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的首相导致英美关系的破裂,美国的独立实为反叛

政府对民众要求的忽视和民众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往往会导致国家的分裂,这点上即使再强大的国家也不例外,因为国家的强大可以防止外来的威胁,但对于内部的矛盾却无能为力。

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大英帝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面对帝国针对殖民地反抗的封锁行动造成了殖民地的极大困难,因此十三殖民地召开了北美第一次大陆会议,商讨应对帝国封锁的办法,并在会议结束后通过了联合起来对抗大英帝国的决议。

然而就在北美第一次大陆会议商讨如何解决殖民地危机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这场危机的制造者帝国的首相大人诺斯勋爵相对来说却比较悠闲,虽然他在等待殖民地对五项“不可容忍法案”的反应。但与殖民地把此时当成重大事件不同的是在首相大人看来却不算什么大事,他认为面对帝国的压力,北美的各个殖民地不是屈服、就是放弃麻塞诸塞采取独善其身的政策,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自大的首相导致英美关系的破裂,美国的独立实为反叛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首相诺斯勋爵

虽然首相与殖民地的想法天差地别,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想通过协商来和平解决问题,而是不约而同的要通过对抗来使对方屈服。

所以当大陆会议的联合抵抗决议随着请愿书抵达伦敦的时候,不啻于是给了首相大人当头一棒,这个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但即使如此,诺斯勋爵仍然没有把殖民地的统一反抗当成什么多大的事情,因此他没有为形势有可能的恶化做准备,也没有发布战争动员令,而是很自信的继续等待着北美的屈服。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作为一个帝国的首相对时局就没有一点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吗?是谁给他这么大的勇气认为殖民地一定会屈服呢?梁静茹吗?

当然不是梁静茹,事实上诺斯勋爵也不可能知道梁静茹与勇气的关系,他如此自信殖民地最终会屈服的恰恰是北美各殖民地的总督们,因为在当时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年代,信息的传递在民间靠报纸和信件,而在官方则是基层官员的汇报,正是北美各个殖民地总督的报告让首相对局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在第一次大陆会议结束以后,面对殖民地群情激昂的反抗浪潮,代理国王统治各殖民地的总督们却不约而同的隐瞒了殖民地的真相,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却是事实。纽约副总督在1775年初的报告中说大部分的民众都反对派出代表继续参加大陆会议;弗吉尼亚的总督报告说只要有少量的军队他就能重建秩序;而北卡罗来纳的总督则报告说只要得到武器和弹药,他立即就能组建一支3万人的军队,从而控制整个南、北卡罗莱纳;其它大部分的殖民地都报告说形势一片大好、人民热烈的拥护国王,所有的反抗都只是一小部分分裂分子跳梁小丑般的表演而已等等。而新罕布什尔的汉诺威直到1776年3月才承认说“一些地方性的混乱已经影响了相当多的人”,但还是认为混乱只是“地方性”的,而此时离莱克星顿的枪声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波士顿被殖民地民兵们的围困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

自大的首相导致英美关系的破裂,美国的独立实为反叛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分布图

我们真的不能怪首相大人不能体察民意,或者说他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能亲自去了解事情真相,其实这是官场上的惯例,这个惯例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向来如此。因为即使是现代通讯如此发达、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通过网络了解事情真相的年代,众多官员们依然不愿意去了解真实情况,把网络上群情激愤的民意当成谣言加以控制,认为抓住了传播消息的人就能万事大吉。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是否真的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一些官员们只相信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消息、只愿意通过下级的汇报来处理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现代尚且如此,况且是信息传递异常落后的十八世纪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报喜不报忧,驻波士顿的英军总司令盖奇将军就在报告中警告道:如果不能暂停强制法令,那么就要立即调集大军,至少要增加到2万人的军队才能解决问题(当时盖奇的手中只有3千人的士兵),因为整个麻塞诸塞已经全部武装起来,英军所驻扎的波士顿已经如同海中的孤岛被民兵们所包围。

自大的首相导致英美关系的破裂,美国的独立实为反叛

十八世纪的驻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士兵

当然这也不能说明盖奇将军就是直言进谏的人,也许他是的,但他将殖民地的真相报告给伦敦却同样是因为与他自身的利益相关。作为英军驻美司令,如果因殖民地反抗而导致冲突的话,那么他和他的军队必定首当其冲,因此他不得不将真相汇报给首相大人以求得支援。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莱克星顿枪声响起后,波士顿被北美民兵们攻击并围困了八个月之久,直到盖奇将军带领军队撤往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为止。

但我们不知道为何首相诺斯勋爵却没有听信盖奇将军增加军队的要求,也许他认为盖奇将军在夸大危险性,或者是对军队的不信任(这在当时是普遍性的,在贵族们的眼中,军队中的士兵都是不入流的下等人)。因此他不但没有答应盖奇将军的要求,反而指示将军逮捕叛乱的领导者,全然不顾此举无疑是在一堆他自己点燃的烈火上再浇上一桶热油,看来首相大人一直把自己在殖民地的作为当成是镇压行为,而不是战争。

当然要说诺斯首相完全没有想到存在可能的风险也不对,因为他此时通过内阁向殖民地提出了一项建议:即帝国可以放弃在殖民地的征税,但殖民地必须承担帝国为防务和殖民地政府开支的支出,并且该支出不受殖民地议会的控制——这也是帝国在殖民地征税的最初缘由,即帝国为殖民地花的钱由殖民地来负责。

在诺斯首相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条妙计:先通过给殖民地加大压力使其混乱而害怕,在殖民地恐慌的时候在表达出友好的态度来拉拢人心从而达到最初的目的。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打个巴掌给个枣,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胡萝卜加大棒的最初版,而加强版的胡萝卜加大棒后来在美国成立后被其运用的淋漓精致、并且无往不胜。

自大的首相导致英美关系的破裂,美国的独立实为反叛

胡萝卜加大棒是一种以“奖励”与“惩罚”同时进行的一种策略,又被称为独裁者的怀柔

这其实和殖民地的部分保守派想法是一样的,他们也曾提过类似的建议。因为经过多年抗争,殖民地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一毛不拔了,也总算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既要母国保护,又不愿意花钱,哪有这么多的好事轮到你?还真当自己是个独生子可以啃老呢!

那么殖民地会接受帝国首相诺斯勋爵的和平建议吗?大英帝国与北美殖民地双方的关系会走向何处?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再说。


(欢迎关注本账号,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获得更多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建国后历史发展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