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週末,閨蜜向我訴苦,女兒和她鬧矛盾,已經一整天沒有吃飯了。

閨蜜說考慮到女兒青春期,正值長身體的階段,一天中午她給女兒盛了滿滿一碗飯,沒想到女兒竟為此發脾氣,對她大吼:“你以為我像你一樣,沒有自律,專家說吃飯只要吃七成飽就行了,難道你不知道嗎?”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自從女兒進入青春期以後,諸如此類的矛盾還有很多,比如天氣降溫,閨蜜提醒女兒要多穿些衣服,女兒不但不聽還會不屑地說:“你可知道,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很多事情,閨蜜建議女兒這樣做,她偏要那樣做,總是和閨蜜對著幹,這一回因為飯盛多了,孩子待在房間裡把門反鎖,閨蜜喊女兒吃飯,她總是說:“我不餓”,把閨蜜急得團團轉。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與青春期孩子的相處,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他們情緒化,稍不留神就會因為一句話而大發脾氣,弄得父母不知所措。我們如何如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和他們一起面對青春期的挑戰呢?

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

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人生的第二次誕生。”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呈現多樣性。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是拒絕和父母好好相處嗎?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才能理解他們情緒化背後的心理需求。

1、自我意識增強

青春期孩子對於自我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他們對自己產生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有時候會非常自戀,而有的時候有會誇大自身的缺陷,因為自已不夠完美而沮喪。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在受到肯定和讚賞時,內心深處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在受到批評和懲罰時,會感受重大打擊,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無論什麼事情,青春期孩子希望親自體驗,拒絕父母參與其中。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2、獨立自主性增強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外界和他人的認可與尊重,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約束、內心渴望獨立自主。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年幼時那樣,凡事要求父母幫忙,更多時候他們希望自已獨立去完成某件事情,因此,常常會與父母發生矛盾,其實這是他們在宣誓自已的主權,也是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孩子常常通過某些行為要求人格獨立,以反抗父母或有關方面的控制。

3、情緒變化無常

在青春早期,孩子的情緒狀態積極方面較少,而消極情緒較多;情緒的穩定性差,起伏變化多。

心理學家:孩子的異常行為是求助的信號,要傾聽孩子內心的“哭泣”,看到問題的本質與關鍵,然後找到突破口,與他們進有效地溝通。

這個時期,他們常常表現得喜怒無常,很多時候,在大多數人眼裡的小事,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都是大事,僅僅因為某一句話,就可能大發脾氣。這個時候孩子不再需要父母事無鉅細地照顧。當孩子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是向成人發出的求助的信號,這個時候青春期孩子因為無法通過正確的方法宣洩自已的情緒,造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的發生。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青春期孩 子敏感、衝動、情緒化,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有事情主動和父母分享,而是漸漸遠離父母,很多時候,他們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父母的說教令他們心煩意亂,當我們責怪青春期孩子總是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的時候,其實背後是他們沒有表達出來的心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智慧父母這樣做: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1、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傾聽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法寶,做一個善於傾聽的父母,聆聽孩子的心聲。

有位媽媽曾說,她與孩子能夠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傾聽,每當孩子說話時,這位媽媽總是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對孩 子說的話題 表示很濃厚的興趣,並及時給予回應和互動。時而點頭,時而豎起大拇指,由於媽媽傾聽得好,孩子總是願意與她分享生活和學習中發生的各種事情,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孩子從媽媽的眼神中,感受到媽媽的理解。

傾聽是一種態度,善於傾聽的父母,能夠通過全神貫注的傾聽讓孩 子感受到愛和關切,讓孩 子更願意分享自已的心事。

2、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常常聽到有的家長這樣說:

  • 我為了你,連工作都辭了,你怎麼能這樣不爭氣?
  •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 子,再看看你簡直無藥可救!
  • 這次考試成績又退步了,給你報那麼多補習班簡直是浪費錢!
  •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要辜負我們對你的期望!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可是有的家長也有典型的功利思想:只有孩子成績好、足夠優秀,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我們應該無條件地愛孩 子,只顧付出,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不奢求回報,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會不斷地滋養孩子,讓孩子沐浴在父母的愛河中,孩子就會更加地接納自己,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增加自信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說過:懲罰並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行為者在犯錯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發現。小孩 遭受懲罰時,他會暗自下決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誠實、更負責。這段話告 訴我們,懲罰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當孩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做錯了事時,如果父母懲罰孩子,只能增加孩子逆反心裡,讓孩 子和父母對著幹,因為父母的懲罰傷害了孩 子的自尊心,孩子自然就會和父母唱反調。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3、與孩子充分地共情

所謂共情,就是體驗和感悟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就是和別人產生情感共鳴。

在家庭教育中,共情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

我的女兒今年13歲,正值青春期,平日裡我與女兒的關係像朋友一樣,親子關係融洽。這些得益於我能夠與女兒充分共情。舉一個例子,如果某次女兒沒有考好,我會和她這樣交流:

  • 我:這次沒有考好,你一定很難過吧?
  • 女兒:是的,有幾道題我明明會做,因為大意做錯了,好可惜。
  • 我:這些題目你都會做,因為大意沒得分,的確很可惜。
  • 女兒:你說我怎麼能夠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簡直是傻瓜才會犯的錯誤。
  • 我:每個人都可能會犯些小錯誤,這很正常,並且你已經進行自我反思了,這點做得非常棒!
  • 女兒:下次考試我要認真做題,寫完之後好好地檢查,絕對不能再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 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設身處理地為孩子著想,用我們平常與孩子交往的語言與孩子交流,比如:“發生這樣的事情,你一定很難過吧,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覺得我做些什麼能夠對你有幫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他的感受,會和他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首要要意識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孩子的視角觀察問題 ,而不是始終保持父母的高姿態,袖手旁觀,更不要批評指責孩 子,要多給予孩子鼓勵, 與孩子充分地共情,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已被尊重和接納,抗拒心理就會大大減弱,也讓我們能夠與孩子的關係更進一步。

青春期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4、尊重和信任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獨立,父母感覺到漸漸不被孩子需要,父母應表現出對於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完美陌生人》電影中,男主17歲的女兒被男友邀請過夜女孩不確定自已的想法,於是打電話給爸爸,爸爸沒有發怒,沒有指責,態度一直很溫和,他明確地表達了自已不支持女兒去,並告訴她:“這是你人生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你會銘記一生,如 果你以後無論何時想起來,嘴角都帶笑的話,你就去吧,如果你並不確定,那就忘掉他吧。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聽了爸爸的話,女兒遵從了內心的選擇。

試想,如果這位爸爸接到女兒的電話後,狠狠地批評了孩子,這個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一定要和爸爸對著幹,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5、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既不能過度干涉,又不能不管不顧。孩子不再需要父母事事包辦,他們需要多的是父母的理解與支持。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孩子夠成長空間,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已。前者意味著喪失,是辭舊;後者意味著獲得,是迎新。在這對矛盾中,如果後者佔據了主要地,抑鬱情緒就會成為我們的主導情緒。

我們的文化,喜歡好孩子中。經典的“好孩子”,在家裡聽父母的話,依賴父母,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依賴老師,實際上這個孩子的獨立空間就會受到擠壓,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為自己而活,缺乏動力。如果他們是“壞孩 子”,他們就會走上叛逆之路,不理會父母的壓力,甚至和父母對著幹,父母讓他們向東,他們非向西。這種”叛逆“,其實是青少年在爭取自己的獨立空間,試圖在成為他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炸彈,隨時可能爆炸,這是他們獨立成長的需要,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智慧的父母要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剋制強加干涉的心理,給予孩子尊重與信任,默默地守護著,陪伴他們度過青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