初期挖取全株。作為蔬菜栽培時不收全株,釆收葉片要在葉片生長到30釐米以上時方可採收。花葶要在開花初期釆收並去掉爛損部分,便可分級包裝上市。每年可以採收4~5茬,畝產量可達3500~4000公斤。每年5月份蒲公英種子大量成熟,蒲公英年齡越長則開花越多,最多的可開花20朵以上。

蒲公英種子一般13~15天便成熟,成熟期短。花盤外殼顏色的變化和每個花盤種子顏色的變化是判斷種子是否成熟的標誌,外殼由綠色變為黃色、種子也由白色變為褐色,即為種子成熟。要及時收取已成熟的種子,否則很容易被風吹散。採收時建議使用吸塵器採收,與手工採收相比效率大大提升。也可以在花盤未開裂時搶收,搶收下來的花盤,要在室內放置天,等到花盤全部散開,再陰乾1~2天。當種子半乾時,先搓掉種子上端的絨片再把種子曬千。大葉型蒲公英千粒重2克,小葉型品種為1~1.2克。


由於養生健康市場的大熱,像蒲公英這類保健食材也逐漸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由於之前蒲公英大多是野生採收加工而成,所以野生數量急劇下降,現在人工栽培正在各地大量的進行,而且蒲公英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泡茶當做食材,應用的面是非常廣泛的,所以人工種植蒲公英的市場也是非常廣泛的。不過要根據自己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種植栽培。



人到中年不得已,養生保健全搞起。市場新寵蒲公英種植技術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