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点不避开,家庭投资理财必定失败

在投资理财、置业前,我们大都会问说何时买房、该不该炒股、要不要买保险进行风险规避等等,这都是选择,需要提前布局,考虑清楚。一旦走错选错,先前居上的朋友反倒容易落到后头。

错误操作1--在家庭形成期,买了过多保险


这3点不避开,家庭投资理财必定失败

我有个朋友小A他爸妈是60后,改革开放后在国企工作,同时还做些小本生意,率先奔向了小康,手里还攒了不少钱。 大概是90年代,国内的保险市场刚刚兴起,保险推销员都是挨家挨户串门推销保险。我们的爸妈想着干啥都得"先保护孩子",于是,小A他爸妈给他买了一大堆保险--重疾、意外、寿险--算下来每年保费就两三万,占到家庭年收入的30%以上。 当年,正是家庭形成期,父母两人还很年轻,家庭收入持续看涨,因此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这时,应该大胆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大量资金投入保险这类低风险低收益,封闭性太强的产品是非常不明智的。

而且购买保险,应该首先为家庭支柱,也就是主要收入来源比如父亲投保而不是孩子。孩子可以先做一些教育类的储备,其他的可以等孩子成年以后再投保。把钱用到最适合的地方才更容易实现资产增值。

错误操作2--在家庭成长期,错失买房良机


这3点不避开,家庭投资理财必定失败

房子是一个家的基础投资,应该在人生的春天和夏天,也就是家庭形成期和家庭成长期完成第一次房产投资。此时家庭有稳定而持续的收入预期,有较强的按揭能力,可以利用较大的资金杠杆来购房。 而且,所有投资始终是和经济周期分不开的,一个经济周期相对的最低点是最佳的进场时机。比如98年前后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正是进入的好时机。小A爸妈本来有机会入市,由于对经济周期缺乏认知,导致就此错过了最佳时机。

错误操作3--在家庭成熟期,带着赌徒心理炒股


这3点不避开,家庭投资理财必定失败


50岁以后,身边的同龄人即将退休进入惬意的养老生活,还没能给孩子买套房的自己,很容易陷入焦虑。于是,很多"爸妈辈"的叔叔阿姨,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家进入股市。 2007年算是一波牛市,有父母拿了20万本金在股市中的愣是赚了一倍。但并没及时收手,结果在随之而来的崩盘中,亏了一多半。辛苦一辈子攒下的积蓄,只有"深套"和"割肉"两种结局,买房的钱、养老的钱一夜间付之东流。 步入中年后,其实人生就算进入了秋天,这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要开始为冬天做储备。这时候家庭收入和财富积累都达到顶峰,子女独立后家庭支出开始减少,正是家庭成熟期。此时应当降低投资风险,将负债还清,为退休做好财务上的准备。如果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将全部积蓄投入风险极高的股票市场,实在太冒险。


投资理财是一个深入了解、理性选择的过程,如果普通人被眼前暂时的利益所蒙蔽,被或贪婪、或恐惧的心理所左右的话,很容易在理财的岔口上,越走越偏,路越走越窄。很多时候,跟一个人有多大本事关系真不大,雷军不也说过么,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说白了,就是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